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琨,赵西堂
(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2017年澳网男单决赛费德勒与纳达尔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李晓琨,赵西堂
(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17年澳网男单决赛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找出2位运动员比赛中的个性化规律,为我国男子网球选手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与帮助。
澳网;费德勒;纳达尔;技术指标
2017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澳网”)迎来了费德勒与纳达尔久违的大满贯决赛之战。在此之前费德勒与纳达尔已交锋34次,纳达尔以23胜11负遥遥领先,并曾3次完成对费德勒的5连胜。这场比赛是费德勒与纳达尔相隔8年再次在澳网决赛相遇,2人曾11次在大满贯赛场上相遇,纳达尔取得了9次胜利,而他输掉的2场比赛均发生在温网赛场上。费德勒和纳达尔都是顶尖的职业运动员,同时2人也都是30岁以上的年纪,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末期,然而2人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打进了澳网决赛。本文通过对费德勒和纳达尔对阵时技术指标的研究,以期找出其比赛的个性化规律。
以2017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费德勒和纳达尔技术指标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互联网检索,以及有关著作和论文等资料的收集,为本文提供理论指导。
1.2.2 录像观察法通过对2017年澳网费德勒与纳达尔决赛进行全过程录像统计及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6.0软件和Excel 2010软件中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并对有关数据和内容进行2个独立样本率的卡方检验。
1.2.4 对比分析法通过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对费德勒和纳达尔比赛中的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评价。
网球发球是所有网球技术中唯一一项不受对方影响的技术。网球比赛中每1分都是通过发球来开始,因此高质量的发球可以使得球员在每1分对抗开始时占据先机。按照惯例,每场网球比赛结束后,官方组织都会运用相关软件来获取各种技术数据,人们开始研究这些数字背后与胜负的关系。对于发球技术指标的选择,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二发成功率、二发得分率,同时统计整场比赛的ACE球、双误及发球直接得分。
由表1得出,在一发成功率方面,费德勒是61.06%,纳达尔是68.24%,对2个独立样本进行x2检验,检验得出x2=4.688,P=0.030<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二发成功率方面进行同样的检验得出P=0.727>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数值上看,费德勒和纳达尔的二发成功率都要高于一发成功率,分别对其进行x2检验显示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网球比赛中每一分有2次发球机会,2位选手在第一发球时都选择提高发球的进攻性,同时发球的安全性(成功率)就相应的降低了;第二发球时以追求安全性(成功率)降低进攻性为主。因此,2位选手的二发成功率都显著性高于一发成功率。
在一发赢球率方面费德勒高于纳达尔7.79%,经检验得出P=0.253>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二发赢球率方面,二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纳达尔一发成功率高而一发得分率低,说明纳达尔在第一发球时过多的追求了安全性,使得进攻性降低,反而引起费德勒的接发反攻,使得一发赢球率低于费德勒。
2位选手的一发赢球率都明显高于二发赢球率,分别对其进行x2检验得出P值为0.021、0.032,均<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2位选手在自己的发球局更多的得分来源于第一发球。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有:(1)2位选手一发的进攻性都为自己后续赢得这一分提供了前提,使得发球方在发球优势的情况下更容易得分;(2)第二发球一旦失误就意味着失掉了这一分,因此2位选手在二发时更多地追求稳定性,丧失了进攻性的发球更容易引起接发球方的反攻,因此二发的赢球率就相应地降低了。由此也可以得出,一发的成功率可以保证选手得到更多的发球优势,进而赢得1分;而高质量的二发同时也能在一发得分的情况下锦上添花。
在ACE球、发球直得和双误方面,费德勒与纳达尔双误个数相同,而费德勒在ACE球、发球直得数值方面大大高于纳达尔,说明费德勒的发球利用精准的落点和旋转的变化使其发球更具攻击性。
2.2.1 正手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在现代男子网球比赛中,正手技术发挥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一场比赛的胜负,在职业网坛,大师级的网球选手都以正手作为最基本的武器。对于初学者,掌握了正手击球技术有利于其他网球技术的学习,而对于职业选手而言,正手击球是网球比赛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一项技术,被视为发球后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强有力的正手击球技术,在比赛中具有优势,可以抑制对手发挥,是进攻得分的主要武器。鉴于正手技术在男子网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以及现代网球积极进攻的特点,有必要加强正手进攻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用正手赢球率、正手得分贡献率、正手使用率、正手变线率和正手稳定性这几个指标。
