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7-12-25 08:02孙秀业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急性期证候神经功能

孙秀业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

特种针法

眼针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的临床研究*

孙秀业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

目的:探究眼针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急性期脑梗死基础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眼针治疗,治疗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减少,临床有效率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有效率较高,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较低(均P<0.05)。结论:眼针治疗通过刺激眼周经络、神经中枢促进肌肉活动,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眼针疗法;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内科病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一般以发病后2周内为急性期。本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以脑神经损伤为主要表现,存活患者中约有80%左右的仍具有遗留症状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近年来现代临床对脑梗死的治疗已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较多不足,因此如何能对本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归属于中医学“中风”“偏枯”“薄厥”等疾病范畴,其临床症状表现以卒然晕倒、不省人事,伴言语不清、口眼歪斜、半身不利等为主。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病机为脉络空虚,风邪内侵,脉络受阻,患者阴虚风动,痰浊瘀滞,气血精液亏虚,髓窍濡养不足,而出现半身不遂、头痛眩晕、精神障碍等多种复杂神经系统症状[2]。眼针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可调畅经络,疏通脏腑气机,因此针刺眼部,可起到调节眼部气血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作用。眼针疗法不仅可以医治局部病症,更能从整体调节脏腑功能,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3]。本次研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来探究眼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4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为60~89岁,平均年龄(72.39±10.43)岁,病程6~25年,平均病程(14.39±2.03)年;对照组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为60~88岁,平均年龄(76.72±9.95)岁,病程6~25年,平均病程(14.21±2.12)年。两组患者各项基本临床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实验由我院伦理协会予以批准,患者具有知情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症状为急性起病,发病在14天以内,经CT扫描或MRI显示有缺血性低密度影,有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且缺血部位在颈内动脉系统;在24 h内有持续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分;症状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眩晕,甚至昏迷,恶心呕吐,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出现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偏瘫、偏身感觉减退、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5]:临床主症为偏身运动感觉受限,神识昏蒙,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兼有饮水发呛,共济失调。患者年龄≥60岁,自愿参与该研究,对研究中的药物不过敏。

1.3 排除标准

患者年龄低于60岁;有心、脑、肾等重大脏器病变者,病程3周以上者;合并严重感染者,或患有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依从性较差不愿意配合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选用0.9%生理盐水250 mL,舒血宁注射液(规格:每支2 mL,生产批号:20150420,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20 mL,每日1次静脉点滴;0.9%生理盐水250 mL,胞二磷胆碱(规格:每支1 mg,生产批号:20150811,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1.0 mg,每日1次静脉点滴;阿司匹林(规格:每片50 mg,生产批号:20150922,云南云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0 mg,每日1次口服。

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眼针治疗:选用1寸针(规格:0.20 mm×25 mm,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在选好的经穴区内,操作手法为平刺或斜刺,体位以仰卧位最佳,眼部常规消毒后,嘱其闭目,针刺操作需缓慢进行,出针时需棉球按压以防出血,进针后可施捻转手法使患者感到酸、麻、胀、重以达到得气。选取穴位[6-7]:主穴取上焦区、下焦区;风痰瘀阻型加肝区、脾区;肝阳暴亢型和阴虚风动型加肝区、肾区;气虚血瘀型加心区、脾区;痰热腑实加胃区。两组患者共治疗20天。

1.5 观察指标

1.5.1 疗效评价标准 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8]制定,基本治愈:头痛眩晕等主要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显著进步:头痛眩晕等主要症状大幅度恢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进步:头痛眩晕等主要症状部分恢复正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无效:头痛眩晕等主要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记录并分析总有效率。

1.5.2 神经功能评分标准 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测定。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8],轻度缺损0~15分;中度缺损16~30分;重度缺损31~45分。

1.5.3 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言语不利等症状以0~4级填表,分别计0~4分,用统一问卷填写,以患者叙述为标准,主诉内容记4分,如症状显著或持续出现记3分,症状重而间断出现记2分,症状轻或偶尔出现记1分,无症状记0分。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t检验,临床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运用χ2检验,统计值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疗效的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88.1%,愈显率占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愈显率占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眼针加基础治疗比单纯基础治疗疗效好。如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实验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如表2。

