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摘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想优化发展,需要实施联网化的网络管理,拓展基层服务平台的空间,实现全面化、素质化的改进。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具体的平台构建原则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平台;构建措施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就是要实现开放服务、透明服务和便民服务。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具体的平台构建原则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构建对策。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原则
(一)构建开放共享的服务平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必须要考虑到服务平台的开放性,具体做法是要构建能够让多方面受众都可以及时了解服务项目的综合性平台。首先,要构建网络化开放共享平台,网络化开放共享的平台能够便于受众更好地完成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够利用网络服务的快捷与方便实现快速沟通。其次,要构建线下的开放共享平台,很多社会保障参保人员的年龄较大,不接受网络环境,因此很多信息的发布较为困难,这时候就要保证线下的开放共享特点,可以利用传统的信息宣传模式,例如:小黑板、小传单等形式,还可以将宣传的内容张贴到老百姓较为常见的地方,诸如:市场、居民楼等。这样就实现了开放共享的综合处理。
(二)构建公开透明的服务平台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构建相对公开透明的服务平台,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建立责任追踪制度,所谓的责任追踪制度就是根据社会保障工作的内容,将参保人员需要了解,或者可能要了解的相关内容进行罗列,然后理清相关的责任部门、责任人,以及其电话号码等。这样一来,责任就处于公开的状态,便于服务平台能够全面公开服务事项,规范自由裁量权,实现办事全过程的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构建便民务实的服务平台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以人为本,便民务实。首先,平台建设要尽可能精简部门,将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设立在相对独立的1~3个部门内,而且这1~3个部门也不应该距离太远,这么做就能够简化环节,实现优质化的服务,这样就能够让受众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平台建设还需要便民务实的拓展服務,拓展的项目当然要与受众的生活需求相关联,例如:很多参加社会保障活动的群众对于社会保障简约后的流程还是不喜欢,或者是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到社会保障局来完成相关的活动,那么服务平台就应该建立上门服务的拓展工作,例如:某市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工作人员为照顾行动不便人员及高龄老人社保验证需求,到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家中社保验证,受到群众热情点赞。
(四)构建便于管理的服务平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要便于相关组织机构进行管理,任何平台的构建都要以服务为目的,而要实现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的目标就必须要进行经常性的管理。首先,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可监测管理的体系构建,也就是所有的服务流程设计必须意识到的限制和束缚,以及差异的元素,考虑到平台建设滞后在实施阶段,是否存在执行和监督的问题,执行管理的相关设计是否独立等问题。人力资源服务工作应跟踪监督实施的主导部门,人力资源的主要工作是致力于跟踪和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有效的提高服务效果,因此平台管理也要考虑到对服务流程的全面监督。其次,服务平台的设计是否更好地实现了资源配置就必须要考虑到平台建设过程中管理动力、组织环境和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操作系统必须建立在平台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措施
(一)明确服务方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必须要明确服务方针。社会保障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服务对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普惠型社会福利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了加快形成便捷、高效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为国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需要更新社会保障服务理念,坚持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并重,构建固定型、代理型、流动型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为城乡居民提供社会保障服务。首先,要明确我国现有的社保、劳动等服务法律法规项目,在政策法规的正确指引下完成服务平台的构建工作,为所在辖区的基层劳动社保和人力资源工作做好扶持工作,为各地的人力资源发展保驾护航。其次,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要坚持“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能够保证各种服务能够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并方便群众对相关事项进行查询,简约工作流程,实现便民服务。总之,民生是最大的公务,民生工作抓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影响原本良好的和谐社会发展关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稳定的减震器,是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稳步发展起来的安全网,在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开展和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就要找好找准一两个切入点,即就业和劳动保障,只有集中精力做好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才能够从网上网下多方面进行便民服务工作,推进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共同和谐发展。
(二)简化服务流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必须要简化服务流程,从简化的角度出发来保证服务更为便民。首先,要在相关资金计算方面实现快捷处理。例如:目前很多社会保障服务工作部门都采用了云计算的资金处理方式,将云计算的框架和技术运用到社会保障基金核算工作中,使得各种资源通过云来协同,将大量社会保障基金数据汇集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集成管理、合理调度,帮助数据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我国社保基金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其次,要全面推进业务档案电子化的县级社保经办服务平台。例如:完善电子档案查询,建立了业务办理电子查询系统和电子宣传屏,增置了扫描仪、扫码枪、读卡器等办公设备,进一步完善网上业务需求。同时,采用指静脉识别仪和人脸识别系统做好退休人员资格认证,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退休人员异地网上认证,对本地行动不便高龄人员也开通了指静脉和网上人脸识别认证,提高了技术手段,减少了工作成本,降低了基金风险。另外,要构建“互联网+经办服务”的开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服务平台应该与很多服务项目合并起来,确保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例如:某地就采取了平台与银行互助的互联网+模式,让群众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就可以查询自己的社保基金情况,并交纳社保基金;在登录网站之后就可以进行人力资源的现状查询等;登录互联网就可以进行工伤申请、社会管理条例查询等;与工商地税等网络互通,实现对人力资源情况的全面了解等。这些内容都是互联网+模式下的便民服务项目,应该广泛开展起来。同时,针对互联网外的老年群体,服务平台还需要构建相关的服务团队,可以设立社区的周期性服务工作,定期进入社区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确保不会操作互联网的老年人也能够及时了解社保的相关信息。
(三)打造服务品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要实现精品化、优质化、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着力打造服务品牌。首先,要优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队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工作人员是国家权力和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人,是维护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只有充分掌握和熟悉业务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基础公共平台服务树立品牌。为了实现这一点要严格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人员要充分掌握和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人员必须有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从时间到时间,一切为了人民;人才培养要鼓励创新服务,对有见识、有思想、敢于创新的工作人员要给予鼓励。具体的人才评价体系就要从以上几方面来进行。其次,要创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形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转变被动服务的传统服务模式,尽快转变为主动服务,从办公到服务,不仅得到群众的认可,还需要得到群众的宣传与好评,这样才能够形成品牌效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扩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特别是基础服务工作要延伸到行政村,熟悉安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代理业务的专职人员,专门为群众服务的责任,避免形式主义,并做出肯定的回答,有困难去听,及时解决。
综上所述,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想优化发展,需要实施联网化的网络管理,拓展基层服务平台的空间,实现全面化、素质化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郭凯.社会保险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04).
[2]徐昭华.浅谈我国保险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J].安全与健康,2009(13).
(作者单位:盐城市亭湖区考试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