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艳,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推出了种类丰富,利息丰厚的金融产品,银行的金融产品销售业务拓展成为了全球银行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包括各种理财类产品,票据类产品,信托类产品,基金类产品以及保险类产品,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具有批量大,风险低,涉及业务范围广等诸多特点。各大银行也逐渐加强了对金融产品销售业务的重视,在扩张银行业务的同时不断增加对金融产品销售服务的投资力度。
近年来,银行致力于开发多品类的金融产品,希望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建立了多元的,可持续化的零售业发展模式。一方面,许多有实力的大型银行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深入与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在线下走访多家企业以及村庄,将银行服务推入各门各户。另一方面,各个银行也不断地更新产品,力图满足消费者不断更新的需求,如推出不同级别的社保卡,以及各种理财产品。除此之外,我国许多本土银行也在积极布局大型城市的金融业务市场,希望尽快与国际金融接轨。经过不断的发展,我国大多数银行目前拥有完善的银行服务体系,包括手机电子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产品,良好的衔接了企业与用户,减轻了传统银行购买金融理财产品时的柜台服务压力,也为客户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银行金融产品购买体验服务。
本文希望通过SWOT分析法,通过全面讨论银行开展金融产品业务服务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挑战,从而为其提高金融产品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经过不断的改革,我国银行具有较为灵活的机制与管理方式,对于大多数前往银行购买金融产品的客户而言,往往对各大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应接不暇,但都十分注重产品的时效性,银行不断升级抚恤系统,促进决策半径减短,能够更加敏锐的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第二,我国诸多银行的业务办理点深入全国多个乡镇,通过不断的推广与努力相应建立了大范围的服务网络,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为当地的客户提供金融产品的零售服务。除此之外,银行在各个地区开设分行时,都会优先考虑雇佣了当地的员工,这些当地员工对本土的资源人情十分了解,能够为客户与银行双方提供较多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开展金融产品业务的风险。
一方面,近两年来,各大银行纷纷对自有的产品进行大力的宣传与推广,前期客户的增长速度较快,而目前的大多数银行的客户数量正在已经步入了瓶颈环节,巨额的广告投资并未带来客户流量。另一方面,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小型银行支出巨额的推广费用,缺少必要的推广资本以及资金的补充渠道,主要依靠客户的存款获取资金,加之主动负债能力较弱,补充资金的来源在于贷款利润,不得不通过其他方式来补充资本,维持运营。此外,尽管银行纷纷创新现有的金融产品,但仍然受限于严格的国家社会制度要求,尤其是面对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新产品以及新服务的开发速度仍然有待提升。最后,银行的销售人才数量较少,不能有效的将金融产品推销出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产品业务的扩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水平也在迅速上升,越来越多的客户愿意在银行购买金融理财产品,并且潜在客户的消费水平也在持续提高,城镇居民的个人收入的增加为银行的零售业务推广提供了稳定的保障,银行纷纷抓住机遇,不断拓展营销渠道,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种服务渠道。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信息得到了不断的突破与发展,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型产业,如互联网金融产业,越来越多的科技及技术运用到了永康农商银行的发展中,推动其不断的创新进步。高新的科技技术提升了银行销售金融产品的效率,利用互联网技术,金融产品的体验与购买不再局限于柜台服务,银行通过加快电子银行管理的建设,为客户购买金融理财产品提供便捷的网络购买渠道。
尽管科学技术以及政策支持为各大银行拓展金融产品服务业务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然而,随着不断加剧的行业竞争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传统的银行在开展金融理财产品服务上仍然存在诸多不便。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许多大型外国银行,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纷纷打入中国市场,与我国本土银行开展客户竞争。而中国在加入WTO时曾承诺,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开办人名币业务,取消了地区与客户的限制。这些政策进一步激化了我国本土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强度。此外,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本土银行仍然存在技术专业性较弱,渠道建设与分行管理机制不够成熟等问题,金融产品服务的定价与推广难度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凭借其高额的利息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的金融消费者。伴随着云技术,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与突破,将会有更多不同模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出现,凭借特色化的服务以及专业的技术与银行金融产品形成较大的竞争[1]。
人才的引入与培养对银行开展并扩张金融服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我国各大本土银行应当加强对现有在职员工培训体系的建设,良好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体系是提升银行员工素质,提升金融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银行而言,一方面需要设定合理的培训制度,邀请高校以及相关专家前来提供案例讲座与知识培训,从而提高员工对金融产品以及销售技巧的敏感度;同时,银行也要为员工提供计算机,行业发展等基础知识的课堂培训,迅速提高在职员工的工作能力,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企业也应该明确培训的内容与培训对象,并非所有员工都需要参与所有培训,如法务人员就不需要过多的参与到技术框架搭建的培训课程中,鼓励员工自行安排时间,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参与讨论学习。另一方面,银行业要对优秀员工提供与之能力相匹配的薪酬与福利待遇,通过考核制度检查员工的培训成果,给予积极完成培训目标,提升工作能力的员工物质以及精神奖励 [2]。
一方面,银行应当积极将金融产品的销售服务下沉到各个地区,尤其是落实县城与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建设,在银行网点较少或者没有银行网点的地区建立服务基站,从而为广大公众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服务。另一方面,银行也要布局更多的金融产品销售渠道,如加快网络电子销售平台的建设,不断加强网络渠道的安全建设,打造精品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产品,为线下的柜台服务分流,从而缩短客户购买产品的等待时间,提高客户对于银行金融产品的认可度。今后,我国本土银行应当向“让用户在物理网店完成初始服务后,回家进行后续体验”的目标跟进[3]。
许多银行推出了众多的金融产品体验销售渠道。多渠道共存固然能够提高服务效率,单页容易造成渠道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因此,银行应当积极对各个渠道进行定位,优化其核心功能,提高渠道服务体验。一方面,银行需要明确线下柜台服务的主体地位,这是推广高附加值金融产品的第一阵地。另一方面,银行也要积极推出各种附行以及离行形式的金融产品自助购买机,积极为柜台分担客户流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细分并推出社区模式,商务模式,校园模式等各种服务模式。此外,手机银行应当作为电子信息以及金融产品信息发布的渠道,电话银行则作为广告营销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的渠道。通过对各个渠道进行明确的定位,提供相应的资金与技术支持,能够提高银行金融产品的竞争力度[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购买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银行也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由于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更新,加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许多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销售服务面临困难,只有不断提升银行金融产品技术含量,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同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完善金融产品的立法制度,为银行以及客户提供保障与支持。
[1]徐琼,朱奕.后WTO时代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2007,V128(1):54-58.
[2]刘安霞,陈昭旭,李晓彪.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决策,2010(2):42-49.
[3]金峰.我国村镇银行金融产品的现状、问题及优化[J].企业经济,2012(10):173-176.
[4]许林,林思烁.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J].海南金融,2015(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