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与家长沟通有效性策略初探

2017-12-25 14:30姜淑萍
学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家园合作沟通有效性

姜淑萍

摘 要: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两大因素,家园的同步协调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与家长沟通成为了幼儿园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随时与家长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了解幼儿发展的情况,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

关键词:家园合作;沟通;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20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130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出现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不满意、对教师教育的不信任;教师也会抱怨部分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过分苛责和对幼儿成长的不负责任。如果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这种不信任长期存在,势必会干扰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以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加强沟通,为幼儿创造最有利于其发展的成长环境。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主要通过与家长的口头交流来了解幼儿各方面的情况,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由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交谈往往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所以要想沟通更有效,教师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艺术。

一、随和解释,给予家长专业知识引领,赢得家长佩服

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现对我们来说极其平常,但却是家长最为牵挂的:幼儿吃得好吗?今天穿衣服多了,热了,教师知不知道脱?给幼儿带的药,教师会不会忘了给幼儿吃?种种原因引起的对教师的不信任就会产生矛盾或隔阂,在家长工作中十分普遍,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彼此缺少交流、不理解对方所致。每当这时候,随和恰当的一句话,一分钟就可以解除家长这些烦忧。当教师和家长交流时,作为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决不能含糊其辞,一定要尽力了解清楚问题的症结,在幼儿的教育方面我们幼儿园教师是专家,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我们要有这样的自信:也许家长比我们教师的学历高,但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只能说较高的文化素质为他们接受幼教领域的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但在幼儿教育这个专业上、在教育实践经验上,教师更有发言权。教师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热情细致的工作向家长表明自己对幼儿的关爱,用积极的情感和专业的教育行为,引领和调动家长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理念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中来。我们要用幼儿教育的理论帮助家长分析问题,并尽可能地给家长出招。当然这“招”要可行、有效。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要说专业者应该说的话,让家长充分感受到我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才能向家长展示自己的细心与责任心,自己的工作才会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尊重。

二、善意疏导,尊重并了解家长,消除与家长的误会

幼儿的情况各异,家长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关注每个家长的不同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关注每个幼儿家庭成员的组成、生活模式、亲子关系,以及家長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等等,建立一份详细的家长资料档案,做到在开展家长工作时心中有数。

很多时候家园之间产生问题,是因为彼此之间不好意思说或者是憋着一股劲儿没把问题说开,结果矛盾越积越多,最终弄得见面尴尬、互相厌烦。其实一些无关紧要的矛盾,只要教师稍作疏导,就会柳暗花明,消除误会,化干戈为玉帛,家长会觉得教师尊重了幼儿也尊重了自己,最终通过磨合走向默契。

三、大度宽容,主动帮助家长,善待家长的不足

案例:天天的爸爸对儿子采取的是放任式教育。一天,天天因没有拿到敏敏的奥特曼图书,咬了敏敏一口,张老师向天天爸爸反映,他满不在乎,“没什么大不了,我儿子就是什么都不怕,在家我们全听他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教师要主动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质,和家长交流问题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家长关注现象背后的原因,帮助家长把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与年龄特点建立联系,让家长逐渐放弃主观臆断,学习用专业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幼儿发展中的优势和弱势。这样,家长就会对教师所展示出的专业水准产生强烈的责任感的同时,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但在具体指导时,要讲究艺术,适当包容家长的缺点和不足,这样家园双方才能更好地配合。在上述案例中,张老师听了天天爸爸的话后,没有立刻指出他的教育误区。而是在以后的接触中逐步晓之以理,尤其是在说幼儿某方面发展不好时,教师一定要说清楚为什么不好,怎样做就能扭转,怎样做就能让他变好,并细致地说明我们教师就这个问题是怎么做的,家长要配合什么,用什么方法配合。这种缓和的沟通,家长不失体面,教师也赢得了尊重和信任,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素质真正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多种形式,加强沟通,有效促进家园共育工作

从幼儿园管理的角度讲,应该为家长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提供保障。对家长来说,对幼儿园的工作了解的越多,他们越愿意也越有可能理解、配合幼儿园及教师的工作。所以家园沟通的方式应是灵活的、多样化的,以适应家长的不同需求,不同特点及所要沟通的问题的不同性质。如:对于善于谈话的家长我们可以采用谈话的方式沟通;对于善于用文字表达的家长我们可以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微信平台、班级电子信箱的互动方式沟通;每月一次家长开放日;每学期一次家长调查问卷,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幼儿园根据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改进办法再反馈给家长;每年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向家长汇报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带有共性的问题就以集体家长会的方式解决;个性问题则应个别处理。沟通的效果会比千篇一律的约谈或是人手一份联系册好得多。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家长合作的积极性,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强沟通,力促家园共育工作,为幼儿创造最有利于其发展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凤华.家园共建:幼儿园教师怎样做好与家长交流沟通[J].成功(教育),2013(20):175.

[2] 史大胜.教师与家长言语沟通的策略[J].幼儿教育,2005(11):46-47.

猜你喜欢
家园合作沟通有效性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