表2 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程度更为明显(P<0.05)。如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积分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以偏身瘫痪、失语、偏盲等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9]。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服用药物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急性期为发病后2周,病后患者可表现出脑代谢功能异常的病症,如脑水肿、脑疝等。亦可产生大量致炎物质,损害脑部神经功能[10]。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均比较复杂,单一的治疗方法或干预措施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西医治疗本病的主要方式为溶栓,其优点在于可以有效的疏通堵塞的血管,迅速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减少梗死面积,促进神经细胞修复,但其缺点在于仅在脑梗死早期进行有效,受时间限制,且治疗过程中有出血的风险[11]。而其他治疗方法仅为对症治疗,相对比而言,中医治疗本病历史悠久,临床上可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本病。脑梗死急性期属于中医学“中风”“偏枯”等疾病范畴,现代医学显示本病是由多种因素诱发所致的疾病,病理过程复杂,归结起来是因患者素体本虚,又受内伤积损,风、火、痰、瘀等影响,头为诸阳之会,全身经气上输头部并灌注于脑,以维持脑部正常生理功能,当头部经气运行受到影响即可发生中风,因此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是风、火、痰、瘀,而病位在脑[12-13]。其他医家将本病的病因病机归纳两方面:外风侵袭,内风上扰。患者素体亏虚,外邪侵袭,风邪为主,出现突然晕倒,甚或危及生命[14];亦或患者正气亏虚,饮食失调或湿邪侵淫,引发脾胃运化失司,故而痰湿聚集,郁而化热生风,痰随风动,淤塞清窍,发为眩晕[15]。本病临床以头痛眩晕、偏身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严重可出现突然晕倒,因其病变程度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因此临床采取针灸特色疗法眼针的方案,结合辨证加减治疗本病。早在中国古代多部著作中就有关于眼与中风急性期关系的记载,华佗曾提出“观眼识病”的学术思想及五轮八廓学说,结合脏腑相对应原理。《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经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因此眼针治疗对脏腑疾病具有一定优势[6]。著名教授彭静山发明眼针,并创针刺手法,以针刺眼球经区来治疗疾病[7]。眼针治疗疾病的取穴原则包括三焦取穴、循经取穴、观眼取穴、脏腑取穴,针对中风病基本病机可知,脑梗死急性期根本在于肝、脾、肾三脏亏虚,并结合风、火、痰、瘀等兼证随证配穴,本研究主要取上焦区、下焦区,“命门为相火之原”,命门可归属于上焦,患者心脑气血不足,因虚致瘀,针刺上焦区恢复命门相火,针刺心区促进气血运行,由于本病主要表现为上下肢活动受限痿软无力或疼痛等,亦可针刺上焦区和下焦区[16]。风痰瘀阻型加肝区、脾区;肝阳暴亢型和阴虚风动型加肝区、肾区;气虚血瘀型加心区、脾区;痰热腑实加胃区,可濡养心脑,促进气血流动,缓解本病出现的其他症状[17]。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眼针治疗可兴奋大脑皮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病灶缺氧缺血情况,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抑制脑细胞死亡,恢复缺血半暗带,有效促进并恢复神经元细胞功能[18]。本研究以上焦区、下焦区为主穴,并结合肝区、脾区、肾区、胃区针刺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眼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病变部位的再生修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一种创伤小且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同时这也为中医药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发展前景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 吴永贵.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 阚保红.基于脑梗死中医全程适时干预方案的实施过程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 周冬梅,刘红权.中医不同证型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221-277

[4]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86(2):56-57

[6] 彭静山.眼针疗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 田维柱.中华眼针[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9] 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33

[10] 刘红星,赵亚男,冯家云.针刺治疗脑梗塞急性期4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0):923-924

[11] 倪浩斌,张萃艺,王华政.化痰通络法联合针灸醒脑开窍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4):707-708

[12] 蒙树煜,程守强,张辉,等.“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13(5):306-308

[13] 倪丽伟,申鹏飞,张智龙,等.“醒脑开窍”与非经非穴针刺对脑梗塞急性期神经功能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894-897

[14] 熊杰,李亚东,张纬,等.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变的动态观察[J].山西中医,2006,22(2):33-35

[15] 何娜,朱春雷,何欣.针刺治疗脑梗死对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当代医学,2012,21(9):47-48

[16] 吴绪平,罗惠平,黄伟,等.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8):1-2

[17] 肖顺琼,阳正国,邓杰强,等.中药配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319-1321

[18] 张姝,张丽华,王艳君,等.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4,34(9):837-840

EffectofEye-acupunctureonNeurologicalDefectduringAcuteCerebralInfarction

SUN Xiu-ye

(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CM,Shenyang100034,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ye-acupuncture on neurological defec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84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n=42)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n=42).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asic treatment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on which bas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treated with eye-acupuncture. Clinical efficacy was measured by the neurological defect score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TCM syndromes integral were reduced,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improved in the both groups, in whi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more(P<0.05).ConclusionEye-acupunctur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defect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by stimulating periorbital meridian and collateral, as well as nerve center to activate muscle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Eye-acupuncture therap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ological defect

R246.6

A

1005-0779(2017)12-0034-03

辽宁省卫生厅课题,编号:2012-Lnzyxzk-06。

孙秀业(1979-),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

2017-07-15

猜你喜欢
急性期证候神经功能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