陈秋宏+蔡虹+梁园园
摘 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统而艰巨的伟大工程,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对策。本论文中,笔者将给促进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顺利开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新疆高职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对策
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漫长的系统工程,要想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既要立足现实,深入分析研究当前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实际,宏观提炼、把握新疆高职学生的特点、特征与特色;又要找准突破,熟练掌握区情、国情、世情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基本原理;还要着眼长远,善于总结实践工作经验,善于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大胆创新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方式和方法。
一、 树立民族团结教育的正确理念
对民族团结教育实践,首先新疆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其所具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特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来看待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同时,也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实现途径,让民族团结思想在新疆高职院校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一) 学校教育是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主阵地
高职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就是为了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广大新疆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以博学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武装自身,以得体的言行约束自己,以优秀的个人品格充实自己,以良好的思想素质来引导和教育学生。通过言传身教使各族学生深深地领会和感受到,新疆的发展离不开各族群众的团结一心,各民族只有共同繁荣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 培养公民意识是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关键
公民意识的核心,即一个人要有责任感,要有大局意识。也就是说,作为公民,不论你属于哪一个民族,首先前提是,你是一个中国人,你要热爱祖国,不做不利于祖国稳定的事,而且要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因此,培养新疆高职学生公民意识是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正强化,对于此类教育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和新疆区情的实际以及高职学生自身特点,来不断推进公民教育。例如,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公民教育不仅包括道德观点的灌输,同时也包括兴趣和习惯的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培养;不仅进行价值观教育,同时也进行国际和平和人道主义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说他们的公民教育涉及面很宽,内容很广泛并和生活联系较紧密,这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三) 加强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根本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新疆高职学生非常愿意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及风俗。因此,可以让各族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来提高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从而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开展能充分展示各民族文化特色的生动活泼的各类文体活动,增进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理解,进而喜爱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结合中华民族的几个主要传统节日及重要纪念日,开展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需注意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己参与,使活动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进而拉近各民族学生民族团结和友好往来的距离。
二、 加强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培训
由调查可知,目前新疆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还不同程度地缺乏正确认识,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含义理解得还不全面,所具备的民族团结知识量也较有限。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对各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接受有关教授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或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能力的培训。
(一) 对教授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教师开展培训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承担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任务的部分教师,所掌握的民族团结知识大多来源于曾经的学习和自身的生活经历,这使得他们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把握会不自觉地从自身已有的观念和经验为出发点,这无疑难以适应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区内区外形势和信息社会下新疆高职学生的知识需求。因此笔者认为,对教师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该培训应该将民族理论培训和教材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进一步使教师们掌握基本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掌握教材,掌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二) 对班主任和思想政治辅导员进行培训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训,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三) 对各专业课的教师进行培训
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是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可以在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从政治层面看,把专业课教师纳入到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队伍中来是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另一方面从实际工作层面看,把专业课教师纳入到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队伍中来,通过他们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施教,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效果会更好。其次,由于在职业院校里,专业教师数量大,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长,互动交流的时间多,加之专业教师在学生中威望高,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向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因此,充分利用其优势,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能力的培训,利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工作格局的形成。
三、 开设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新疆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各民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任务,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将分布到新疆的各个地区、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不同行业中,他们将成为新疆社会基层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力细胞单元,将对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新疆的稳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endprint
(一) 教育内容要结合新疆高职学生实际
新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具有其特殊性,故需要相应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加以保证。一方面,应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珍视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另一方面,要紧扣学生职场就业要求、新疆目前民族关系现状和社会实际需要。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等需求来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少数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要求相衔接进行恰当讲授,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说服力。
(二) 教育方法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由于在办学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对象等诸多方面与普通本科及内地高职院校有所差异,因此要及时准确地了解新疆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想动态,进行教育引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坚持思想教育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入各班级、学生宿舍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动态,并主动去发现学生存在的实际困难,及时组织力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另一方面,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生就业意向的引导相结合,积极指导,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同时还应通过营造和谐团结的校园氛围,满足各族学生心中对家、对父母的依恋,给予在外求学的学子以安全感,让他们在浓郁的情感环境中提升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材选材应广泛且凸显针对性
在开展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建设时,应结合新疆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偏高的特点,一方面应注意从社区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去拓展素材来源,将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敏感话题及突发事件等作为开展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入到教材取材中,做到取材广泛。另一方,凸显针对性。应增添一些与本土各民族相关的或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大家耳熟能详的具体内容,使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更加贴近时代、贴近高职学生的心理需要。再就是尽量增加趣味性、生动性,减少晦涩难懂的表述,以此进一步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
四、 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面临教育主体、客体、环体和介体的变化,因此要从建立双导师制、利用企业文化熏陶作用、构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强化高职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引导各族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一) 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实际上就是分别给顶岗实习学生安排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其中,学校导师由具备良好思想政治修养的专职教师或辅导员担任,经常深入到实习单位和学生中去,帮助各民族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实习基地,成为其中一员。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总结每名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制定基本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增强学生在实习岗位中的自信心;企业导师则要选派思想过硬、责任心强,对少数民族事务比较了解,能力强的技术骨干担任,通过自身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 利用企业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在本質上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预期趋向一致。企业文化致力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和企业目标的长远发展,而高职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着重以各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爱国情怀为培育重点,旨在向社会输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要引导参加顶岗实习的高职学生快速融入到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并自觉将民族团结教育与企业文化的熏陶结合起来,进而转化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学习,树立正确和积极的就业观。
(三) 构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机制
一方面,应结合实习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党员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这时学校党组织可以结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搭建学习和模范展示平台,通过上传实习成果照片、心得体会等资料,实现实习共享化,使学生在实习期间亦能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强大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实习学生群团组织建设。若同一实习基地或同一地区有3名或3名以上不同民族学生的可成立小组,设一名组长,负责学生的联络和管理。同时,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要定期向学校汇报实习情况,进而通过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使学生在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关爱的同时,真正树立起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思想和观念。
参考文献:
[1] 焦芳明.浅析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J].南洋理工学院学报,2010,09:23-2466.
[2] 海秋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J].社科纵横,2010,02:235-236.
[3] 陈进林.思想政治课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J].民族团结教育,2009,09:2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