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2017-12-25 08:02廖中堂李郑林杜家玲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柱

廖中堂,李郑林,靳 勇,丁 影,杜家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10)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廖中堂,李郑林,靳 勇,丁 影,杜家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10)

目的:探讨针灸等综合疗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接受保守治疗的1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5例,治疗组患者予针灸、中药配合火龙灸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常规的药物(西药)治疗。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功能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各实验室指标、晨僵时间、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BASDAI、BASFI、BASMI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参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中药配合火龙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疗效,实用性较高,达到预期的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斜刺透针法;火龙灸;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主要表现为骶骼关节受侵犯影响,外周关节及关节外组织可同时受累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好发于20~30岁的青年,以男性居多。临床特征是骶髂关节首先受到侵犯,逐步发展蔓延至脊柱关节受累发生病变,后期可出现脊柱僵硬强直及严重功能障碍,甚至可侵犯患者四肢的关节,不同程度地引起多系统的疾病。目前尚无明显特效的专门药物与治疗方法。笔者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应用针灸、中药配合火龙灸和常规药物(抗炎、抗风湿)[2-3]治疗的1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2月至2017年3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为保守治疗患者。纳入研究的患者共190例,均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其中男性168例,女性22例;年龄21~58岁,平均(36.41±7.3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平均(3.75±0.61)年。均为证属阳虚寒凝型致经络痹阻的患者。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针对强直性脊柱炎制订的诊断标准[4]:①腰骶及背部的病变持续时间至少3个月以上,疼痛症状于活动后改善,休息无缓解;②腰椎活动受限(前屈、后伸、侧屈);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④骶髂关节炎X线改变分级为Ⅱ~Ⅳ级(双侧)或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单侧)。

骶髂关节X线改变分级标准参考[5-6]:0级:正常骶髂关节形态;Ⅰ级:可疑或极轻微的骶髂关节炎病变;Ⅱ级:轻度骶髂关节炎病变(关节边缘模糊,关节间隙轻度变窄);Ⅲ级:中度骶髂关节炎病变(关节骨质破坏明显,边缘明显模糊,近关节区域硬化,关节间隙明显变窄,骨质破坏明显);Ⅳ级:骶髂关节融合或出现关节完全强直,伴或不伴硬化。

凡兼具第④条及①②③条中的任何一条可确诊为AS。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及证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关于骨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内容。含肾虚髓亏、阳虚寒凝、瘀血阻滞3型。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整体功能分级为Ⅰ~Ⅲ级;③年龄20~60岁;④停用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或改变病情的相关药物以及停止其他治疗至少1个月以上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5-6]。

1.4 排除标准

①患有精神病者;②合并心、脑、肝、肾等严重并发症患者;③晚期严重关节畸形患者;④其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或合并有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⑤孕期或哺乳期患者;⑥治疗期间未坚持遵医嘱用药或接受其他方式或药物治疗的患者;⑦不能耐受针灸综合疗法者[5-6]。

1.5 方法

1.5.1 分组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7年3月于我科接受保守治疗的其中1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根据性别和年龄段的特点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5例,治疗组患者予针灸、中药配合火龙灸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常规的药物治疗。

1.5.2 治疗方法

1.5.2.1 治疗组 斜刺透针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背部,嘱尽量放松,以便施术。取穴:督脉(腰背段),膀胱经腧穴,八髎穴。将所取穴位分两组,第1组为督脉(T1、T3、T5、T7、T9、T11、L1、L3、L5棘突下)及两侧对应水平位的膀胱经第一旁线(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加两侧上髎、中髎穴;第2组为督脉(T2、T4、T6、T8、T10、T12、L2、L4棘突下)及两侧对应水平位的膀胱经第一旁线(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加两侧次髎、下髎穴[8];两组穴位每天1组,交替进行。用直径30 mm、长度40 mm的毫针刺入,其中膀胱经第一旁线腧穴采用斜刺法(30°~45°),刺入皮下后使针尖透向华佗夹脊方向约15~20 mm深,产生强烈针感为度,留针30 min;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行下一疗程。

