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淼
摘要:文章首先对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周期分别做了分析,然后总结了宏观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周期产生原因的理论。根据不同的经济周期的GDP、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经济指标的特点,分析了政府应该制定如何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以使宏观经济更加平稳运行。结合宏观经济周期的经济特征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处于不同时期的投资者提出了不同的投資建议。最后,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所处的宏观经济周期阶段,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
关键词:宏观经济周期;宏观调控;金融市场;投资
一、中美经济周期介绍
(一)美国大萧条以来经济周期概览
美国自从20世纪以来,经历过的较大的经济周期有四个。
20世纪初,美国奉行自由主义经济学,发展十分迅速。1929年,出现了经济大危机。此次危机持续了四年之久。直到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新政是以整顿银行业开始的,随后逐步开始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其中一个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是通过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来防止盲目竞争而引起的生产过剩。在调整农业政策的同时推行“以工代赈”的手段,兴办了公共工程,扩大内需刺激生产。自此,美国经济有所起色。
二战之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受益国,随后美国经济飞速发展,一直在国际中处于霸主的地位。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国际石油市场的冲击,美国经济陷入一个小的衰退期。这次衰退并未持续太长时间,随后,美国经济又重新发展,率先展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但是,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同时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但随后,美国迅速调整,此次危机持续了不到3年,2003年,美国进入了新的经济加速期。
最近的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08年。此次危机由房地产市场的崩溃而展开,从美国迅速蔓延到世界上其他国家。这也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全球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美国政府为了应对这次危机,退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也致力于创造就业,刺激中小企业投资。终于,美国经济于2016年走出衰退期,重新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中国1990年以来经济周期概览
中国1990年以来经历过两次比较大的经济周期。
如图1所示,从1990年到1997年,由于中国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增长迅速。1997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曾一度陷入衰退。但是随后,中国经济逐渐复苏。2001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并没有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太大的冲击。主要原因是中国当时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只处于初级阶段,并不能对整体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
第二次中国经济的明显下滑来自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以4万亿的财政支出刺激中国经济“V”型反弹。但反弹之后,中国经济并没有保持高速的增长,2012年,中国GDP增长率降低到10%以下,当前中国GDP的增长率只为6.7%,处于一个比较低的位置。
二、经济周期形成原因
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外因论和内因论。
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一是太阳黑子理论。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S. Jevons)于1875年提出。背后的逻辑为太阳黑子周期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经济周期。二是创新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归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可能始终如一地持续不断地出现,从而必然会导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内因论认为, 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一是最先始于俄国的Μ.И.杜冈-巴拉诺夫斯基(1865~1919)和德国的A.施皮特霍夫(1873~1957)的过度投资理论。投资带来的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进经济进入萧条阶段。二是心理理论,该理论与过度投资理论有共同之处,但是其投资多少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三、不同经济周期阶段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一般集中在衰退和经济过热两个阶段。
(一)经济衰退阶段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在经济衰退阶段,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增加货币供应量并降低基准利率。提高货币供应量,在金融市场中,货币供给的增多会带来信贷价格即利率的降低。同时,基准利率的降低也能起到降低市场利率的作用。而市场利率的降低,则可以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刺激企业进行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是经济尽快走出衰退期。
在这一阶段,政府财政政策方面一般会加大政府支出的力度,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降低失业率,提高工资水平,刺激消费。同时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使经济尽快复苏。
(二) 经济过热阶段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在经济过热阶段,政府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及减少货币供应量并提高基准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在金融市场中,货币供给的减少会带来信贷价格即利率的提高。同时,基准利率的提高也能起到提升市场利率的作用。而市场利率的提升,则可以加大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限制企业进行过度投资,给经济降温。
这一阶段,政府财政政策方面一般会减少政府支出的力度,这样也会减少相应产业链上的企业的投资,也起到给经济降温的作用。
四、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
大类资产的种类一般分为: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现金四种。不同的种类有着不同的风险收益配比,在不同的宏观经济周期阶段,根据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和政府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特征,我们也应该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种类。endprint
(一)经济复苏阶段的资产配置
值此时期,宏观经济上行但通货膨胀率表现出下行的趋势。经济复苏往往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出现,所以此时的公司、企业的价值正处于上升时期,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同时,国家刺激经济的宽松的貨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尚未结束,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因此,此时这个阶段是投资于股票的“黄金时期”。
(二)经济过热阶段的资产配置
值此时期,宏观经济上行,同时通货膨胀率开始上升。企业生产能力增长减慢,通货膨胀率变高,国家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步入尾声。此时企业的股票和债券并不具备优势了。但是经济依旧在平稳持续地发展,此时投资于大宗商品如石油、钢铁、房地产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经济滞胀阶段的资产配置
值此阶段,呈现出经济下行而通货膨胀率上行的特点。经济下行对企业盈利的冲击将对股票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如上面的讨论所示,在通货膨胀率的上行压力之下,政府并不会刺激经济发展,因此股票表现非常糟糕,债券和大宗商品相对股票收益率较高但是依旧很低。此时,多害相较取其轻,持有现金是最明智的选择。
(四)经济衰退阶段的资产配置
值此时期,表现出经济下行并且通货膨胀率下跌的特点。通货膨胀的压力下降导致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减息导致收益急剧下跌。所以,债券表现得较为突出,股票的吸引力也逐步增强,而大宗商品表现得较差一些。
五、中国当前经济周期与投资建议
当前中国正处于衰退末期与经济复苏前期,GDP增长已连续多年放缓,但是在我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下,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出现好转的势头。我国2016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为6.8%,超出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一个百分点。而且,私人投资上升,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在这个阶段,我国政府依旧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自2015年以来,央行多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同时,我国提出“精准扶贫”和“中部崛起”战略,政府支出大大增加,就业岗位不断增多。
2014~2015年,经济处于衰退阶段,债券表现良好,迎来了为期两年的债券大牛市,但是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跌宕起伏。2016年底,我国的债券牛市步入尾声,股票指数进入低谷期。此时,应该更多地投资于股票,特别是高新技术股。一方面当前价格较低,是比较好的进入股市的时机。另一方面,根据宏观经济周期投资理论,在经济步入复苏期的时候,由于公司发展较好,加之政府配套的宏观调控政策,股票是最好的投资产品。
六、结语
通过对中美经济周期的回顾,对经济周期产生原因的探讨以及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观点: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衰退末期,在这一时期政府会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经济最终会回到正常轨道。在这一时期,股票价格偏低,未来盈利情况偏好,故而推荐购买股票这一大类资产。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孙红兵.黄金价格走势美国宏观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7).
[2]乔纳森·芬比,庄波,王艺璇.新周期的中国宏观经济[J].中国经济报告,2016(04).
[3]唐晓彬,董莉,向蓉美,等.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19).
[4]加比希.经济周期理论[M].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3.
[5]常志有,卓凡超.经济周期中的宏观经济政策争论[J].时代金融旬刊,2016(08).
[6]刘元春,闫衍,等.持续探底进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01).
[7]崔姗.我国股市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联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附属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