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司彦
【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现状,并对其产生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帮助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本文论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类型、预防与改善措施。
【关键词】幼儿 攻击性行为 类型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A-0118-02
攻击性行为是反映幼儿社会行为中最具代表性、突出性的一种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个性发展中的不良倾向。在幼儿个性行为形成的时期,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是因为幼儿以模仿为主,父母、老师、他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有所影响,幼儿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不同的个性。
洛伦兹提出“关键期”的理论,理论提出人的某些行为、技能、知识等能力,在某个固定的时期发展得最迅速,人们如果抓住这个时期,接受正确的教育,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个关键时期,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时期,如果我们不注意的话,就会导致幼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几率。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类型
(一)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有意向性的,可以分为目的性攻击和手段性攻击。这些都是存在伤害的攻击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伤害和痛苦,但攻击的幼儿以此为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目的性攻击的严重程度比手段性攻击要严重得多。
(二)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频率
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来看,可以分成习惯性攻击和偶发性攻击。大多数幼儿的攻击行为属于偶发性攻击。习惯性攻击是严重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在纠正时需要对症下药,还要有相当的耐心。
(三)攻击性行为的动机性
攻击性行为从动机角度看,可以分两种:敌意攻击和工具攻击。敌意攻击是有意去伤害别人或者谩骂别人的行为,敌意攻击有可能是身体的攻击也有可能是语言的攻击,甚至是破坏别人的物品去进行攻击;工具攻击是为了达到目的去使用身体攻击,主要表现为幼儿为了争抢自己心仪的玩具或者物品去抢夺、推搡等动作的行为,是一种吸引大人的手段。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虽然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不良行为之一,但是一旦它形成后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性格问题,甚至长大后的犯罪行为等。这种行为影响的不仅仅是幼儿自身,还会影响家长、教师正常的工作。幼儿养成了攻击性行为后会使他的同伴疏远他,造成他没有玩伴,进而会产生一种不爱上幼儿园的排斥心理。
有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父母不会正确地处理幼儿攻击性行为,他们的方法只会让效果适得其反,这时候,家长就会询问教师解决办法,而教师也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解决,而且还不能保证可以完全解决好这个问题。而幼儿的这一行为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下面,笔者试图从家庭、社会、幼儿园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幼儿形成此行为的普遍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教师能及时干预并矫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率高于中大班的幼儿。在抽样观察和访谈的幼儿当中,笔者发现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比较低,他们发生攻击性行为是由于抢玩具或对同伴的行为不满;中大班的幼儿攻击性行为明显较少。幼儿进入中大班年龄阶段后,认知水平有所提升,对于玩具懂得分享,对于周围的社交都有一定的认识,攻击性行为会有所降低,但是不乏有部分幼儿还是有着强烈的攻击性行为。再通过与幼儿家长交流沟通,我们了解到:小班的家长会比中大班的家长更加关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毕竟小班幼儿是刚刚离开父母的身边进入幼儿园,加之情绪不稳定等原因,父母会更加留意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举一动,稍微有点伤害就会引起家长的强烈关注;中大班幼儿家长会比较放心幼儿在幼儿园所遇到的攻击性行为,是由于大部分家长都觉得这是幼儿的正常现象,是难免会发生的。具体而言,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有如下影响因素:
(一)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行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家庭环境的主要营造者是幼儿父母,父母的良好关系是幼兒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外在重要因素,反之就会养成幼儿对社会的攻击性行为。家庭中父母营造的氛围、创设的环境、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在父母关系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他将会形成开朗、外向,对社会富有亲和力的性格;相反,从小就生活在冷漠、暴力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他将会是一个内向甚至自闭、对周围人和事都有着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因此,家庭的因素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媒体
现代社会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随着网络的发达,我们获取信息越来越简便,网络中的影视、游戏成为人们尤其是孩子获取娱乐的重要渠道。很多幼儿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了如指掌。而且我们也发现如今的媒体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吸引幼儿的兴趣,其中就包含暴力的游戏植入、暴力的动画片。因为幼儿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在缺乏判断力的时候他们会见到什么就模仿什么,特别是攻击性行为,这些网络当中的暴力行为与斗争场面会引起幼儿的模仿,并不自觉地用在日常交往中。目前,已经有许许多多的案例表明幼儿模仿电视、网络中的攻击性行为而引发了很多悲剧,这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三)幼儿园的教育
幼儿一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榜样与模仿对象,在幼儿园中起导向作用。但是有些幼儿园的教师自身的认知不够、业务水平不足、专业水平欠缺,缺乏对于幼儿的尊重和理解。甚至有的教师还是非专业人士,认为幼儿还小什么都不懂,在面对做错事的幼儿时采取不当的手段去处理问题,如当着全班幼儿的面去指责甚至惩罚做错事的幼儿。这些都是错误的示范,但在幼儿的心里却以为是“正确”的行为,这就导致幼儿模仿,促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近几年来都有报道幼儿教师虐童事件,这说明部分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欠缺的。作为幼儿的榜样,教师一旦发生这种行为就不难让幼儿也引发攻击性行为。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预防与改善措施
(一)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家庭环境
我们都知道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古有“孟母三迁”终究造就一代才子,现今的环境是多变的,所以在一个家庭里父母以及父母与家庭各个成员之间关系和谐,会对幼儿起到榜样作用。在和睦的家庭氛围影响下,幼儿的性格、心理、行为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养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幼儿,其攻击性行为的养成几率是很小的。
(二)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使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与诉求,有着自己的决定权,作为大人不应仅仅是蹲下身体来跟孩子交流,而是心也要跟着蹲下来用心倾听幼儿的需要和意见。我们建议父母在做一些与孩子有关的事情前不妨先听听幼儿的意见,不合理的地方双方用商量的态度去解决,而不是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家长若能用良好的方式跟幼儿商量事情,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意见、建议,就会减少幼儿的反抗心理,从而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三)讓幼儿合理表达各种情绪,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幼儿与父母交流沟通时,父母要允许幼儿说出他们的不同意见,并且在否定他们观点时首先要给予他们表达的权利,再以能够商量的态度去探讨他们的看法是否正确;当幼儿情绪低落时,用一些他们感兴趣或能让他们平静的事物转移注意力,帮助他们调节情绪。有些幼儿之所以出现攻击性行为,是因为缺乏表达自己愿望的能力,缺乏合适的自卫能力。有些敏感、防御过当的幼儿,还将别人的友善接触误以为是攻击,父母就应该向幼儿正确解释别人的行为。
(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榜样,在与幼儿日常接触时,教师应做到尊重幼儿,听取幼儿的意见和看法,适当采纳他们的合理要求,理解幼儿,理解他们认知水平的不足;对于没有违背原则的问题,可以适当跟他们商量,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幼儿是以模仿为主,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给他们带来影响,作为教师应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五)平等沟通,满足合理要求
父母是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主导。虽然现在许多父母工作都很忙,但是我们建议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观察,要多留意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等方面的变化,给孩子充分的爱和适当的约束;建议父母在处理问题时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理解孩子的做法,多鼓励孩子积极看待事情,并适当给孩子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启发性的引导;建议父母在孩子各种习惯稳步发展的情况下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长处;当孩子对父母的某个决定或某件事情表示疑问时,建议家长采取民主的办法,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让孩子心悦诚服。
综上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有科学、正确的方法去矫正的,家长和教师在帮助幼儿矫正不良的行为时应该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自身实际情况去选择教育方法,一切以幼儿为中心,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父母应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教养方式,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幼儿在家庭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