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情画意地回望与前行

2017-12-26 19:23红菱
上海采风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石库门诗歌朗诵天安门

红菱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到底有多远?这远不只是物理的距离,更是一条跨越时空的漫漫长路。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有着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也有着日新月异、气壮山河的开拓建设。这里的故事有太多太多,如何穿过历史的迷雾,再次清晰地聆听与重温?

艺术,无疑是极好地让人身临其境的方式。画是凝固在空间里的诗,诗则是流动在時间里的画。近日在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行期间,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以及同名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的举办,就是用艺术的方式,诗情画意地回望与前行。

画笔中吟壮丽史诗

用艺术敲开历史之“门”

10月28日上午,中华艺术宫内回荡起古典浪漫主义风格的钢琴曲,仔细聆听,又颇感耳熟。那是10月20日晚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大型交响合唱《启航》的主旋律,近三百人的精彩演出为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了帷幕。

这天,《启航》的作曲——90后青年作曲家龚天鹏来到了中华艺术宫,现场弹奏了《启航》;表演艺术家宋怀强朗诵了诗歌作品《从石库门到天安门》。领导致辞过后,启幕装置被启动,红色大门缓缓打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开幕。

展厅的主色调为浓郁的中国红,设计师特别提取“门”的视觉元素,组合成别具风格的大型门柱,其中象征天安门的拱门上还挂着颇具民族特色的大红灯笼。展览的四位策展人李向阳、陈琪、李磊、林明杰的理念是:美术展不是文献展,美术创作如诗,需赋比兴之美妙结合。他们找到了“门”——这个极具象征性的符号。从石库门到天安门……“门”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关键途径。

展览中,具体设计了四个版块,分别以“石库门”“窑洞门”“天安门”“复兴之门”这四扇“门”的艺术象征符号来象征中国共产党诞生96年来的4个重要阶段。

在敞亮的展厅,一幅幅具有史诗气质的画作映入眼帘,每一幅作品都在诉说一个故事。石奇人的《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上海)》、韩硕的《南昌起义》、张培成的《五卅运动》、沈尧伊的《长征之路》、俞云阶的《吾土吾民》、全山石的《中华儿女——八女投江》、杨冬白的《长白山魂——东北抗日联军》、陈宜明的《晨曦——上海解放》等等,一下子把人们拉回到历史长河,重温从石库门到窑洞的艰苦卓绝,延安时期、抗日救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波澜壮阔。

除了宏大的历史场面,还有许多表现军民同心的温暖画面。比如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的《老乡》。此作品是施大畏在梁家河居住时构思创作的。画面中的青年毛泽东既有领袖气质又平易亲和,与陕北老乡融洽地在一起,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也透着艺术家饱满的感情。

策展人之一、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琪也有一幅作品参展。他的《托孤图》中:长征路上红军女战士将刚生下的孩子恋恋不舍地托付给行程途中的少数民族老乡。陈琪向笔者透露,这是1996年时创作的,当时看到相关报道时很受感动,便创作了这幅画,还专门题了一首诗。二十多年后,此图再次拿出来展览,比较契合主题,他也感到很荣幸。

此次展出中平时难得一见的名家名作不少,除《老乡》《托孤图》外,还有陈逸飞、魏景山合作的《攻占总统府》《开路先锋》,方增先的《母亲》,邱瑞敏、石奇人、马宏道的《畅想浦江》等等。画展上的作品分别来自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中华艺术宫、刘海粟美术馆、龙美术馆、刚泰美术馆,以及部分美术家的个人收藏。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多样,门类齐全,涵盖油画、国画、雕塑等。

创作者名单也很华丽。既有陆俨少、刘海粟、林风眠、程十发、吴湖帆、唐云、沈柔坚、吕蒙、贺友直等老一辈艺术家,也有“80后”新锐,作者年龄差跨越一个世纪,显示了上海美术界人才辈出、承前启后的可喜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展示了不少前辈艺术家不太广为人知的、以新中国建设为题材的作品,如林风眠的《轧钢》、陆俨少的《新安江发电站》、吴湖帆的《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等。

“吴湖帆用传统笔墨艺术的手法展现了原子弹爆炸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刘海粟的《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在很小的画面里,展现了场景宏伟、气势磅礴的时代特征。”陈琪说道,“习总书记提出:艺术家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今天我们回看建国初期那一代美术家,他们都自觉自愿深入生活、反映生活,投身到工厂农村去。这才涌现出一批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反映那火热生活的优秀作品。对于艺术家而言,你脚上的泥土有多厚,反映出你心中对于人民的感情有多深。”

共享中的“复兴之门”

