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壮
摘 要: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学习阶段,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识,感受到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得到提倡和重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思维品质。所以从树立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丰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完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主要是改变学生单打独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最后得出合作学习的结果。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一是小组的人数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根据具体的班级容量,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小组成员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划分,不能将学习基础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划为一组,这样会使小组之间的差距拉大,一部分学生会产生挫败感,不利于整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树立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树立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改。这就需要老师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认真分析研读,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为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所选的内容要使学生通过共同的努力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老师要明确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对整体的小组学习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还要根据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特点等实际学习情况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从而使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更有效。
例如,在进行《自己的课余生活》写作练习时,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可以是自己的课余时间中参加了哪些活动,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帮助;也可以是自己在课余时间去过哪些地方,看过什么样的风景等。每位学生的课余生活都不同,通过相互之间交流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更好地开阔学生的思维,创新写作内容。
二、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
为了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首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其加深对彼此的了解,老师也能够更好地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特点进行有效的小组划分;而学生也能够了解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路,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其次,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方式,老师进行适时的指导,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老师要给予学生及时鼓励的评价,在面对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时候要耐心地帮助其改正,并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丰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直接讲授需要学生共同讨论的主题,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这样逐渐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积极参与讨论,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改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等来导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自主选择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是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也可以是小组竞赛,还可以是角色扮演,这样可以使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幸福是什么》时,老师可以针对这一话题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来表述自己认为的幸福是什么,有的学生会认为帮助别人是幸福的,有的则认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幸福的。接着在大家的讨论中开始课文阅读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文中主人公认为的幸福又是什么。最后学生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切身体会幸福的真谛。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能拉进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善人际关系,使其相互之间互帮互助,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最终使得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廷.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176-177.
[2]李金燕.新課程背景下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236-237.
[3]齐文霞.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8):238.
编辑 李烨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