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奠定技能人才规格的基座

2017-12-25 16:16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7年12期
关键词:职教职校工匠

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但是企业用工短缺和职业学校招不到学生的现状依然严峻。原因有多方面,最为根本的是不少人的内心世界有“鄙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流毒。这对承担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职教带来最为直接、最为危险、最为有害的冲击。一是学生不愿接受职教,成为将来生产一线的劳动者。二是学生不想选择就读未来工作环境艰苦和劳动强度较大的专业。三是学生不能在专业学习中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职业技能。因此,对于职教来说,劳动教育不仅是奠定技能人才规格的基座,也是职教的应有之义。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中国对体力劳动的鄙视尤为严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思想不仅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且对今天仍然造成深远的影响。这种有违劳动本质的错误观念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而且支配着家长的错误行动。因此,职教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目前,部分职校让学生参与校园保洁工作,就是端正学生劳动态度并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的行之有效的举措。当然,除此之外,职校还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坚持贴近生活、生产并有机融入,在形式多样的劳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态度。

实施“工匠精神”为指向的劳动教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虽然开设了劳动教育课,但是劳动教育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一是劳技教育没有配备足够的专任教师;二是劳技课被视作副科,课时被考试学科挤占;三是劳动实践没有相关的仪器设备和实践基地,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缺失,使得我国职教所实施的专业教育缺少必要的劳动素养基础,也制约了职校生职业能力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形成。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尤其是职校生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指向的劳动教育。首先,要夯实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态度的形成以及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做好准备。其次,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上结合职教的专业教育,着力培养职校生的“工匠精神”,锻造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进取创新的劳动品质。再次,要借助“工匠精神”的价值引导,构建全新的劳动分配制度和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使得“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念根植在每一個劳动者心中并成为行动自觉。

开展更多有效的劳动实践活动。就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来看,一个人从家庭到社会,其劳动的启蒙以及劳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必须让中国儿童从小就参与生活劳动。当下,由于中国家庭对子女成长的过度呵护,已经使得中国儿童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就已经被剥夺。不少家长包办了子女的以自身生活为中心的生活劳作,导致多数孩子直到上了大学还依旧是靠学校的“洗衣房”和“叫外卖”来维持自身生存。研究表明,生活劳动是儿童形成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生活技能的最早的也是最根本的形式。因此,必须解放中国家庭因过度溺爱儿童所形成的限制儿童生活劳作地束缚。学校劳动教育尤其是劳动实践活动也要保证到位。此外,还要重视对劳动实践知识等隐性知识的学习。我们不仅要重视书本上的显性知识,也要通过实践获得必要的默会知识。劳动实践就是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各级各类学校须大力提倡既要认真“读书”也要积极“劳动”的学习追求。对于主要承担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中高职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更要在实施专业教育的同时,重点指向具体工作岗位的劳动实践教学和具体劳动项目活动的开展。如果将学习与劳动实践对立起来,不仅让职教陷入当下中小学只重视书本知识学习不重视劳动教育的窠臼,也使得职教严重背离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并在职教普教化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责编 李晨静)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教职校工匠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