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晓琳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十分有必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研究重点,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及方式方法,来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以此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铺平道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措施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国教育教学目的也不再局限于教授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对于初中教学更是如此。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老师需要就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可行性建议,来为今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展开积累宝贵经验。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沿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尽管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等理念影响,使得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总是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与此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下,不仅数学学习的悟性较低,同时其自学能力也得不到有效锻炼。长此以往,某些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信心。具体来说,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会因各种因素影响而对数学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如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态度等。另外,还有些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只要牢记公式、概念以及运算法则,就可以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这种观念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愿意去脱离书本进行创新,对知识也不懂得活学活用,从而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时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措施
1.加强师生、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能否有序进行,关键在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是否合理有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老师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想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应该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有意识的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并对学生发展的各种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通过各种互动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等腰三角形》为例,在学习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进行如下实验:由学生拿出事先剪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将它折一折、量一量,问学生从中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特征?之后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学生甲:(手里拿着已折过的等腰三角形,并指折痕)根据折痕我发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学生乙:我发现等腰三角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这说明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丙:我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是相等的。
老师:同学们通过动手实验得出的结论仅仅只是猜测,我们应该如何验证这些猜测的正确性?下面我们先研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一猜测,可以用哪种方法来验证?
学生丙:证三角形全等。
老师:如果没有全等三角形又如何?
学生甲:可以做辅助线。(由学生提出并演示几种辅助线做法)
老师: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判断哪些猜测是正确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所作辅助线既是顶角平分线,又是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老师:非常好,我们可以确定刚才第三个猜测是正确的,我们称其为三线合一。那么,同学们再试试腰上的高、中线以及底角平分线是否可以相互重合?
(学生们通过作图发现腰上的高、中线与底角平分线并不重合)
……
整个等腰三角形实验过程,不仅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了相关知识,通过还促进了师生、生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致,并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升提供了先决条件。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在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性思维,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中,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基于游戏的问题情境。这要求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创设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以及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游戏。举例来说,在学习到《有理数的乘方》单元时,由于教材中设置了一个细胞分裂的问题情境,而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接触过细胞分裂,对这方面知识也不够了解和熟悉,所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老师可以将其转化为一个游戏:首先让两名学生站起来,而站起来的每位同学再请另外两名学生站起来,之后自己坐下,完成一次游戏。让学生们通过观察一次、二次、三次、四次……游戏后站起来的人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纷纷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且逐渐发现游戏中蕴含的规律,从而迅速得出十次游戏后会有多少个同学站起来。这时就会激发学生自己总结新知识规律的积极性以及热情,并且在达成总结出知识要点目标的同时,无形中激活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创设任何情境时,都要注意情境的针对性、开放性以及连续性,从而使这些情景真正的成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力保障。
第二,基于故事的问题情境。比如说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时,老师就可以创设以下情境:骡子和马各自驮着几个包裹在路上走,骡子向马抱怨主人让它驮的货物太多、太重。而马不以为然的说:“朋友,知足吧,你的负担并不重。你看看,只要从你的身上拿下一个包裹放到我的身上,那么我的负担就是你的两倍;而如果从我的身上拿走一个包裹放到你的身上,你的负担却仅仅与我相同。”问骡子和马各自驮了几个包裹(已知每个包裹重量相等)?将问题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不仅让整个数学课堂氛围变得相对轻松、富有趣味性,同时还能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其自然而然的投入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中,进而有效提高其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第三,基于生活场景的问题情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比如,在学习线段公理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从“人们为什么喜欢在走路时抄斜路到达目的地”入手,让学生自由思考,以调动其学习热情,让学生既接受了相关知识,同时又明确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与此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让学生从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提高其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实现创新性思维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创新思维是促进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生、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从而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殷欢.小议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5,(02) :51.
[2]张娟.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
[3]王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读写算,2016,(41) :179.
[4]冉永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读写算,2015,(36)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