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考生
人生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即最一般意义上的书;“无字之书”,代指生活中的经验;“心灵之书”,则是对生命对世界最本质的追求与省思。如我所言,三本书各有侧重,但首要的是读好“心灵之书”。
“有字之书”是我们获取知识最主要和直接的来源。我们出生、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进入学校让心灵得到教化。诚然,“有字之书”不可或缺,正如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所指出的:阅读,特别是经典的阅读,对人学识教养的获得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有字之书”相较于个体总是显得抽离,其中固然有醒世名言,但难为人所获得。譬如前些年的“药家鑫案”及“复旦投毒案”,他们的学识毋庸置疑,但他们却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真正遵循的准则。
相较于“有字之书”对具体知识技能的侧重,“无字之书”则让人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懂得教训,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范雨素为代表的一批农村文学爱好者便是其中的典范。他们大多数学历低,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对文学的爱好。他们将亲身经历成文,这现实便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无字之书”以其亲历性与直观性在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
然而,“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纵然有许多不同,但它们仍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便是仍桎梏于现实中。两者都取于现实,以现实的方法呈现,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是以抽象、以心灵呈现的。这“心灵之书”,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哲学等价,即philosophy,爱智之学。遥想古希腊哲学三子,再回想中国思想大解放时期的诸子百家,他们生活在书籍与经验都匮乏的两千年以前,但却以自己的头脑与心灵产生了多么伟大的思想,柏拉图的“理论型”,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体系,庄子的“齐物论”等,都是对自然各种规律的洞悉与理解……很难想象他们能在那样的年代达到那样的智慧,反观我们自己,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智慧比之他们,不及分毫。
我们现在是缺乏“心灵之书”的。因为世界的发展与物质的积累,我们有时过于沉浸于现成的“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而忘却了对自己“心灵之书”的深度挖掘。其实从“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中也是可以得到“心灵之书”的智慧的,但真正关键之处在于摒弃外物的纷扰,用自己的心灵去与那些伟大的灵魂产生共鸣。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斯宾诺莎到黑格尔,历代哲学家都大声呐喊,让人们以一种爱智的崭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他们知道,真正的智慧只能来自于每一个人的内心。
善读“心灵之书”,是它让我们摆脱现实的奴役,在广阔而自由的宇宙中尋回人生最本初的价值。
第一,这篇满分作文具备优秀作文的几个基本要素。从作文题目看,既点出作文题的关键词,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从段落看,共有六段,恰到好处,从考场评卷者的角度而言:段落太多有碎片化的嫌疑,论述的严谨性可能会有欠缺;段落太少,又会给评卷者带来呆板冗长的感觉。从首尾段看:首段快速切题,不拖泥带水,干脆利索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尾段短小,重复自己的观点和核心理由,干脆有力,犹如豹尾。从结构看,这篇文章结构严谨,从“有字之书”到“心灵之书”,层层推进,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这些基本要素,虽然不是关于文章高下的决定性因素,但在考场作文评卷中,能起到吸引评卷者耐心阅读作文的作用。不可小视。
第二,这篇文章思维严密,思想富有深度,有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文章首段简单阐释三个关键概念,亮明观点。二、三两段,先陈述“有字之书”“无字之书”的好处,再各自用“但”字转折,指明两种书的缺陷。持论公允,分析中肯,作者并未因为赞同“心灵之书”而全盘否定前两种书,显示了作者思考问题的严密性。第四段,将两种书统一到共同的局限——“现实”,从而与“心灵”形成对立,作者再联系中外哲学家,阐明“心灵之书”的重要性。更难得的是第五段,作者从现实社会需求角度再次论证“心灵之书”的重要性。四、五两段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进行论证,显得结实有力。
在论证中,作者并不是简单阐释三本书的理念及相互关系,而是经过分析、比较、辨析之后,有自己的否定和肯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批判,并有较深刻的思考与评说,可以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优秀考场作文。
第三,这篇文章内容丰厚,显示了作者广泛的阅读面。文章引用广泛,有来自课本的,如《获得教养的途径》,也有来自社会热点事件的,如药家鑫案、复旦投毒案、范雨素,也有来自经典著作的,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墨子、庄子,引用不下八个,范围宽广,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更重要的是,从用例的准确度和分析中肯的程度来看,文章用例不是简单堆砌,而是用得恰到好处,可见这些素材不是作者考前突击获得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第四,规范的论述文语体。论述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文通字顺、明白晓畅。文章没有故弄玄虚的艰难晦涩,也不是呆板乏味面目可憎,也没有泛滥的虚假抒情、排比堆砌,而是规范严谨的书面语,比如“‘心灵之书,则是对生命对世界最本质的追求与省思”,“智慧比之他们,不及分毫”。另外,值得称道的是,作为论述文,在引用事例之时,没有一般学生用叙述语体的通病,而是仅仅点出事件名称,重在概述与分析,如引用“药家鑫案”及“复旦投毒案”,仅用38字。因而文章引用事例虽多,但不繁冗。
论述文写作,需要经过规范而系统的训练,也需要同学的阅读积累,更需要同学能够深入思考,拥有独立的判断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