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姗
摘 要:由于受到生源、毕业生就业等问题的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形势日益严峻,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的机遇和挑战,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实现供给侧改革,推动教育教学健康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一项新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专业人才培养
一、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 生源危机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一条重要渠道,生源水平高低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满足社会经济需要和产业发展需要。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差异,学历作为衡量毕业生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已被社会认可。大多数应届高中毕业生宁愿选择三本就读也不会选择高职院校,生源困难就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为了争取生源,保证录取率,高职院校也会绞尽脑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将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这势必导致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与此同时,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耗费在招生工作中,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2. 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毕业生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阻碍高职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尽管我国政府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想尽办法,提供了大量岗位针对高校毕业生,但是就业形势依旧严峻,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依然尴尬。
3. 专业设置不合理问题
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专业结构不合理的倾向。高职院校盲目扩大专业规模,增加专业数量,人才培养成效低、无特色,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出现“结构性浪费”;许多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不重视对社会需求的调研,没有形成与地方经济主导产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专业发展规划,仅仅从有利于获得生源的角度出发,盲目争办一些“热门”专业,而这些专业在经历了一定热度后进人专业倦怠期,继而遭到搁置。
二、 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
1. 全面启动建设国内一流高职院校
“创一流”工作是高职院校的第二次创业,关乎高职教育的的未来,要把教学工作作为“创一流”工作的中心环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着力培育一流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一流的专业发展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 全面深化教学体系改革
随着新工业革命浪潮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纷纷登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如火如荼,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驱动日益依赖,这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主动适应创新发展需要,更加突出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科学制定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多样化培养方案,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抓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个核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育实施与生产实际‘三对接来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的对接与合作,实现加强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办人民满意交通”的目标。
三、 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1. 强化课堂教学管理
一是启动有效课堂认证。实施“有效课堂认证”行动计划,向每一个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有效、有趣、有用”课堂;研究落实优化课时酬金分配制度,探索“优课优酬”,将“有效课堂认证”纳入学院教学业绩考核。
二是推动小班教学,扩大分层教学。扩大分层教学范围,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改革;积极分析人才培养的类型与方向,探索专业课程实施分层分类课程教学。
三是加强学生自学管理,深化学分制改革。按照先学后教的思想,合理确定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的比重,有计划地增加课外自学的分量;以学生取得的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数作为衡量毕业的主要标准,完善学分认定制度,将学生社团活动、各类竞赛规范納入人才培养方案选修课程范畴,设立奖励学分。
2. 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实施以产业技术进步为驱动的课程和教学改革。突出考试评价的反馈功能和导向作用,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方法,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引入教学评价体系。推进以学分为导向的因材施教、分类教学改革,探索教考分离。
二是深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设置创新创业学分,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核心能力。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突出创业能力培养,并将创业实绩作为学分认定依据。
三是进一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完善构建国家级、省级、院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体系,修订并严格执行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四是以技能大赛倒逼实训教学。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加大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的奖励,争取学院技能大赛成绩有新的突破。
3. 创新产教融合发展路径
一是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围绕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需要,协同创新,形成“校企互嵌”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需求端”和“供给侧”的协调互动。
二是深化合作方式。组建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邀请来校讲学,研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改革和质量评价等,推动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是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方式。广泛开展企业调研、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专业教学标准研讨等校企共建活动,重新组合项目化的课程体系。系统设计“专业群通用技能、专项技能、综合能力三段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3]范唯.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