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利平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持续攀升,目前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中学承担中学生教育工作,就要对生命教育予以重视。在生物课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生命的可贵,逐渐地具备了生命意识,也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针对中学生物课中生命教育实践的开展工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学教育生物课生命教育实践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使得青少年教育问题已经被全社会所关注。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年的自杀人数可以达到100万人,其中中国人占有25%。这个数字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也意味着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对于挫折的抵抗能力也非常弱。当其心理上对各种压力已经难以支撑的时候就很有可能采用自杀的方法寻求“解脱”。初中教育中,为了让学生对生命以高度尊重,以生物课作为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以生命的孕育作为生命教育的起点
生物知识与生命教育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比如,“认识生物”就是让中学生对生物世界有所初步了解,进而认识到人在生物界中的位置以及所发挥的作用。包括“人与生物圈”“生物圈中的人”,等等,所讲述的都是生物圈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产生以及延续的过程,以树立生命意识。
在“人的由来”中,所讲述的就是人的生命的孕育。母親的怀孕需要经历40周时间,而且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还需要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都是母体供给。胎儿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也需要排泄,这些是通过母亲的肾脏来完成的,因此,母亲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会使自己的器官负担加重,而且还会造成生理上的影响。在生物课上教师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孕育是非常不容易的,以培养学生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运用生物试验教学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生命在大自然中存在,使其符合自然规律,而且具有生存的价值。初中生物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生物试验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做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比如,在讲“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鱼缸中正在游来游去的鱼,看看鱼儿在游泳的过程中鱼鳍的变化规律。之后让学生想一想,如果鱼儿没有了鱼鳍,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呢?此时,就会有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将鱼儿的鱼鳍剪掉不就可以知道鱼儿有什么变化了吗?对于这种想法,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如果鱼儿没有了鱼鳍,就意味着身体结构出现了残缺。生物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具有存在价值的,否则按照生物的“用进废退”原理,这些结构就必然会退化。所以,如果将鱼鳍剪掉,就意味着鱼儿失去生命,这对于生命而言是非常残忍的,也是一种残杀行为。
通过引导学生珍惜动物的生命,逐渐向珍惜人的生命过渡,即便是生物试验,也要以不残害生命为基本前提。这样,就可以让中学生认识到对生命予以尊重的重要性。
三、引导学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自然界中的生命是存在相互依存关系的,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也要发挥保护自然界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准确定位,认识到人类生命的延续离不开自然界的赋予。逐渐地,教师将人类的生存延伸到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引导学生意识到大自然孕育了多种生命,而这些生命对大自然的维护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使学生树立自然界各种生物都要和谐共处的观点。
教师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内容逐渐延伸,就可以让学生领会到生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进而区分哪些生物是有益的,哪些生物是有害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有害的生物就需要在生物圈中消失,其对于整个的生态环境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生物多样性的教学相人类社会延伸。人类的生活中离不开工业、医疗卫生以及工业的发展,这些都离不开自然。如果没有了生物多样性,就会导致自然环境失去和谐,随着生态环境失去了平衡,就必然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乃至威胁到是人类的延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教学中,除了教材知识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使得生物课成为一门生命教育课,让学生对自然生态充满情感,对生命予以珍视。以生物课教育为载体对中学生展开生命教育,所采用的是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对自然环境的眷恋,要更好地对待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海华.初中生物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特点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2]邢蓉.初中生物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探索[J].学习与思考,2016,(01) :77-80.
[3]朱弼溅.从学生角度调查和分析影响新课改进程的相关因素——基于黄石市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学生物学,2013,(07) :56-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