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敏玥,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中的政府责任再探
文/盛敏玥,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注: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2017暑期社会实践“春谷传爱”实践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
“留守儿童”,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的客观现实,背后更是无数个家庭悲欢离合的辛酸。父母作为经济支柱不得不背井离乡,留下众多的孩子无法得到细致的照料与关怀,面临着成长风险和安全隐患。近年来,由于疏于监护,安全教育缺位等问题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成为未成年人安全问题的“重灾区”。他们的安全需要我们关照,他们的思想和心灵需要我们关爱。需要我们家庭、学校、社会、国家这个留守儿童的四维空间思谋划策,多方共研共举,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留守儿童;安全;政府责任;财政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家庭问题、学习问题、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日渐突出。这些问题的形成是农村家庭、学校、社会、经济体制与人口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留守儿童年龄偏小,缺乏自我规划的能力和安全意识,暑期大量自由时间的聚集,让孩子们不知如何支配和使用。许多留守儿童私自下河下塘玩水、通宵达旦沉迷于网吧、到处闲逛游荡,危险也随之增加。留守儿童的假期安全成了一个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立足于本次社会实践对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留守儿童的研究,本文将从财政的角度出发,浅析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中各社会角色的立场与责任。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生的。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今,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已经不是留守儿童家庭或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性、综合性的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从政府层面来说,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大多数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条件并不乐观,因此学习条件也并不好。在农村,政府应大力落实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保证留守儿童受到正常的教育教学。除此以外,还要对农村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留守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进行资助。努力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使农村留守儿童更好地接受学前教育。
发挥科技、文化、体育等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新模式。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文明、安全的文化环境。通过儿童之家、乡村少年宫等场所为留守儿童开展健身服务等。我们认为,为了更好地保证留守儿童假期安全问题,在家庭和学校的保护臂膀力所不能及的时间内,政府应扛起留守儿童保护的责任担子。政府可以通过ppp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之家或活动中心,保证留守儿童在假期的生命安全。政府领头、财政投入、企业管理,将留守儿童服务业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
建立强制报告机制。建立健全地区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等专门机构的设置。要求机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保证社会方面对于留守儿童弱势群体的保护。
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等部门和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参加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民政部要牵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每隔一段时间就开展一次全面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依托现有信息系统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功能,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各级妇儿工委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地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督促有关方面落实相关责任。要加快推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权利义务和各方职责,特别要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指导教师:杨仁君
[1]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政府责任思考[J].郑丽.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5)
[2]和谐社会视角下地方政府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肖绍俊.安阳师范学院报.2008(03)
[3]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全国妇联课题组.中国妇运.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