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莹,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多种教学模式在《饭店服务学》课程中的混合应用研究
文/崔莹,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饭店服务学》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技能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本文在总结课程系列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尝试将理论课堂、微课教学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应用于课程的途径,期望通过不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以更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有机的融合,达到使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目标。
饭店服务学;多种教学;混合应用
《饭店服务学》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技能的主干专业课之一,在转型发展期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课程在改革过程中尝试了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建立了一套试题库、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建设了课程网站、构建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构建了案例库,并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做了尝试,尝试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及理论知识全程案例教学法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青年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不断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环境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
目前,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饭店服务质量管理部分、服务礼仪与服务文化部分、饭店基层管理岗位管理知识,包括前厅、客房、宴会、餐饮、会议等部门的操作程序与管理方法,理论知识部分内容的教学采用传统课堂多媒体教学方式,其中融合进行业的服务管理发展水平以及服务文化理念的讨论以及一定数量的案例分析。
目前,学院有中餐、客房、西餐三个实训室,能够满足训练学生的客房部、餐饮部的实践操作部分的训练,训练时间为2周。采用指导教师演示、学生跟做、按照操作基本程序和步骤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最后采用录像考核的形式对学生实训成果进行评价。从学生实训的结果来看,基本技能的操作部分训练效果较好,学生能够从专业技能方面对于饭店企业的技能要求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
在2016学年度课程首次尝试进行了双语教学,主要理论部分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由于没有专门的教材,在课件当中融入了较多的行业用术语等英语内容。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饭店管理及实践英语的认知与使用能力,满足马上到来的高星级饭店实习的英语能力需求。
课程在考试考核方法方面进行了改革,通过建立试题库的方式调整考试考核方法。每学年在试题库当中抽取2套试题进行考试。目前已经进行了5个学年,从考试成绩来看,与未进行试题库方式考试时相比,不及格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尤其是开放型的题目,学生能够结合行业的实际进行分析,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进行了系列的教学改革尝试,但是目前教学模式仍存在着传统课堂的限制、教改成果应用不足、缺乏合适的教材等问题。
受到传统课堂的局限,在理论知识部分的讲授过程中,知识的灌输特点仍非常明显。这样的方式越来越不被年轻的大学生所接受,容易给学生知识比较枯燥的感觉,也容易使学生失去了参与课堂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课程的网站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利用率不高;由于实践教学部分的教学计划安排过于集中(集中在18、19周两周进行),造成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应用不足,大部分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课程开发的微课部分,也由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计划安排等原因,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下的自主学习。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足,模拟实训的时间又过于集中,加上传统课堂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使教研教改的思路难以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也就造成了教学改革的成效仍不够明显。
目前非常缺乏与课程教学目标非常符合的教材,所使用的教材或者理论知识陈旧,或者与行业现实脱离较远,或者不适合本科层次的教学,而课程在教学改革当中还没有进行教材的编写,也造成了课程教学的教材使用问题,没有恰当的教材作为依托,教学失去了支撑点,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将系列教学成果更好的应用于课程教学,体现教学成果在课程改革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成为行业最需要的人才的教学目的,在课程下一步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应尝试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即:将最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饭店服务学》课程的教学,同时将微课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结合。
充分利用目前教室能够上网的教学条件改善契机,及时更新课程网站的内容,使网站知识部分更加紧密贴近行业,并将学生平时的作业的主要部分改在课程网站的相关功能当中完成,教师及时在网站后台进行作业的批改与评论,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同时,依托课程的案例库,在更新案例库的同时,使案例部分在网站上能够便捷的查询,在案例部分增加评论的功能,并将评论的质量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增加课程网站的利用率。
与课程紧密关联的旅游模拟训练部分进行时间安排上的调整,不再仅集中在学期末的2周时间,而是在课程进行的过程当中,按照教学进度,及时安排学生进入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同时在技能训练当中加入更多的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多针对饭店基层岗位的管理者的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对学生的实践部分进行管理与实践成绩的评价。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尤其针对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和技能操作的能力同等比例进行训练与考核,使学生能够真正重视实践教学部分,更重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
及时更新微课内容,尽量多的请学生参与到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当中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不必在课堂上硬性规定禁止使用移动设备,而是引导学生将移动设备的使用更多的融入到学习互动中,使学生参与到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与管理中,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真实的行业实践,并督促学生能够尽快调整心态,为马上到来的酒店实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逐步摒弃期末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将学习的全过程表现如案例分析的思维、微课学习的效果、对行业的了解程度等评价,最终的成绩评定以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制定出详细、恰当的评价标准,从全方位考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对于行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大双语教学的比例,督促学生能够按照酒店主要岗位的需求,具备相当的说、读、写等能力,掌握更多的专业词汇,能够运用英语撰写酒店行业的报告、计划、通知等文件。同时加大课程微课、网站、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等内容的英语内容比例。将英语运用水平融入到考核标准当中,尽量让学生开口说、动笔写,养成运用英语的习惯。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系列成果,设计与开发课程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教学目标、满足教学需要,更加体现出本科层次教学的需要,体现作为基层管理者应掌握的技能与相关管理知识,并且使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形成完整的体系,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推动课程完全走向运用现代教育基础并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思维的教学方式,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动手能力,为培养真正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将课程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部分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进行合理划分,之后制定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缩减理论部分的讲授时间,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同时,实践教学部分又按照不同岗位的实践操作要求划分出在实训室当中的训练内容与在微课与课程网站上的教学内容。如:服务质量管理部分在课堂讲授,融入案例教学法;中、西餐宴会摆台技能及中式铺床技能等在实训室内完成;酒店服务案例与高星级酒店服务文化、企业对技能型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等内容,依托课程网站完成。同时,在各部分内容中设定适合英语教学的内容,继续保持双语教学的模式。
依托《饭店服务学》课程系列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按照行业发展、学生需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改革,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为学生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多种教学模式在《饭店服务学》课程中的混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