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候童趣”是基于南京市红山小学近20年来坚持生态育德,把校内外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的学校特色文化。学校用特色文化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家校合作,共同培育“清新向上有灵气”的红山学子,促进家校和谐发展。学校从课程建设、活动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不断丰富“物候童趣”特色文化内涵,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关键词】“物候童趣”;特色文化;现代化管理;智慧儿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2-0038-03
【作者简介】赵功伟,南京市红山小学(南京,210028)校长,高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物候童趣”是2014年南京市红山小学申报成功的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项目,它是指由儿童去观测、探究、发现、描述红山小学校园内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儿童是项目的主体,他们在不断地观测、实现、描述中得到收获,熏陶生态情操,体验成长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学校依托现有的生态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专业的教师指导和现代化的观测器械。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体验,在充满愉悦的体验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特色文化引领教师价值文化,共树学校品牌
学校以独特的发展眼光培养优质教师。特色文化的形成源于学校特色项目或活动的传承与发展,是学校领导和教师一直坚守的有效做法。“物候童趣”基于学校近20年来坚持的生态育德,是校内外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的学校特色文化。在特色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以自身经历形成价值取向,让特色文化建设落根,使学校管理在特色文化引领下,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使学校的管理走进教师内心。
1.制度激励教师。
学校以量化考核制度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制度犹如一个生态系统,它所规定的所有要求一旦全部落实,必能创设一个和谐氛围,并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生态环境。当制度成为一种自觉遵守的行为,学校的发展便走向有序。
学校在特色文化建设中,形成并完善了《红山小学“星级班级”评比方案》《职称、小岗位晋升等量化标准》《中层考核制度》《各级先进评比标准》等规章制度,并以此来推动学校的发展。
2.团队提升教师。
特色文化建设,需要团队的力量,也只有在团队建设中,才能让教师个性得到绽放,群体得到发展。为此,学校成立了五大教师研究团队:科学认读研究团队、数学创造性使用教材研究团队、语文课内外结合研究团队、英语儿歌研究团队、体育民间活动研究团队。各研究团队抓住“物候童趣”中观察和想象表达两个点,在专家指导下,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探索。比如数学组关于“观察力”的研究,近2年中多次在区级以上进行汇报展示,有7篇研究论文正式发表。2年来,学校有4位教师获玄武区优秀青年教师,有3位教师获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3.需求成就教师。
“物候童趣”的项目建设,同时也在拉动教师内心深层次的需求,教师们结合各班的情况,积极开发本班的特色内容。赵淑媛老师记下每次活动中学生成长的点滴,结集一本专刊作为一学期的总结会内容,当家长们打开《我的一(2)》学生成长记录本,内心洋溢着对教师的尊重、做家长的自豪和看到自己孩子成长的幸福。曹雨老师把学生观察与学生写作有机结合,从一年级开始便围绕“物候童趣”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并制作《青柠小报》,两年下来,已经出刊40期,10余万字,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观察、阅读、写作、编排等综合能力。在近两年中,曹雨老师面向全区低中段语文教师开设专题汇报,有9篇论文正式发表,所带班级获区优秀班集体,本人获区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苏畅老师围绕项目列出书单,让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每篇课文学结束后,她都在课文中精心选出5个词语,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练写文章,在训练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二、特色文化引领家长价值文化,共建和谐校园
以“物候童趣”特色文化建设推进家校合作,让校园更具活力。学校发展离不开家长支持,家长的积极参与会给学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开放的学校办学正是“物候童趣”文化建设的体现,因此就有了家长进校园的特色做法:
1.参与学校管理。
童趣的校园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安全、生动活泼的场所。为达到家长和学校共同管理的合作共赢,学校成立家长义工团队。每天上学、放学都有两名家长义工在校门口协助学校保安管理,保证学校安全。同时我们发挥校务委员会成员在特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相关大事、决策听取意见,形成共识,再由他们组织各班的家委会进行讨论实施,让家长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从开学初的班级“物候童趣”黑板报的布置、学校及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实施、班级活动经费收缴与管理等,家长的自觉、自愿更让学校呈现一种民主、祥和的氛围。
2.走进家长课堂。
