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教育植入实践思考

2017-12-26 09:28阙美丽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激励教育积极性小学语文

阙美丽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小学语文作为一种文化教学,如果教学方法不当,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再加上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并不成熟,在课堂上容易溜号,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提出一种激励教学法,旨在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励教育;应用;积极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新型教学方法所取代。但是,由于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过于开放、自由,再加上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教学中不够积极,溜号、聊天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激励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功的体验。再者,在激励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也就是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激励学生,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态。

一、注意教学方法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性格有着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合理选择激励形式,这样才能够全面发挥激励教学的积极作用。现如今,由于当今学生都是独生子,都受到几代人的宠爱,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存在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但是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为了能够保障学习质量,发挥学生的主观性,我们依然要选择合作学习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分享意识、自学意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激励教学模式,也就是小组竞赛模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有关知识。一些活泼开朗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擅长与同学交际,也愿意与学生进行合作、沟通,因此,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可以将这类学生提升为小组组长,带动其他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激励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激励教学法的对策

1.语言激励法

语言激励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激励方法,也是教师通过一些刺激性语言来激励学生的一种鼓励形式。如今的小学生自尊心都比较强,如果激励一位同学会让其他同学产生一定的嫉妒心,被激励的学生也会更加自信,因此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口头语言激励中,教师通过发表意见,给出意见、建议等形式向学生传达一种信息,这种激励方式是多途径开展的。但是,激励学生不能盲目激励,必须要让其他学生知道为什么激励这位同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笔者常常会通过语言的形式来激励回答问题最为确切的学生,如在《秦兵马俑》学习中,笔者向学生提问:“通过这篇文章你们学到了什么?”第一位同学回答:“兵马俑是一个庞大的军队!”此类回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文章,但没有深入到文章当中,因此没有对学生进行激励;第二位同学回答:“古人有着非常高的智慧,這也是为什么当今秦始皇墓没有被打开的原因,并且还制造了这么庞大的军队。”这时笔者回答:“你的回答更加贴近文章,并且对文章进行了深入分析,表现得非常棒!”由于这时第一位学生会和第二位学生形成对比,第一位学生也会在第二位学生的回答中学到知识,由于想要获得老师的夸奖会在后续学习中表现得更加积极。

2.竞赛激励法(游戏、活动激励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想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激励模式。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小学生对于游戏活动要比学习更加感兴趣,如果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再加上学生之间的竞争心态,势必在学习中更具效率。通过开展竞赛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斗志,并给予学生自信。例如,在某一次自习课上,为了能够巩固上午所学的——古诗两首(咏柳、春日),由于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更难理解,因此,如果上午的教学内容中有古诗,在自习课都会开展游戏活动。笔者将学生分为四组,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为平均,不同小组轮流向其他小组提问关于诗词的知识,例如,整篇翻译、词句翻译、有感情阅读等,学生小组回答上来加一分、反之扣一分,这样能够保障提问小组所提问题更深入、更困难,能够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并且开展课堂活动笔者在上午教学完毕后都会给予提示,学生小组为了能够获得胜利也会更加努力地在课余时间复习。记得在竞赛中,第三小组学生要求第四小组学生背诵《咏柳》,但第四小组学生竟然也能够流畅地背诵,这也让笔者意想不到,并给予一句“你真是太棒了!”,第四小组理所应当地获得了一分。由此可见,通过竞赛激励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必须要全面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给予激励,这样才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融入教学当中。本文重点提出了语言激励和竞赛激励,希望能够为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借鉴依据。

参考文献:

[1]潘永兴,柳海民.激励教育的理论诠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2]郭伟东.课堂教学的激励艺术[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8).

[3]于永正.教育有个名字叫“激励”[J].青年教师,2009(5).

[4]赵红星,苏俊霞.激励教育法的实施依据及方式[J].社会科学论坛,2006(5).

[5]杜德栎.教学激励与新课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6).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励教育积极性小学语文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立足激励教育,活化语文教学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的应用
激励教育概述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