口服院内制剂:对所有95例证属阳虚寒凝致经络痹阻的患者,均给予我院自制制剂“桑生除痹合剂”(制剂批准文号为:粤药制字Z20080066,规格:125 ml),口服,1次1袋,每日2次,餐后半小时服用。10天为一疗程。

火龙灸法:具体操作:①嘱患者裸露背部,用酒精消毒后,将消毒后的纱布浸入药液中煮沸,戴手套取出浸药纱布。将纱布趁热敷于督脉及膀胱经第一旁线处;②把一条湿毛巾轻盖在摆好的纱布条上方,在湿毛巾上喷洒酒精并点火加热,期间不时询问患者温度如何,有无不适,当温度适宜时扑灭明火(每次时间15~20 min,因人而异),如此反复操作2~3次。每天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

1.5.2.2 对照组 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840),第1周服用剂量0.25 g/次,第2周服用剂量0.5 g/次,第3周开始增加至0.8~1.0 g/次,以上每日3次。

1.5.3 观察指标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3个月的治疗,然后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实验室指标检查:治疗前后本院常规方法测定两组E红细胞沉降率(ESR)及 C-反应蛋白(CRP)水平,计算前后差值,为实验室指标。

功能性指标评定:对两组治疗的患者在晨僵时间、脊柱痛VAS评分、夜间痛VAS评分、BASDAI评分[9]、BASFI评分[9]、BASMI评分[10]等方面进行对比。

1.5.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拟定。显效:指腰骶和脊背部疼痛、腰脊活动受限等主要症状消失;有效:指主要症状好转,得到显著改善,但是仍然需要药物辅助治疗;无效:指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2.1.1 两组性别分布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情况为:治疗组男87例,女8例,对照组男81例,女14例。性别分布比较见表1。经χ2检验可知,χ2=1.851,P=0.174>0.05,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分布均衡可比较。

表1 两组性别分布比较 [例(%)]

2.1.2 两组年龄段分布比较 观察对象(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布介于20~60岁之间,年龄段分布比较见表2。经χ2检验可知,χ2=2.420,P=0.490>0.05,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分布均衡可比较。

表2 两组年龄段分布比较 [例(%)]

2.2 疗效评定比较

2.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84%,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05%,经秩和检验可知,Z=-3.289,P=0.001<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经保守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例(%)]

2.2.2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结果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E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水平(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与对照组两指标均衡可比。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指标参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即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参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在ESR、CRP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SR及CRP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3 治疗前后晨僵时间、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晨僵时间、脊柱痛VAS评分、夜间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晨僵时间、脊柱痛VAS评分、夜间痛评分均衡可比。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指标参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即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参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在晨僵时间、脊柱痛、夜间痛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脊柱痛VAS评分、夜间痛VAS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4 治疗前后BASDAI评分、BASFI评分、BASMI评分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BASDAI、BASFI、BAS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在BASDAI、BASFI、BASMI均衡可比。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指标参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即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参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在BASDAI、BASFI、BASMI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BASDAI、BASFI、BASMI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由于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缺乏系统规范化,导致致残率攀升,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发病群体的生长发育,成为我国人口中主要致残的病因之一[12],本研究中有近1/4的观察对象是介于20~30岁之间的,年轻化趋势日渐凸显,青少年群体发病率不断增加,甚至儿童该病的比例也逐渐增多[13]。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中“痹症”“骨痹”等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椎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其病机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肝肾亏虚,风寒湿邪痹阻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脉所致。

血沉及C-反应蛋白数值为强直性脊柱炎重要的实验室指标数据,通过对治疗前后该类指标的研究分析,可以对其疗效作出有效对比判断;而对该类患者晨僵时间、疼痛及活动功能评分等的对比评价则能更直观观察针对治疗的临床疗效。从上述观察结果来看,通过对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晨僵时间、脊柱痛评分、BASDAI评分、BASFI评分、BASMI评分等的数据对比分析,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治疗组的治疗手段特色鲜明,有较好的中医传统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局部症状,同时还注重身体机能的整体调节,达到正气足、邪气去、疼痛轻、疾病愈之目的。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取督脉经穴、足太阳膀胱经穴、华佗夹脊穴等,进行密集式的斜刺透针并产生强烈针感的刺激,有临床研究[14]表明,针灸治疗具有便捷、见效快、对肝肾等内脏器官损伤较小等特点,该疗法能起到助阳通督、活血通络、强筋健骨、除痹止痛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关节功能。

