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
摘 要:“试误”,即“尝试与错误”。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应用试误法:要能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要能巧妙设置试误情境,要营造敢于试误的氛围。
关键词:“试误”;实验教学;利用错误;试误情境;试误的氛围
在学生的聚会中,一学生回忆:在制取氧气分组实验中,您刚强调实验结束时,试管不能立刻冲洗,要等冷却后再冲洗,结果某同学马上把试管拿到水龙头下冲洗,试管马上破裂,他还被您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您知道当时我们是怎么想得吗?我们都觉得他是英雄,他做了我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这件事给了我启发:实验操作即使再三强调,学生未必真理解。而课堂上这一小插曲,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反而更能记住。后来在这个实验中,我这样处理:实验结束时,叫了一个平时会大喊大叫、成绩中等的学生马上洗涤试管,其他同学稍等,实验的结果再加上这位同学夸张的动作和声音,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使同学明白这一做法的错误性。后来考查这部分的知识,发现学生掌握得很好。其实上述的方法就是试误。
“试误”译自英文trial and error,即“尝试与错误”,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人类学习过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在平常学习中,教师都希望学生可以不犯错或少犯错,以取得高分,所以总是有意无意地直接灌输给学生正确、缺少生机的知识,造成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只是把学习当成了任务。“试误”就是让学习过程真正融入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面对困惑进行试探性的主体摸索,先经历纠结的心理过程,然后在教师的点拨下产生顿悟,从而不仅获得良好的知识建构,还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为学习的可持续提供内驱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反复实验,在课堂上完美展示实验,效果当然很好,但有时实验中的“不完美”,反而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更能挑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思维的更深层次的发展。那么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应用试误法呢?
首先,教师要能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
学生的错误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错误,不要急于纠正,要加以利用,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反诘,得出一个明显的错误结论,让学生自己悟出答案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比直接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效果好多了。例如: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很多同学认为可以用蜡烛代替红磷做此实验,教师就用蜡烛进行验证,学生马上发现现象与预想的不符,于是产生疑问:“为什么用蜡烛代替红磷不行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磷燃烧和蜡烛燃烧生成物状态的不同,从而确定如何选择反应物。
其次,教师要能巧妙设置试误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以往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巧妙地设置试误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设置一些有疑惑的实验,让实验结果说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用自己实践得来的理论一定比课本中的或老师说的更有说服力。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内容时,很多学生会误认为大理石或石灰石可以用骨头来代替,因为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知道骨头中含有钙,所以在做分组实验之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寻找大理石或石灰石的替代品并自带材料,可以上网查,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找,可以请教别人,要求各小组尽量不要一样。上课时,同学们带来的材料多得让我都惊呆了,有牙膏、贝壳、含碳酸钙的钙片、墨鱼骨、珍珠粉、生石灰干燥剂、水泥块、墙上的石灰、蛋壳,当然还真有同学带了骨头。有意思的是带牙膏的同学带了白色的和水晶的两种,带骨头的也带了猪骨头和鸡骨头,带贝壳的同学带了田螺壳、鲍鱼壳、花蛤壳。我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把自己带来的材料放在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并记录,最后进行反馈时,同学们都很兴奋地报告着自己组的情况,最后在全班同学的多次补充完善下,形成如下一张表格。
通过这个实验探究,很多同学消除了骨头中含有碳酸钙的想法,也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物质含有碳酸钙,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在学习了第十单元的酸和碳酸盐反应这部分知识之后也能应用得很好。
最后,教师要营造敢于试误的氛围。
学生如果要真正地自主学习,就要主动试误,许多事情,只有主动试误,才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不足,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可好多同学害怕出错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所以干脆都不做,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心理。教师要防止这种心理在课堂上蔓延,尽量营造轻松的、敢于试误的课堂氛围。
1. 要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告诉学生,只有上帝和死人不会犯错,只要是人都免不了会犯错,恩格斯指出:“无论从哪方面学习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学习来得快。”所以不要害怕出错,错了,也不要有心理负担。在课堂中,要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展示出来,包括暴露自己错误的思维方法,从而引发全班同学的思考和讨论,让全班同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也使老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 善待有意无意出错的学生。当学生犯错时,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对待。记得有一次,一学生帮我把准备好的仪器送到教室,其中有收集好的备用的氧气,另一调皮学生把氧气瓶上盖着的玻璃片掀开了,后又盖上,拿仪器的学生急得直哭,我安慰她说,没关系,老师有高招,能解决。在课堂上我把情况说明了一下,问:现在这瓶还能用吗?我们可以用实验证明一下,当我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时,木条复燃了,同学们开心地说,还能用,我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还能用吗?这和氧气的什么性质有关?再问:刚才某同学为什么会着急呢?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分析完后,我顺带说了句:我们要感谢某同学,要不然我们还学不到这些知识,我能感觉到这位同学的心放下了,坦然了。
3. 鼓励敢于尝试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成绩好的学生更不敢表现,反而是成绩中等的同学更有勇气,敢于表现,教师要抓住机会激励他,同时也等于告诉全班同学:敢于尝试的学生才有更好的机会。在做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溶液加快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时,我正在划火柴,由于火柴有点潮湿,没点燃,班上一个中等生开玩笑喊道:老师你不会,我来。这是没什么技术难度的操作,可以让他操作,于是我就让他来,他一点燃火柴就吹灭了然后伸入试管中,自然是看不到现象,我提醒了一句:为什么不会复燃,这回他点燃后过一会再吹灭,这时有火星了,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了。此后,这位同学上课就能更集中注意力了,学习态度明显好转,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学生只有敢于试误,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習兴趣。
学习中出错,无可厚非,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错误中寻找有利资源,“错”往往蕴含着比“对”更丰富的内涵,教师要利用“错”,变“废”为“宝”。实验教学中的试误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在发现错误,进而顿悟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常学勤.教师课堂技能教学指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2]吴晗清,李国超.“试误”是化学教学永恒的机智[J].教学与管理,2014,(1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