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怎么用

2017-12-26 06:56
人人健康 2017年23期
关键词:肾小管青霉素清除率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40岁以上的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约为7%~10%,不亚于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率,成为威胁全世界的主要疾病之一。慢性肾脏病发病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0~30岁的透析患者越来越多,年龄最小的甚至不到10岁。是时候保护肾脏了,一起来关注我们的“爱肾天地”吧!

正确认识肾脏功能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一部分,通过生成尿液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毒物;同时通过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以调节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

肾组织里面充塞了许多的小血管和小管组成了肾脏的基本单元(肾单位),每一枚肾脏大约有一百万个肾单位。肾单位中的血管球为肾小球。而与肾小球囊壁相连的U型小细管称为肾小管。

除了血细胞及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通过血管壁,血浆中的葡萄糖、尿素、药物及代谢产物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过滤后的原尿沿着肾小管流动,能将身体所需要的物质例如葡萄糖、水分及某些矿物盐,再吸收回入血。

当然,肾小管的功能还远不止这些,管壁的细胞可以分泌、排泄某些物质例如氢离子、钾离子和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过滤后的液体转换成尿液,经“肾工厂”纯化后排泄出体外。

肾功能不全对用药的影响

排泄药物在人体内的排泄途径很多,大多数的药物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当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球和肾小管无法正常的工作,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降低。药物和毒素在体内的蓄积随着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加重。

吸收除了排泄,药物的吸收、代谢、分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往往伴有胃肠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及内分泌紊乱,导致药物吸收减少。

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主要依赖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以及血浆的蛋白结合率。肾功能不全时药物的蛋白结合率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酸性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下降。且体内pH的变化、低蛋白血症也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肾功能不全如何应用抗菌药

在给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时,尤其是应用主要经肾脏排泄或有肾毒性的药物时,往往需要调整剂量以減少毒副作用。根据肾脏对药物的肌酐清除率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药物用法:

维持原量或减量使用大环内酯类、多西环素、某些青霉素类(例如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头孢菌素类中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当属此类。此类在肾功能轻度损害时按原剂量治疗,中度以上损害时需要减量。

剂量须做适当调整的药物此类包括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中的大多数品种。须根据肾功能减退的情况适当地作剂量调整。

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有明显的肾毒性,且主要经肾排泄。包括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

给药方案的调整

1.根据肾功能轻、中、重度损害,每日剂量分别减为原正常剂量的1/3~1/2、1/2~1/5和1/5~1/10。

2.根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肌酐清除率(CrCl)估算值进行剂量的调整,此法最具参考价值。

3.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给药方案。此法对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调整最为理想。

(徐德宇)

猜你喜欢
肾小管青霉素清除率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血液透析滤过中前稀释和后稀释的选择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活性维生素D3对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注射青霉素前为什么要做皮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