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好老师”行动计划

2017-12-25 21:18陈姗谭中玲
中国教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好老师教师队伍青年教师

陈姗+谭中玲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与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潜力。多年来,我们格外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将其视为学校最核心的工作之一。2016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引进“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项目,五一小学也荣幸地成为53所项目实验校之一。我们以该项目的研究为契机,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并认真总结、提炼教师培养的成功经验,形成方法体系,在促进学校高位、均衡、优质发展的同时,也努力为海淀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一、调查研究,做好队伍现状分析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针对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我们从年龄、学历、性别、职称、专业水平等十个维度,对在职教师分学科、分人群(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普通教师)进行了全员摸底调查,形成了《五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分析报告》。同时,充分尊重每位教师的主观发展意愿,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诊断与评估,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一年行动计划,其目的就是引导教师了解自身特点,找准发展方向,明确成长路径。学校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校长带领全体行政人员认真倾听负责人的专题汇报,多次针对“如何支持每位教师的成长需求”商议跟进措施,并全面启动了“教师专业基本功系列培训”和“浸染书香系列读书工程”,建立了名师工作室、青年种子营……努力支持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主管领导为主要成员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各口协同,分部门落实,确保队伍建设的实效性。

二、明确目标,制定队伍建设标准

无论教师处于什么阶段、什么层次,都有成长和发展的愿望。因此,结合五一小学十三五发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成长规划的制定,我们将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定位于“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专业成长、团队归属感,实现所有教师的共同成长!”同时,结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四个引路人”的要求,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实践”和“五一小学幸福素养教育体系建设”为指导,进一步明确了“五一小学教师素养”的具体

内容。

五一小学教师素养从教育情怀、职业品格、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界定。“教育情怀”聚焦为敬业、笃行、奉献,以此引领教师恪守规范、知行合一、不懈追求;“职业品格”聚焦为尊重、接纳、垂范,以此引领教师民主诚信、包容理解、为人师表;“专业能力”聚焦为协调、研究、创新,以此引领教师沟通合作、乐于反思、锐意创新。学校以这样的教师素养来引领教师发展,努力打造一支有职业追求、师德高尚、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其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实施,更好地落实学生幸福素养的培养。这九大素养既是对五一小学教师形象的高度凝练,也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幸福教师培养幸福学生,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三、规划设计,形成队伍建设思路

1.建设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以培养“幸福教师”为目标导向,分为三个课程门类,即教师素养类、专业能力类、职业精神类。教师素养类课程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常识、阅读工程、形象礼仪、健康与养生、生活品质等内容;专业能力类课程包括班级管理、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执教、学科整合、课题研究专业技能以及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朗读、解题能力、自制课件、国画、武术、钢琴弹奏等专业基本功训练;职业精神类课程包括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职业幸福等。

2.探索队伍建设模式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主要通过线上与线下、全员与个体、通识与专项等不同形式和渠道,多角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培训,形成以下三种模式。

任务驱动:借助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变革研究等学校重点工作,引导教师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在具体情境中主动学习、主动尝试、自觉提高教育改革的适应能力。

分类培养:加强班主任队伍、骨干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特色教师团队,从而提升群体教师的综合素质。

专业培训: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开展多维度、深层次培训。如德育领导力;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背景下幸福素养课程体系建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中芬国际教育交流等等。培训涵盖了全员与个体、德育与教学、常规与创新、国内与国际等各个维度。

四、实践探索,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基本思路形成之后,我们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分别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各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加以落实,并通过精神引领、专业提升和家园营造等途径,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让教师体会追求之乐

教育是需要“理想信念”的事业,习主席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也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可见,没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教师专业发展就将失去动力,教师的职业幸福也无从谈起。那么,如何才能帮助老师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呢?我们主要通过“描绘愿景、参与设计、树立典型”三方面举措来达成。

描绘美好愿景。广大干部教师共同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以三校合并为契机,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学校稳步发展;以整体改建为契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校软硬件同步发展;以文化创建为契机,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凝聚了人心,提高了士气,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干部教师又借助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实践,努力将五一小学打造成一所温馨型、开放性和国际化的品牌学校,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在美好愿景的指引下,五一小学正在众志成城,砥砺前行。

参与文化设计。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号召全员参与。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凝练了“务本求实、锐意进取、开放融通”的五一精神和“文雅大方、笃爱至真、博学睿智”的教师形象,五一精神和教师形象的出台与践行,进一步凝聚了教师的价值取向,成为教育自觉的精神源泉和强劲动力。在征集学校文化建設方案的过程中,大家一起研讨校训、校徽,撰写、交流“我的教育故事”,设计“我的为师格言”,书写“教师心灵慧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帮助教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认可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增强了为师的自信心、自豪感和使命感。endprint

树立学习典型。学校连续开展一年一度的“双十”(即每年评选十位劳动奖章、十位形象大使)表彰活动,截至2017年,共有100位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同时,学校还通过校园广播、专栏、网站、微信及表彰会,广泛宣传由家长学生参与评选的“最美教师”,由周围同事参与评选的“月度人物”和“师德标兵”。近年来,学校累计有70%的教师在各种评选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表彰,广大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2.让教师感悟成长之乐