学校也是一个家校合作的场所,当家长意识到自己也是孩子老师的时候,会提供更多的资源为学生发展注入活力。结合“物候童趣”特色文化要求,学校安排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为低年段家长课堂。在课堂上,家长们各尽其才,各展其能:有的讲解交通法规,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有的用实验引领学生们看到神奇的世界;有的通过边吃边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们知道怎样烹饪最有营养;有的通过翔实数据与身边生活的对比,在学生心中激起思考;还有的用自己的表演讲解,让学生们懂得戏曲国粹……家长课堂讲述着每周家长进课堂的鲜活故事。每一位参与者都在为讲好自己的一课积极准备,经常看到一位家长在台上上课,别的家长在台下听课学习。家长们通过自己来上课,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对教师更加理解尊重。
3.推进家长课程。
“物候童趣”中有一项研究内容是“二十四节气课程”,这项课程的开设能让家長和学生们一起感受传统的节气与生活的关系。都说高手在民间,学校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结合节气组织各项活动:端午节,各班组织5~6名家长和学生们一起包粽子、吃粽子;立秋季节,各班家长和学生们一起制作水果拼盘,各具样式的造型,让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果实在人工制作下的独特风景;冬至到了,家长和学生们一起在各班包饺子、吃饺子,体会老南京的传统习俗……学生们在体验中,领会传统文化深层含义的同时,也让家校合作迈上新的台阶。endprint
三、特色文化引领学生价值文化,共育智慧儿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校的特色活动如“接天莲叶”般给学生以教育的时空,这种生态的育德,就是创造丰富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1.定期讲述童趣故事。
学校是文化传承乃至文化创新的第一场所。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更多的校园故事。校园中的故事人物应该是师生的榜样,能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校园文化以“儿童站在正中央”为儿童发展观,讲述红小学子生动的故事,展示他(她)们的才艺和个性,让红小“小明星”更加“星光灿烂”。
学校中厅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以四个主题讲述不同的学生故事。礼仪区的故事颂扬美德童年;阅读区的故事滋养智慧童年;科技区的故事显现创造童年;艺体区的故事塑造艺术童年。这些故事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更换,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八礼四仪”的榜样中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让具有红山特质的学子故事激励更多的学生前进。
2.课程散发童年味道。
只有特色文化下的校园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教师才可发力。校园应该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它能让学生们拥有童心与天性;校园也是一个课程资源丰富的地方,它能让学生们有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学校结合校园特色和资源,开设了学生体验课程:参加“物候童趣种植园”活动,体验劳动过程的快乐;制作二维码资源库,体验观察活动的情趣。这些课程的体验,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校园应该是一个大舞台。学生们更喜欢室外的大舞台,为此学校把舞台搬到大自然中,每周五上午由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半个小时的演出,学生们把平时参加“物候童趣”活动编成各种节目进行才艺展示,这个展示的舞台培养了学生们更多的自信。
校园应该是一个师生追求文明的地方,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更懂得尊重。学校结合“物候童趣”特色文化项目开发系列呵护童趣的特色课程,让学生享受童趣。一、二年级开设了动物课程;三、四年级开设了植物课程;五、六年级开设了生命课程。学校每两周开设一次校本课程,让师生们走出教室,走進自然,走向社会。
3.积极开展社团活动。
学校成立了校级社团和年级社团,这些社团给学生提供了发展、交流、学习的平台,给“学生更多自由呼吸的空气”。学校通过社团活动,培养“清新、向上、有灵气”的红山学子。结合“物候童趣”的项目要求,学校将社团与红山小学特质学生培养融合,分为三类:智慧类社团在高年段体现为学科性学习,侧重学生思维、表达的训练;健康类社团侧重体育技能技巧的训练;阳光类社团侧重于学生才艺的培养。社团活动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教师个个参加。校级社团活动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做好准备,年级社团活动侧重学生兴趣培养。
4.实践50件童年趣事。
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是童年生活的遗憾。为此,学校在“物候童趣”文化实践中梳理出学生“亲近自然”的50件童年趣事,分为体验类、冒险类、发现类、勇敢类、玩耍类等,每类10件事,分3个层次进行评价,旨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体验与实践,从而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
“物候童趣”已经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一张名片。2015年,它在江苏省检查与评估中获优秀项目。2016年2月,在江苏省教育厅视频教育工作会议上,学校作为代表作了大会发言。同年4月,学校应邀参加在昆山举办的小学特色文化建设会议并作为代表在沙龙讨论上发言。《金陵瞭望》《辅导员》《南京晨报》,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从多个角度进行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在特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将更加深入地推进现代化管理,调动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