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
院区的大规模扩容,人才的扩容需求也更为急迫。深圳市中医院未雨绸缪,建设人才蓄水池。到2020年,医院要培养50位科主任、50位护士长、250位技术骨干,为光明新院做好人才储备。广纳贤才.引入实用型学科带头人
对于中医院来说,过去普外科是弱项。但是,院领导班子认识到,作为综合性大型中医院,必须走中西醫并重、结合的道路,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民就医的需求。
医院引入了有着二十多年普外科工作经验的外科医生蒋基令。这位年富力强的外科主任,一入职就带领科里的医生开展了普外科高新技术12项,包括普外科难度最大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使外一科(普外科)的手术量翻了四倍,高难度的四级手术量增加40%,全年业务量增长67%,使深圳市中医院普外科的技术水平,在短期内达到了深圳市的前列。此外,该院术科还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术后快速康复治疗,包括:中药、穴位敷贴,耳穴压豆,腕踝针……在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轻伤口疼痛、缩短住院日等方面突显了中医药特色优势。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市中医院求贤若渴,院长亲自挂帅主抓引才工作,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并结合科室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口引进高层次人才。
为了“抢”得一个医院急需的人才,院领导“三顾茅庐”诚意邀请,甚至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等问题。
山东省十佳青年医师、妇科肿瘤专家杜雪莲博士,擅长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中西医结合胃肠肿瘤综合治疗的赵江宁博士,擅长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的刘尚文博士,长沙的消化内镜专家周政文……两年来,医院引进了国家级领军人才生殖医学科郑月慧、省级领军人才儿科喻闽凤,还有临床实用型人才神经外科李金星博士,耳鼻喉科、眼科等学科骨干正在引进中。
这些技术精湛的中青年专家“聚集”到了深圳市中医院,领头人的效应很快凸现,一项项新技术开展起来,一个个空白领域被填补,带动了相关科室的迅速成长。
借力“三名工程”.牵手8个高层次团队
5月11日,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一一深圳市中医院引入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韦以宗教授中医整脊团队揭牌。由于脊柱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非手术疗法治疗脊柱劳损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市中医院引进的团队所属北京光明骨伤医院是我国中医整脊学创建单位,院长韦以宗曾获韩国脊椎神经推拿医学会和国内学术界授予“中国整脊之父”荣誉称号,该团队研究的中医整脊学科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填补了我国整脊学研究的空白。通过“三名工程”,深圳市中医院和北京光明骨伤医院将在中医整脊治疗脊柱伤病、脊柱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脊柱亚健康保健学研究方面开展合作。
借力“三名工程”,深圳市中医院柔性引入国内外顶尖的团队,与医院依托科室合作开展包括临床相关科技研究、疑难病例会诊及高难度手术,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专家查房和手术观摩,合作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等工作,提升依托科室乃至深圳市整体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据悉,深圳市中医院已经引入了8个“三名工程”高水平团队,分别是:张大宁国医大师中医药防护。肾脏疾病团队、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中医传承工作团队、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吴以岭院士中医络病研究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首席研究员中医针灸临床评价方法创新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姜泉教授风湿病团队、丹麦奥胡斯大学Lars Bolund教授肝脏疾病基因医学一再生医学团队、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韦以宗教授中医整脊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心血管病团队。名师带徒.国医大师来深授业
与西医不同,传统中医学注重“师承”,名师出高徒。特别是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等“老行尊”更是是中医极为珍贵的“国宝”级稀缺资源。
市中医院成立了“国医大师工作室”,张学文、石学敏、张大宁、孙光荣四位国医大师“入驻”,还设立了吴以岭、刘保延两个院士工作站。这些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拥有丰富的中医药临床工作经验,在全国及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代表着当代中医的最高水平。学科覆盖脑病、神经、心血管、肿瘤、呼吸、脾胃、妇科、泌尿、肾病、皮肤、针灸等多个领域。
这些大师以中医“师承”的方式,在深圳市中医院收徒,传“真经”,培养深圳的中医高端人才。
此外,市中医院还成立了“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本地的骆继杰、王孟庸、李顺民三位全国名老中医和杨卓欣、周大桥两位省名中医都成立了传承工作室。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收集整理老师的医案,在传承中不断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使市中医院的特色强科“薪火传承”。
见苗浇水、打造高素质队伍
为确保人才不断层,保障人才有序接替,提升医院未来人才竞争力,医院每年投入专项经费,培育优秀青年学科骨干和护理后备人才。
“走出去”,按照人才、学科、平台、项目相衔接的原则,医院每年遴选优秀青年学科骨干、护理后备人才、医院管理人才等到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或实验室进行长期进修或短期访问,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同时,“请进来”,医院每年还邀请一批高水平专家来院讲学。
医院还选出优秀重点专科团队和学术创新团队,给予人、财、物重点扶持。通过学术创新团队扶持计划的实施,努力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不断提升医疗、教学、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实力。
医院实施中医固本强基工程,通过“四大经典学习班”、“全国名医论坛”、“临床医师导师制”等,针对不同年资和各层次的人员制订培训计划,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人员队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