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

2017-12-25 02:18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评教创新能力意识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

文/陈伟,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教育对摘要:自高等教育改革以来,创新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点,高校开创创新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这也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笔者就高校如何构建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创新教育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人知晓的一项新型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的教育方向,该项教育侧重于学生们对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的观察、思考、创造的意识和能力。自从我国发布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议案之后,教育部就紧跟步伐,提出了发展该类型人才的提案,并且对该类型人才做了系统的要求。且当今社会发展属于优胜劣汰制,该种类人才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普通的人才培养基础上加以辅助,并且有侧重点的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即使高校要培养该种人才也必须要求学生们掌握良好的知识素养,在充分的知识储备下才能发展创新。除此之外,学生本身也要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如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等,敢于为自己做主,积极关注个人兴趣发展。

1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1.1 教育理念传统、保守

从教师资源来看,当今高校的教师大多年龄偏上,更多的教师们都已经形成自己固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其教育理念也已经固定,要求他们根据政策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无异于将菱角磨作鸡头。况且,各个教师们并未进行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其教育方式难以适应新型政策,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只顾专业教育,课本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

1.2 缺乏完整的教育机制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高校的教育制度普遍过于形式、传统,考核学生知识能力的永远只是考试成绩,这种机制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并不适用,且根据往年多次的经验教训来看,这种教育制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惯性和惰性,习惯性的记忆背诵课本知识,照搬照抄,而忽视了对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也更加保守,缺乏想象力,缺乏年轻人该有的活力和创造力。

1.3 高校学生创新作品多有雷同

尽管现在国家逐渐重视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但更多的停留在了战略层面,缺乏系统的改革,相关的高水平的创新创业知识竞赛也是凤毛菱角,且参赛的作品也很少具备高水平的创新思维。加之现在互联网的应用,使得抄袭、雷同的作品越来越多,进一步降低了参赛作品的水平。

2 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对策

2.1 树立创新性教学理念

当今高校大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然而,如果只是一味的使用传统方式去教育学生,只是一种盲目重复而已,无法达到创新的要求,高校的教育质量难以进步,社会人才难以满足需求,国家难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的结果对于不断尝试、不断接受改革的我们无疑是极大地失败。因此,高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鼓励其适当发扬个性,展示自我,同时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将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坚决杜绝倚老卖老现象的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

2.2 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无论培养大学生的哪一项基本能力,都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合理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培养方案。首先可以从学生们的课程选择入手,增加选择范围,适当的增设选修课程,使学生们能够更加自主的选择喜欢的课程;其次可以开设部分辅修专业,鼓励学生们多听多看,多学一些专业之外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另外,可以尝试开设“创新学”课程,在课堂上用专业的术语为学生们讲授何为创新,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创新,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创造欲。在教学内容上,要因材施教,总结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长特点,按照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将课堂内容尽可能地幽默化、简洁化,且课堂需与实践训练结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实习,并鼓励学生们将创新能力运用到实习中、生活中去。对于教师而言,更要革新观念,摒弃传统的、不适合现代学生发展的陈旧观念,将新型课堂带给学生。有目的地将实践活动和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们自己动手的能力,学会运用创新精神,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学到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

2.3 加强队伍建设

我们俗语有言,“团结力量大”,因此一个团结的队伍对于学校工作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故而我们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队伍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创新教育工作的制度标准,使老教师、老的管理工作者们坚定立场,当然不仅仅要在旧的工作者身上,更要将注意力放在人才招新上, 将新的教育队伍建设成为志同道合的、坚定不移的支持党和国家的领导,热爱学生工作,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团队。除此之外,要及时、定时、适时开展新老教师的创新教育培训工作,建立起创新教育的培训机制和培训平台,适当加大培训力度和培训时间,扩大培训规模,丰富教师们的创新能力。同时,校方应该积极鼓励创新工作、创新活动的展开,鼓励活动举办者的工作热情,适当加大奖励力度,增加奖励项目,有助于增加工作效率,促进校方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校方应该适时的安排、组织新任教师、新任学生工作者们与老旧教师、工作者们交流,新任教师们大多与在校学生们年龄差距小,兴趣爱好相同的,但缺乏的恰恰是老教师们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两相交流可以促进经验的交流,便于新任教师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使老教师们感受时代变化,感受新教师们的思想、思维方式。

2.4 推进管理制度创新

因为教育才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教育机制的管理创新。校方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和学生特点,在传统的教育机制上面加以改造创新,使其逐渐适应时代要求,并且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网络教学的使用上,高校的教师们应该适当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们沉溺于网络而忽视学习,甚至对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不可否认,网络教育模式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很多人难以适应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不仅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项机遇。网络教育模式相比于现在的教育模式来说,工作效率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却相对的有其自身的缺点,比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相对减少。因此管理工作们需要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建立互动平台,比如一直在沿用的校长信箱等都是极好的措施。

2.5 推进教学评价改革

校方应积极采用学生评教制度,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为对象,进一步反映出课堂教学的长处和短板所在,且学生与管理者、教师同行、专家等相比,更具有一定的评价价值,且操作便捷。然而,当前的学生评教制度尚存在一定不足,多数学生评教只是为了应付学校,且由于大学生思想价值体系尚不完整,其评价也多数存在主观臆断、虚构内容等现象,故而不能完全作为参考标准。当然,对于这一现状,高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也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而学生评教活动需要一定的支持才能顺利进行,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们改进教学方法的作用。多数研究表明,高校有理由也有必要对学生评教制度的完善和改进做更加深入的探讨,以实现学生评教的重要作用。

2.6 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训

从长久的实践中得出:实践教学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产生。而在如今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同时下发的大环境体系下,我们更应该肩负起培养相关专业人才责任,切实落实实践教学。高校应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应与学生相挂钩,以培养学生相关专业素养为基本标准来进行改革。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训。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积极组织以促进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实习实践和专业培训。积极开展生产性实训,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内容应与所学专业密切结合,以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和岗位技能训练水平。严卡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证书,以确保其相关专业素养能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建设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利于国家、民族发展的良好的教育模式,它能够为我们培养出一批具有活力和创造力,使国家、使民族充满鲜活力,并且不断进步新型优质人才。学生们自身要敢于为自己做主,积极关注个人兴趣发展,有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不断向他人学习,积极关注社会动态,追求更好的创新理念,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敢于冒险。也是长期实践的结果。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教育历程中,有志人士不断为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鞠躬尽瘁,不断尝试着各种改革举措,在无数次的成功、失败中,我们发现只有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使国家、使民族充满鲜活力,并且不断进步。

[1]袁建民.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教论坛,2006

[2]朱永新.创新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评教创新能力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