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把这种快乐传递给学生。真正的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尊重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律,为不同的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就是要在注重职业规划,促进专业成长,体验职业幸福上多做探索。

(1)建设一支引领示范、勇于改革的骨干教师队伍

骨干教师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我们就为他们搭建平台。学校先后成立了隋红军、金旭、高红梅、陈颖、陈静等五位教师的“名师工作室”,成立了以中国教科院、北京教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海淀教科院等多位专家为核心的“专家导师顾问团”;建立了学科首席教师制、特色教师评选制;鼓励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区级以上课题,开展带题授课。“十三五”期间,我校有23位骨干教师成功申报了海淀区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课题。这一系列举措目的就是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引领青年教师共同成长。

(2)培养一支能够“独立行走”的青年教师队伍

近几年来,学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到2017年8月,已经达到了46位。为使青年教师的培养更加组织化、体系化、规范化,在原“党团工作室”“青年种子营”建设基础上,学校于2017年3月3日挂牌成立了“五一小学志勤学院”,并努力使之成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基地。同时,专门为青年教师开发了培训课程,即人生课程、成长课程和修养课程。

青年教师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学习意识浓厚,我们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凝聚他们的战斗力。青年教师沙龙活动中,请他们讲述身边好老师的故事,交流分享读书体会,开展团队拓展训练,组织文体娱乐、生活秀、公益服务等活动。专业素质训练活动中,我们利用外教优势开展一周一次的英语主题沙龙,与校领导进行一月一次的快乐午餐交流,到四川、河北等手拉手学校送课学习,尤其在与美国、芬兰开展深度学习与培训过程中,鼓励青年积极承担上课、翻译等工作,在活动中历练和成长。一系列举措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团队意识、读书习惯、合作交流等综合

素养。

2017年春季,学校成功立项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课题“小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个案研究”,课题的研究指向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将更加有利地推动青年教师成长。

(3)培养一支脚踏实地、不断进取的群体教师队伍

学校信任广大教师的责任心与工作态度,通过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方法,激活内驱力。

第一,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我们以高度的课程自觉力,积极参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北京市遨游计划”和“海淀区课程整合、自主排课”三个课改项目研究。我们带领老师们先后走进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等课改先进学校,实地学习,丰富学习资源,聘请中国教科院、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北京教育学院、海淀教科院等多位课程专家到校进行具体指导。

经过深入研究,我们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为出发点,以“培养幸福的学习者”为目标,以“做实、做精、做活”为实施策略,构建了五一小学“幸福素养”课程体系。课程建设的学习、思考与实践,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建设意识和开发能力,转变着广大教师的质量观和学生观,专业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开展富有实效的校本研修活动。为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保障育人的质量,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团队作用,大力开展“同学科跨年级纵向联合教研”“同年级跨学科横向联合教研”以及立足學生实际开展的“现象式专题研究”。一系列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活动,把教师的常态工作引向深入,极大增强了育人的实效。

实践过程中,教师围绕“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课堂新样态构建”“学科课程标准研究”等进行了专题化、持续深入的学习与实践探索。教师在浓厚的研究氛围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观、教育观、学生观,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突破与持续改进,专业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

为使教师的研究视野更为广泛,我们积极打开多方渠道,有针对性、分层次、分批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向;与此同时,积极邀请专家、名师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到老师们身边,进行近距离地教学交流,开展学科专业研讨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和水平。

第三,坚持多维度的教师基本功培训。我校始终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多年来坚持组织系列专题培训,不断夯实教师的专业功底。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到学生研究与学习方案的制定,从“专业理论、说课、学科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到结合新评价方向的教师命题能力培训,各学科都努力从不同维度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师专业基本功培训与考核,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底蕴和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我校群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这种按不同需求建立的分层培养机制,使骨干人才形成梯队,让教师的工作成为一种有目标、有追求的事业,让每个人都感受到 “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我还可以做得更好”,从而促进他们专业的提升,激发成长的动力。

3.让教师享受家园之乐

我们有责任为教师构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与氛围,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有声有色。教师“点染”工作室、“百灵鸟”合唱团等富有特色的教师社团,提升了教师文化和艺术修养,活跃了业余生活;每年举办的主题新年联欢会,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师们尽展诗、乐才华;大家因为相同的兴趣而自发组建的篮球、登山、瑜伽等俱乐部,让“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在各类和谐的文体活动中得以彰显,生活或工作中的不快情绪,在彼此沟通中很快化解;温馨的教工之家设有健身房、台球室、瑜伽室、茶艺室一个个惬意的空间,工作之余,老师们常常到这里坐一坐,或看书、备课,或聊天、健身。大家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实践证明,因为有了精神的引领,有了专业的追求,有了家园的温馨,教师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他们凭着严谨治学的态度,不断进取、永不服输的韧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五一精神的深刻含义,形成了一支富有爱心、肯于钻研、乐于担当的教师团队。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好老师教师队伍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扎根三尺讲台 争做“四有”好老师
浅谈中职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新时期高校 “四有”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