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倩倩
我愿做一片绿叶
■薛倩倩
阳光穿过树的缝隙,散落下生命的光辉;树叶褪去绿色的包裹,披上了成熟的外衣;默默绽放在田野阡陌的黄色小花也在努力为大地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春去秋来,转眼间,我踏上讲台已16载。青春岁月,终生难忘,既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也有自己的辛勤实践和努力探索。我乐在其中,无怨无悔!
从学校的学生到学校的教师,从课桌到讲台,我的经历简单又快乐。2001年,我以优异的成绩从苏州大学历史系毕业,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来到徐州市开发区中学,成为一名我梦寐以求的中学教师。初为人师,我憧憬着自己在课堂上妙语连珠、挥洒自如,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欲罢不能,我期冀自己的课堂能常讲常新,教育教学也能一路繁花。然而,现实却给了我重重一拳,惊醒了我这个懵懵懂懂的青涩少女。课堂总是千变万化,我虽精心备课,却没有做到史论结合,往往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有的内容需要情感升华,我却牵强附会、画蛇添足;有的内容需联系热点,我却不能准确选择节点、适度深化拓展……我常常羡慕那些饱读之士的“深度”,崇仰那些历史名师的“高度”。如何让自己变得厚重深刻又不乏婉约细腻?如何让自己能做到滴水藏海却又静水流深?这成了萦绕在我心头的问题。
契机来得刚刚好,学校举行“青蓝工程”,我拜了一位经验丰富、硕果累累的老校长为师。师傅给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读书。他要求我带着教学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读书,比如,要讲“新文化运动”,就看汪原放的《亚东图书馆与陈独秀》、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要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就看梁启超的《李鸿章传》、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马勇的《1900年中国尴尬》等。
我常常深夜静读,揣摩其情其感,任思绪流淌,与古今中外的慧者、乐者、贤者交流。
大量的阅读让我听到了自己拔节成长的声音。临场发挥顺手拈来,设计的课堂灵动了起来,创设的历史情境扣人心弦,此外,我又发挥所长,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叙事性、故事性,使我的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讲“新文化运动”时,为了讲透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我以“建党伟业”中一段新文化运动时期代表人物的视频作为导入,顺势介绍了辜鸿铭这位历史人物。仅辜鸿铭和胡适两个人的外形差异所形成的视觉冲击,足以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什么是“兼容并包”,足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北大校园在新文化运动中新旧思想的博弈。书籍让我乐在其中,甘之如饴,正如于谦的诗句所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2002年,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发表了若干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创新论文——《研究性学习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获得了徐州市“创新杯”活动一等奖,同年我还获得徐州市评优课二等奖。
我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初涉讲台时,正是全国推进新课改之时。作为新教师,面对当前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瞬息多变的课堂局面,“武装”自己势在必行。为此,我放弃了婚假,欣然受命,参加了南师大新课程理念培训班的学习。《墨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本着对教育事业的偏爱,我潜心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学习着、摸索着、实践着,努力提高着自己的专业水平,教育教学成绩一路领先,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所以,我合理利用学科间的通融性向同行学习,让知识激活知识、心灵碰撞心灵、人格影响人格。在我不懈的追求和孜孜不倦的学习中,自己综合学识不断丰富,课堂艺术不断提高,新课程理念如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我和我的学生们。开放的课堂氛围、活跃的思维和高效的教学环节让生命律动,也真正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在此期间,我的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其中《圆梦世博 见证中国》获得了“鸿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我的世博教案’征文大赛”一等奖,而且我的公开课也屡获市级奖项。此外,我还参与了“十二五”课题研究,主持了“十三五”规划课题“深度学习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都取得了不少成效。
“不变的是常规,变化的是创新”,这是我在年终班主任工作总结中常用的一句话。自孩子一岁八个月时,我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爱徒,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学子,百转轮回,每一轮中都充满了喜怒哀乐。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学生家境改善了,一些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不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懂得体谅父母生活的艰辛与劳累,更谈不上去关心和孝敬父母、尊重和理解老师、团结和帮助同学了,还有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对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也日趋明显。面对这些问题,我以前惯用的“花招”也渐渐失去效力。“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作为班主任,我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引导学生?
我苦苦寻觅,最后觉察到是自己内心还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可信赖的整体价值体系来教育学生。后来,在断断续续对传统经典的接触过程中,我一边反省自身的行为,一边反思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表现,特别是听了王琦老师的“没有坏孩子,只有坏环境”“心是绿的,看哪儿都是春”这几句话,我感觉自己一下子找到了教育学生的切入点、线索和方向,我需要和学生共同成长,我们需要相互学习。学、品、仿、行《弟子规》,抓养成教育,遵循生命的发展规律,呵护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工作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处处有学问,我和学生们一起打造着健康向上却又个性张扬的班集体。我的工作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我也获得了市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区“先进教育工作者”“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看着青春树上热烈喧嚣着的生命,我愿意成为枝丫间的那一片小小的绿叶!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想“一览众山小”,就须“会当凌绝顶”。终身学习是我的信念,破茧而出是我的心愿,不断进取是我的承诺。在成长与进步的道路上,我满怀感恩,感恩学生,感恩师长,感恩所有帮扶过我的朋友,我将更加努力习文、躬行、诚信、尽忠,以爱岗敬业为天职,创造教育教学的“美丽新世界”。臧克家先生说过:“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他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幼苗的人,他会欣赏到它生长的风烟;一个忘我工作的人,他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永远鲜活;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他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幸福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地蕴藏在平平凡凡的工作中,快乐就是这么平平和和地蕴含在平平畅畅的感觉中。这是一片绿叶的歌唱,你听到了吗?
个人简介
薛倩倩,江苏省徐州市开发区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情知互动,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被评为徐州市“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开发区“先进教育工作者”“青年骨干教师”,获得过徐州市评优课二等奖,多次开设市级示范课。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