中药辨证施治,采用我院制剂“桑生除痹合剂”,该制剂以国家级名老中医,“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我院已故院长郭春园的家传秘方精制而成。该合剂组成由桑寄生、续断、五加皮、骨碎补、木瓜、地龙等26味药材精制加工而成。主要功效为补益肝肾、祛风除湿、强筋健骨,通利血脉,可有效治疗和改善因肝肾亏虚、肾阳不足、寒湿内生所致的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据临床报道,有相关研究[15-17]证明,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和致病特点,予以中药益肝肾、强筋骨辨证论治,可有效发挥消炎止痛、调控免疫、抑制骨质破坏的作用,能达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目的。

火龙灸为改良后的传统灸法的一种。《素问·调经论》曰:“病在骨,焠针药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特点,火龙灸有助阳通督、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功效。据临床观察报道,火龙灸确实具有明显改善强直性脊柱脊柱疼痛的作用[18]。通过火力的温和渗透作用,可激发经气,湿肾壮阳,内达脏腑,外络肢节,使经脉畅通,气血调和,诸病渐除。

本组临床治疗方法对比观察表明,采用针药配合火龙灸的内外兼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8):557-559

[2] 汪绪芳,吴其新,刘安民.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J].世界中医药,2013,8(5):521

[3] 翟佳羽,吕青,赵敏菁,等.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1):43

[4]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8):557-559

[5] 陈璋莲,庞根生.动力灸辅助针刺治疗早中期成年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11):1158

[6] 张超.中药内服联合熏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0(3):358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8] 张世卿,严晓慧,冯福海.温针灸配合中药膏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8例[J].中医正骨,2011,23(7):60

[9] Calm A,Garrctt S,Whitclock H,et al.A new ap-proach to defining functional ability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J].J rhcumatol,1994,21(12):2281-2285

[10] Jenkinson T,Mallorie PA,Whitelock HC,et al.Defining spinal mobility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The Bath AS Metrology Index[J].J Rheumatol,1994,21(9):1694-1698

[1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9-123

[12] 兰悦.如何攻克强直性脊柱炎[N].华商晨报,2013-09-30(5)

[13] 工海亭.警惕强直性脊柱炎年轻化[N].医药经济报,2013-09-09(4)

[14] 刘晓丽.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5(3):40-41

[15] 卞华,冯兴华,胡久略,等.补肾活血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RANKL/OPG表达的影响[J].新中医,2012,44(1):55-57

[16] 冯兴华,姜泉,刘宏潇,等.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0):1309-1314

[17] 张楠,张英泽,陶庆文,等.补肾壮骨方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2):1611-1615

[18] 商世杰,宋扬.火龙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疗效观察及护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7):238-239

ClinicalObservationofTCMComprehensiveTherapyforAnkylosingSpondylitis

LIAO Zhong-tang, LI Zheng-lin, JIN Yong, DING Ying, DU Jia-ling

(ShenzhenPingleOrthopedicHospital,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Shenzhen51801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comprehensi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Methods190 A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9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hinese medication, and Huolong moxibustion; whereas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the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ation. The laboratory indexes and functional indexes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also,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compared in the both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icacy was 96.8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1.05%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laboratory indexes, morning stiffness, rachialgia, BASDAI, BASFI, and BASMI(P<0.05).ConclusionThe TCM comprehensive therapy of acupuncture, Chinese medication and Huolong moxibustion has better curative effect on AS with its high practicability and achievable desired results, which can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Oblique point-to-point needling; Huolong moxibustio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R246.2

A

1005-0779(2017)12-0030-04

廖中堂(1981-),男,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颈、腰疼痛及部分神经病症的治疗。

2017-07-31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