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
南京市建邺路小学一直遵循“生成教育”的理念。杜威说,教育即生长。“生成教育”,就是追求师生积极而有意义地生成的教育。积极,是生长的状态;意义,是生长的价值。我们学校以语文学科为抓手,从语文国家课程入手,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一、 固本培元——借助语文课程,锻造“学会生成,乐于生成”的教师
教育科研是学校文化的理论支撑。在此观念指导下,我校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生成问题研究》,我们的研究目标:改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的观念由“教师是课程设计的忠实执行者”转变到“教师是真正的课程设计者”。并把这一观念转变成为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从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创建一套课程内容生成的策略体系,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论和可推广性的经验。将课程内容生成的策略体系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我们把语文学科作为重要抓手,结合课题研究,推广了新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我们提出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语文课程标准》、学生需求、教法、学法,还要备教学资源、教科研课题。具体地说,备课时,要求教师每单元选择一个教材,可以在教材的重点处、难点处、空白处、延伸处、拓展处、细节处,还可以在教师的教法处和在学生的学法处,思考“预期生成内容及生成意图”。同时,我们还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上,结合教学反思,增加了“每课发现一点点,每课创新一点点”的环节,让老师们及时记录备课及上课时的发现和创新之处。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拓宽学生视野,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开发了“多彩语文,快乐生成”单元拓展练习。
我们先后有90余篇“生成”论文在省市区征文竞赛中获奖,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转变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育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历次市区质量调研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校语文学科的奖励宗旨是奖励优秀、直面差异、注重实效。奖励优秀——我们增设了年级均分第一的奖励,为了配合公平、公正原则,教师交换年级批改,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批改,批改前将答题要点统一,遇到争议问题由分管学科的领导仲裁。直面差异——因为接手的班级情况不一样,有的班级本身基础好,家长又配合;有的班级相对薄弱。如果只是奖励第一,这样会给接班的老师带来负面情绪,造成都想接好班的局面。于是,我们直面差异,设置了标准分进步奖励。标准分=(班级均分-年级均分)÷年级标准差,标准分越大越好。标准分数是一种可以看出某分数在分布中相对位置的方法。标准分数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分数距离平均数的相对标准距离。用标准分来考核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更为合理、有效。它不受生源及试卷难易程度的影响,反映成绩公平、客观。“标准差进步”这一指标的最大好处是,当老师转化了一名后进生,这一指标会立即提升,这样能较为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让老师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信任。两项奖励可以同时获得,重复计算。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们力求上进,短短几年,学校培养了六名区学科带头人,多位教师在竞赛中获奖。学校锻造“学会生成,乐于生成”的教师队伍,效益已逐步彰显。
二、 源头活水——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触类旁通,自主创新”的学生
学生是学校真正的主人。他们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效益。培养“触类旁通,自主创新”的学生,是我校“生成文化”的重要体现。
我们成立了“快乐小鹿学堂”,它下设“快乐小鹿艺术学堂”“快乐小鹿体育学堂”“快乐小鹿科学学堂”“快乐小鹿读书学堂”四个分学堂,每一学堂下又设有不同种类的兴趣小组。我们的目标是学生百分百参与,老师百分百投入。为保证质量,做好落实,我们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场地、定教师、定人员。我们将活动时间固定在星期三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并采用“主教+助教”两人授课制,主教老师负责技能的传授,知识的点播,教学案例的撰写;而助教老师则负责积极配合,协助主教教师准备材料,做好学生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生成记录”。我们的教师采取层层负责制,开学初,由总负责教师召开四个学堂的负责教师会议,布置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四个负责教师再分别召开本组教师的会议,将学校的工作要求与本组的市级需求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由于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教师们群策群力,提出了一个个可行性方案。
结合《云雀的心愿》一文,我带领学生,走出了校门,发现护城河里的鱼总是不断大批死亡。同学们不知何因,经过沿河观察,调查分析,学生后来查出原因,是因为河水受到污染。污染源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附近医院的污水;二是,附近工厂的废水;三是,附近居民家庭的生活污水。这些污水从不同方向流入护城河,造成河水受到污染,水质变化引起鱼大量死亡。事后,学生写出调查报告送到有关部门,该现象得到遏止和处理,取得成效。此外,学生从老师组织的“不同水质下的金鱼生长情况调查”活动中得到启示,在纯净水、矿泉水、白开水、果汁、碳酸饮料中综合对比营养成分、价格情况,开展了“喝水的学问”研究。素质教育就成为了特色教育,学生形成某一素质发展的生长点就是兴趣特长。
我们以特色活动为突破口,全面推行“生成教育”。由于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实现“从无到有、举一反三、由浅入深、自主创新”的“生成过程”,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每年为中学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
三、 特色立校——借助本校特色,打造“自成一体,与众不同”的校本课程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教育改革为学校的发展与变化创造了机遇,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发展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办出独具特色的学校,是我们摆脱困难境地、找准发展方向、成功办学的关键。
我校经过不断摸索,打造了“自成一体,与众不同”的校本课程《童心新街口》。开发校本课程,我们的目光首先聚焦在“新街口”地区,这是因为“新街口”地区的确有开掘不尽的课程资源。比如说,新街口的历史见证了南京的变化与发展;新街口的建筑,展示着民国文化和现代文化;新街口的服务质量,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最好契机;新街口处处可见电脑的运用,这又是启迪、拓展学生网络智慧的教育现场。因此,新街口是教育的宝库。
让同学们不仅研究新街口,还要发现身边的点滴;不仅要了解新街口,热爱新街口,还要了解自我、了解家乡、了解世界。我们的活动是动态的、发展的、发散的,也是深化的。“童心”,既是校本课程的起点,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要点,而且也是校本课程的落脚点。
回顾我校的校本课程发展历程,我们经历了困惑与摸索阶段,也品尝到成功与收获的喜悦,同时见证了该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学校质量的提升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家长以及外校来听课的老师说我们的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知识面变宽了,自主学习能力更强了。2011年3月,全区的素质教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也标志着学校校本课程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四、 环境浸润——借助古典诗词,创设“回归本真,充满灵动”的校园环境
“生成教育”為学校注入了活力,为学校的文化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空间。
我们借助古典诗词,打造书香诗韵校园。我们将校园大厅的四根柱子重新包装,仿照浮雕的效果,设计成“生成文化立柱”,古色古香的环境,与暑假正在改建的车棚大门相映成趣。创设了三个标点符号《“?”—发现问题;“……”—展开想象;“!”— 争取成功》作为学校的特色标志。我们将这三个标点符号设计成“风帆”造型,置放在迎着校园大门的比较显眼的位置。同时,根据这三个标点符号,我们依次在相应的楼层走廊中悬挂了三个篇章——发现篇、想象篇、成功篇,将学生有关“发现”“想象”“创造”的活动照片及他们自己的名言悬挂在走廊上,凸显了校园文化。
我们将楼梯走道做成书香诗韵楼道,让古诗浸润学生的童年,让学生从小阅读经典,与经典文化对话,让每一个楼道都来讲述灵动的故事。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路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