由表2看出,发球局中,在正手变线率方面,费德勒高出纳达尔5.64%,高的变线率带来了高的失误率,费德勒在正手稳定性方面低于纳达尔8.47%。但同时在得分率方面,费德勒高出纳达尔2.79%,各指标经检验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仅从数值方面来看,费德勒在发球局正手线路的多变虽然丧失了一定的稳定性,却也带来了更高的得分。正手得分贡献率方面,费德勒低于纳达尔,由上文发球指标也可以看出,在发球局,费德勒的发球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得分。纳达尔正手得分贡献率高,说明纳达尔在自己的发球局更多地运用正手击球,但费德勒对正手的运用更加高效。
接发球局中,各项指标的数值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费德勒在接发球局仍然保持着正手线路的多变,稳定性同样低于纳达尔,得分率高于纳达尔。纳达尔的正手稳定性在发球局和接发球局都高于费德勒,但得分率却都低于费德勒,说明纳达尔过于追求稳健,却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得分。任何一项技术的使用都是为了得分,不论技术多么稳定却不能赢得该分,说明这项技术或打法需要进行改进。
2.2.2 反手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在现代网球运动中,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快速、全面、旋转、进攻。在众多的技术中,反拍技术是网球运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完善反拍技术会使选手的技战术更全面。网球比赛中的胜负,大多数与反拍技术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费德勒和纳达尔的比赛中,费德勒的反手一直是各项技术的短板,是被纳达尔攻击的重点。而在本次比赛结束时,著名教练员吉尔伯特表示:“费德勒最新版本的反手将他的球技又带上了一个新的层级。”可见,费德勒在反手击球没有出现明显的破绽,反而在相持状态下能有更多的变化让对手琢磨不透。
由表3可以看出,在发球局中,纳达尔5个指标的数值均高于费德勒,这是由于费德勒在发球局主要依靠发球和被誉为“上帝之手”的正手来得分,同时由于费德勒是单手反拍,而纳达尔的左手超级上旋恰恰克制了费德勒反手的发挥。在反手变线率和反手稳定性方面,2位选手分别相差22.87%和10.35%,经过检验得出P1=0.003<0.05,存在显著性差异;P2=0.213>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反手使用率方面2人相差不大,而在反手得分率方面基本一致,多变且较为稳定的反手并没有给纳达尔带来更多的反手得分,说明发球局纳达尔的反手在运用上虽然力求线路的多变但没有足够的稳定性并没有更多的压制到费德勒。
接发球局中,反手使用率方面,费德勒高出纳达尔9个百分点,而在得分率方面,费德勒又低出纳达尔5.01%,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纳达尔在自己的发球局更多地选择压制费德勒的反手位,并且这一策略依然行之有效。在稳定性方面,纳达尔高于费德勒16.90%,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变线率方面,纳达尔高出费德勒将近2个百分点,说明相较于费德勒,纳达尔在接发球局反手击球高效稳定并且击球线路多变,调动对手跑动消耗体力以求保发。
表1 费德勒与纳达尔发球技术指标的统计
表2 费德勒和纳达尔发球局与接发球局正手技术指标对比
表3 费德勒和纳达尔发球局与接发球局反手技术指标对比
3.1 费德勒和纳达尔一发赢球率都明显高于二发赢球率,并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这说明2位选手在自己的发球局更多的得分来源于第一发球;费德勒在发球局高质量的发球带来了更多的ACE球和发球直接得分,因此在正反手得分贡献率方面低于纳达尔。
3.2 不论是发球局还是接发球局,费德勒的正手线路多变,稳定性低但得分率高,对正手的运用更加高效。
3.3 纳达尔反手击球稳定性高于费德勒,而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反手得分贡献率方面,纳达尔略高于费德勒,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相较于发球局,纳达尔在接发球局反手的运用更加高效,使用率低而得分率高。
[1] 陶志翔,祁兵,林建健.费德勒与纳达尔对阵时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560-1562.
[2] 付饶.硬地女子双打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制胜评估标准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3] 施兰平,白刚,郭仲凯,等.判别函数分析方法在评价网球比赛制胜因素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体育科技,2011,33(5):87-90.
[4] 赵振平.锻炼绝杀正手[J].网球天地,2006(8):79.
[5] 蒋婷,祁兵.不同水平网球选手正手击球技术运动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9):128-132.
[6] 施兰平,孙卫星.世界优秀男子网球单打选手正手进攻的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125-128.
[7] 陶志翔.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8] 叶宏.中外优秀女子网球选手硬地单打比赛中双手反拍运用的技战术分析[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9] 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G845
A
1674-151X(2017)11-01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1.007
投稿日期:2017-08-14
肇庆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jx201505);肇庆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jx201414)。
李晓琨(1987—),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网球教学与训练。
赵西堂(1980—),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能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