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
李老师:
您好!
我班有个学生小雷,年龄不小,个头不矮,这一学期一共才上了14周课,他爸爸就来学校两次,妈妈来学校四次,都说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而且每次都是不同的同学欺负他。我隔三差五地询问他和班干部以及同宿舍的人,大家都说没人欺负他。也许是小雷分不清同学之间是玩笑还是欺负,不知道怎么正常跟同学相处吧!另外可能是家长保护过度了。我们班一共9个宿舍,他一个学期换了5个宿舍。把他告到的学生找来了解情况后发现,都是同学间的一些玩笑或者他自己先找别人玩,玩着玩着就出现了矛盾。
李老师,让我说句开玩笑的话,这个孩子一看就是受气包的样子。您说我应该怎么办呢?
孙老师
孙老师:
我完全明白您的意思。作为教师,我们总是被要求为所有孩子主持公道。但是,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容易被欺负。而且他们的坏运气和被欺负,根源也许就在自己。这让我们常常哀其不幸,有时却难免怒其不争。我想,无论是小雷,还是小雷的父母,可能都属于心理学中的“指责性人格”。
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格”。
人格即人们对外界相对稳定的、总的反应方式。比如,有的人是外向型人格,有的人是内向型人格;有的人是悲观人格,有的人是乐观人格。人格是潜意识决定的,很难改变,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指责型人格”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他们经常笃定地认为别人有问题,一切都是别人的错。那么,我为什么说小雷和他的父母都有可能是指责型人格?
指责型人格的第一个特点是潜意识地关注他人的缺点信号。身边同学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彼此间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指责型人格的同学往往会选择性地遗忘别人对他的好,而仅仅聚焦于“今天别人无意中说了我一句难听话”,因此认为别人欺负他,并且越想越觉得“就是这么一回事——他们欺负我”。
所以,小雷会将同学们的玩笑当成被欺负,或者小雷和同学们玩着玩着就恼了。
指责型人格的第二个特点是有弥漫性倾向。他们不是对部分的、少数的人指责,而是广泛性弥漫性的指责,总是看到身边所有人的缺点,而不仅仅是看到少数人的缺点。他们对身边人样样都不满意,总觉得全世界的人都错了,只有自己是正确的。因此小雷会在一个学期换五个寝室,并且认为每个寝室的人都欺负他。
指责型人格的第三个特点是继承型,其继承性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明示和暗示。不过这种继承不是通过基因遗传,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小雷年龄不大,他的指责型人格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他在学校的时候,孙老师问他是否有问题,他说没问题,但家长来了他就很“有问题”。这可能是小雷回家和父母谈起在学校的一些事情,父母马上很敏感地意识到:小雷受委屈了,都是别人的错……小雷受到这样的明示或暗示,便跟着父母来告状。其实,如果父母说:“同学们之间玩玩闹闹很正常。”小雷便不会觉得自己多么委屈。或者说,孩子们之间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家长的不当介入,才使之成了问题。
指责型人格的第四个特点是无意识性。他们是真心认为别人做错了,只有他自己才是正确的。
要解决小雷的问题,首先需要让小雷的父母意识到自己是指责型人格,且指责型人格会很不幸的。他们不但人际关系紧张,还容易导致身体出问题。比如头疼。指责型人格的人总是在指责别人,便容易紧张导致脑供血不足。据心理学家分析大量数据研究表明,指责型人格患高血压、癌症比例更高。同时,指责型人格往往“运气很差”,因为他们的感恩心差,这种气场不利于他们调动周围人际关系去帮助他们。
那么,我们该怎么样引导小雷的父母改变自己呢?
按照小雷父母的性格特点,孙老师直接找他们聊天、谈心,指出他们的缺点,他们恐怕不会信服。所以,孙老师不如整体地引导所有家长了解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有:
1.定期在家长微信群或QQ群里开讲座,谈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快乐地成长。关于指责型人格,可以成为讲座的重要内容。除了讲解,您还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些心理测试的知识,让家长自己去测试自己,是否具有指责型人格的特点。同时告诉家长们,指责型人格可以通过改变视野以及对事物的全面认识,来改变思维。每次在群里开过讲座,都要安排比较热心的家长整理聊天记录,并发在群共享里,供家长们后期复习。
2.定期给每个家长写信,提出自己对家长们的期望,并在信里再次阐述指责型人格可能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
3.定期办家长报,除了简要指出指责型人格的特点,还要指出指责型人格的人,在得知自己是指责型人格并认识到此人格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后,有些人会尝试改变。但有时候这些改变不是真改变,而是粉饰自己指责型人格的特点,让这样的特点显得合理化。常见的粉饰方式有:①打扮成宗教信徒,去渡人。總是苦口婆心地说:你这不对,那不对;②针对你主要的特点,说别人好,来指责你的不好,变相贬低你。
应该说,就算是粉饰了的指责型人格,也是一种进步,但他们本质上还是指责型人格。
4.开家长会的时候,告诉家长们,真正要改变自己的指责型人格,就要学会聚焦于人、事、物的正面信息和优点,并发自内心地感恩,这样才能通过潜意识地语言散发,让周围的人觉得舒服,觉得帮助你有价值感。这样的人,运气也会越来越好。
5.请孙老师相信,“指责型人格”有很强的稳定性,我们想彻底改变家长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们要向家长强调,孩子现在的人格还不稳定,希望家长们能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明示或暗示。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您求助信里最后那句话“让我说句开玩笑的话,这个孩子就是那种一看就要受欺负的样子”。孙老师,您说的不是玩笑话,而是一句真话。因为很多人甚至会有意无意地“引导”别人欺负自己。
现实里,我们发现有些人总是任劳任怨,不肯用正当的手法争取自己的权利。他们忍气吞声的时候,其实也有一个气场,这个气场让人感受到,他们是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着身边的人:“我都这么可怜了,你还在欺负我,你就是个混蛋!”这样的心声他们自己没有说出来,却能让人感觉到。人们在感觉到这个气场后,会很生气,却无言以对,便转而恼怒:既然你认为我这么混蛋,而我也确实觉得自己很混蛋,那我就干脆混蛋给你看……这属于潜意识沟通。
同理,小雷的同学一开始仅仅是和小雷玩笑,结果小雷的父母总是明示、暗示小雷被同学们欺负。这样会导致两种情况:一是小雷一旦和同学玩笑,就忍不住想:同学们是不是又要欺负我了。小雷委屈的样子难免会引起同学们的欺负——因为小雷形成的气场,就给了同学们这样的暗示:既然你认为我在欺负你,那我索性就欺负你算了。二是同学们在被小雷家长告状后,为了避免嫌疑,会有意无意冷落小雷。这样的冷落,才是真正的伤害。小雷便总会做出一副被欺负的样子……
多么希望小雷的父母,能明白这个道理。这还是要靠孙老师和家长多沟通多引导。
希望我的建议能对您有帮助。
(责编 李亚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