经过一条长长的红色通道,展厅最后的版块是“复兴之门”。一幅幅充满现代气息的作品扑面而来:《南浦建大桥》《晨曲——浦东崛起》《上海高度》《磁悬浮腾跃》《上海自贸区——东方大港》《新上海大码头》《眺望浦东》《上海创意园区》《民生——江泽民视察菜市场》《胡锦涛在上海》……徐徐述说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成就。

在这个展厅,笔者碰到了画家父子丁筱芳和丁阳。丁筱芳此次参展的《都市风景线》颇有“野心”,将1949年至今几十年上海城市的变迁融入了通景画中,既有风景,又有人物,画面丰富。“每个通景反映着一个时代。”丁筱芳边指着画边告诉笔者,“这是骑着自行车的人们被铁路阻拦,反映当时比较滞后的城市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日新月异,石库门、豫园、南京路步行街、新天地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精神需求,打打太极、关爱身体……”

在丁筱芳的画作对面,挂着丁阳的《新的征程》。30岁的丁阳也是此次画展创作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这幅画是2013年他在中央美院读研究生期间为参加全军美展而创作的。画中,身穿老军装的爷爷以及父母、亲朋好友欢送男孩光荣参军入伍。只见画中主角的模样与丁阳颇为神似。丁阳笑了笑说:“参军入伍的那个小伙子是以我为原型画的,爷爷这个形象其实是我外公的形象。我父母也给了我很多支持,包括给我做模特儿。”不仅“全家总动员”,丁阳还把从小生活的环境——石库门搬入画中。“石库门代表着上海历史文化、海派精神的传承。我希望在画中表达这一家庭的拥军传统以及在革命传统精神的引领下迈向新的征程。”endprint

展厅里,很多观众在3米多高与宽的巨幅油画《牵挂》前合影。画面中,习主席抱着胖嘟嘟的孩子和蔼地和居民交谈,一位阿婆竖着大拇指,一群刚放学的小学生簇拥在习主席身旁。一大群居民显得石库门弄堂更为狭小局促,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真诚明亮的笑,如同那明媚温暖的阳光。此画的创作者是军旅画家周补田。

“接到主办方的电话时,离开展只有40天时间,非常紧迫。”画作旁,一身军装的周补田告诉笔者,“他们给我一个小时的考虑时间,我说不用考虑了,第一我是军人,第二我是党员,第三我在上海生活了25年,我应该创作。”很快,周补田就去解放日报社看资料,看到了习主席怀抱孩子和点赞老人的场景。周补田觉得应该再多一些上海的味道,便想到了弄堂这一上海特有的元素。于是最终画面中出现了高楼林立中的弄堂、摆放着脸盆的斑驳水槽、晾在室外的衣服、背着孙辈们大书包的老人,充满生活气息。“这样这件作品就能更可亲可信。包括普通百姓见到主席时,体态都很放松,笑得特别真诚,会感染观展观众。”周补田说道。

展厅中,大型互动装置《天路》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96辆彩色共享单车悬挂在展厅里,宛如一道彩虹横贯空中。这是策展人为了使画展更贴合当下而特邀艺术家李乾煜创作的。开展前,李乾煜带领学生把马路上停着的各类共享单车骑到了中华艺术宫里。各个单车公司发现共享单车“违规”停在了艺术宫,而且几天都不挪窝,很疑惑,纷纷找上门来。当他们得知这是一件重要作品时,不仅欣然同意,还主动提出换一批新车。于是展厅里就有了这一道非常靓丽的“彩虹”。观众扫描展签上的二维码,还能使某辆共享单车转动起来,增添互动性。

跨越了四扇“门”,在艺术的鲜活色彩中,观众们也回顾了中华民族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围绕此次展览,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特意创作了散文诗《通向光明的门》。正如诗中所言:“中国的苍茫大地上,行进着追寻光明的铁流。”人们在观展中回望,但感受更深的是一股前行的力量。

诵吟中展宏图大志

政治诗的艺术化、立体化表达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自古以来对诗画关系的精辟阐释。而这一点在10月28日、29日举行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上得到了更立体丰富的体现。

年过八旬的表演艺术家杨在葆特地从北京赶来。他穿着卡其色长风衣,边扮作在黄山采风、写生的画家,边演绎《黄山松》:“九万里雷霆,八千里风暴,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二胡演奏家马晓晖在一旁现场伴奏。这样带有表演成分的朗诵不同于以往,对于导演的“设计”,杨在葆表示了认同,“这个装扮有代入感,再加上配乐,就不那么单调了。这种艺术形式比起纯粹的宣传口号、单纯的豪言壮语,更有感召力。”演出后,杨在葆向笔者感慨道,“艺术要给人一种想象力,就像演员演戏,不能演百分百,演个百分之八十,剩余的部分就给予观众无限的想象。”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以京剧身段登场,用京剧腔调诵读了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铿锵的京腔与豪迈的诗词相得益彰,更富有力量,同时也体现了当下戏曲人对毛泽东诗词新的解读。

