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维火花;审美情趣;阅读能力
阅读是小学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师、生、文本三者间的亲密交流,以存真、求善、唯美的理念触动学生心弦,引发人、文的共鸣,在春风化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受制于知识经验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观察力、注意力、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较弱,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产生了较大影响。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一不足。它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象,将文本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一、 信息技术引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英国文学家劳伦斯曾说过:“一个人若能对每一件事都感到兴趣,能用眼睛看到人生旅途上时间与机会不断给予他的东西,并对于自己能够胜任的事情,决不错过,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将能够撷取多少的奇遇啊。”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有一篇课文《雾凇》,虽然作者以详尽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奇观,但作为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孩子,大部分学生因缺少生活体验而无法进入文本,体会感悟作者口中盛赞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特壮美的景象。于是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让学生观看雾凇视频,用多媒体声色兼备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奠定基础。当一夜寒风吹过,吉林松花江两岸银装素裹的景象出现时,教室里不禁响起了阵阵赞叹声:“真美啊!”“瞧,洁白地像雪花散落人间!”“我记得昨天还没有,今天一大早就出现了,难怪岑参爷爷说这景象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呢……”观赏完视频后,我问学生: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吉林雾凇奇观呢?学生们图文结合,用自己的语言和文本中的语言畅谈雾凇景观的奇特美,仿若身临其境一般。
二、 视听并茂,提高阅读审美情趣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佳作颇多,或是展现雄伟壮丽的自然之美,或是体现巧夺天工的建筑之美,或是描绘机智勇敢的英雄之美……然而在现代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耳听之只有一种语气,目视之只有一种表情,即使当时读有所得,心有所感,几天之后也变成了“呕哑嘲哳难为听”的机械化朗读背诵模式。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对现代的“美文”,应重视“美读”。文本的阅读通常是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事物,单纯的阅读无法使学生进入文本创造的意境,但如果辅以图片、影像、动画、音乐等多媒体元素为学生创设“情趣朗读”的情境,学生的表现又会如何呢?
在教學《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我特意出示了一段再现诗文场景的虚拟影像,当那灿若珠帘、洁如白练的飞瀑以雷霆万钧之势倾泻而下,爆发出声势浩大、惊心动魄的轰响时,有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配乐高声吟诵起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动的场景再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中走进了文本创设的意境,在接受审美熏陶的同时领会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了认知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三、 信息技术为基,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非常注重语感,语感的训练非一日之功,而是要以形象思维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阅读和学生的思维想象将语言材料转化为生动可感的人物或环境或生活,形成语言的具象感。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生在创造性想象方面较其他年龄阶段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更利于学生发展想象。
《蚂蚁和蝈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在播放课文情境动画后,老师请一个孩子为全班领读课文,还没读完,有不少小手举了起来,“老师,他有句话读得不对!”“你认为他哪一句读得不对呢?”“就是这句: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那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呢?”只见这个孩子走上台伸出小手,不屑一顾地指着课件中的小蚂蚁说道:“哼,这些蚂蚁真是傻瓜!哈哈哈……”其他孩子笑地前仰后合。老师适时地请几个孩子评价,有的说:“他跟图上的蝈蝈的表情真像。”有的说:“他读出了蝈蝈的动作和语言。”还有的说:“他的声音跟老师刚刚放给我们看的动画中读得一样,我心目中的蝈蝈就是这样的”……“如果你们是蝈蝈,看到小蚂蚁们冒着烈日辛苦劳动时,你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有不少孩子立刻跃跃欲试,有的学着图中蝈蝈的样子在睡觉,有的在高歌,有的在打球,有的学着刚才那位小朋友的样子在嘲笑小蚂蚁们……静态的图片在孩子们的表演下仿佛变成了一台动态的戏剧,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展现了他们心目中的蝈蝈形象,同时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信息技术与小语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长处,博采众家精华,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杨朋.《语文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2014,12.
[3]张华毓,胡兰.《我们的朗读课堂》.长春出版社,2010.4.1.
[4]孙飞显.《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思考》.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