演员佟瑞欣在影视剧中多次饰演过毛泽东,颇具神韵。此次在朗诵会上,他再次扮演成毛泽东的形象朗诵《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了这台上两三分钟,佟瑞欣花了两个多小时化妆,毫无怨言。朗诵时,台上背景大屏幕上出现了正在中华艺术宫展出的画作《攻占总统府》,更添意境。

为了这台朗诵会,制作方在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有诸多创新之处,尤其将朗诵会舞台设计和艺术节开幕演出大型交响合唱《启航》、“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有机结合。这三项也是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广局整体策划、整体推进的上海重点文艺创作作品,“三位一体”地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朗诵会制作人之一、上海市文广影视局艺术总监吴孝明表示,这些新创方式是为了配合诗歌有更好的舞台展示力,体现诗歌的张力。这台朗诵会在如何把政治诗更好地艺术化、立体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同时,画展的文化艺术效应也通过诗歌朗诵会的舞台再次展示,进一步凸显。

观众熟悉的“燕子姐姐”陈燕华向笔者坦言:“我本来有些担忧,革命题材的节目会不会有些闷,想不到效果非常好。这是近几年来我所看到的规模最大、创意最丰富的一台诗歌朗诵节目。我们每一个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演绎这些革命故事。”

在诗中倾诉中国人的心声

诗歌朗诵会分为九个章节,从《上海建党》《井冈烽火》《万水千山》《延安战歌》《解放全中国》到《缅怀英烈》《早安共和国》《历史抉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赞》,选取毛泽东、叶挺、陈然、田汉、萧华、贺敬之、郭小川、闻捷、何平、王晓岭等创作的18首诗作。

在诗歌的选择上,制作方也经过了仔细的考量。“郭小川是上世纪一位比较重要的政治抒情诗人,我们这一代人知道,80后、90后就不太了解他了,所以我们选用了郭小川的比较著名的诗歌《向困难进军》,让年轻一辈了解这位诗人的情感。”吴孝明说道,“现在写这些诗歌的人越来越少,這次演出也希望能借此推动上海的诗歌朗诵和创作。”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唱。而此次晚会上,朗诵艺术家康庄朗诵了国歌,也是别有风味。“国歌大都是唱的,但是实际上除了音乐,词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不长,每一句话都凝练着作者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呼声。”康庄透露,做准备时,特意去看了电影《大浪淘沙》,去感受片中的人物命运和所处的时代,“《义勇军进行曲》正是在这样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我觉得朗诵《义勇军进行曲》意义深刻,比我朗诵其他任何一个篇目都更有意义。”

作为十九大代表,新闻主播印海蓉在北京开完会回到上海后参加的第一个活动就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此次她朗诵的是赵丽宏的诗歌《春天,请在中国落户》。她坦言,准备时,抓住了两个关键词“春天”“落户”。“赵老师用诗意的语言,把老百姓心目中对像春天一样欣欣向荣的新时代的赞颂,以及希望能够永远留驻在中国的愿景,完全表达出来了。作为朗诵者,我内心很希望能够把诗人的这种美好愿望表现出来。”

此次参加诗歌朗诵会的演员来自北京、上海等地,有影视工作者、主持人、戏剧表演艺术家,也有部队、学生文艺团体等参演。年龄方面,包含老中青三代。青年演员唐嫣也参与了这次朗诵,她表示,和她同台的都是前辈老师,因此她感觉比演戏紧张。不过,作为年轻人,她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朗诵会的压轴是,老中青三代共同朗诵诗歌《时间的入口》。这是上海国际艺术节向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特别委约的作品。这首新创的诗里写道,“我们将再次出发,吹号者就站在这个队伍的最前列,他用坚定的意志、勇气和思想,向一个穿越了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吹响了新时代——前进的号角,吹响了新时代——前进的号角!”

作家孙颙为诗歌朗诵会创作了串联词,最后一部分里有这样的诗句:“时间开始了,伟大的时间,又一次开始……”

时间、开始、前进……这些丰满的意象,在吉狄马加的诗歌以及孙颙的串联词中竟然不谋而合。艺术呈现了鲜活温暖的历史回望,也激荡出奋勇前行的时代共鸣。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库门诗歌朗诵天安门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前看升旗
语文教学朗诵经验浅谈
诗歌朗诵在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入分析
如何有效开展“翰墨诗轩”诗歌朗诵社团
抢救并保护上海的文脉石库门
触摸石库门,找到真正的上海
渐行渐远石库门
巧用修辞 生动描画
走近世博,走进石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