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内实践研究

2017-12-24 08:09:31盖思航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实践性礼仪理论课

文/盖思航,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内实践研究

文/盖思航,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一般性实践教学很难落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本文从影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因素出发,提出了“课内实践”这一新概念,并且提出了几种易操作、效果好的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方法

1 何谓课内实践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间或有学生讨论、答疑等形式。学生的参与性不强,这种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不论冠以“灌输法”还是“启发式”的名称,都使得其效果不如人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法突出学生的参与,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课内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个方面,强调在课堂上发动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它的实践场所是教室,它的参与主体是全体受教育学生,它的具体方法简单易行,不受条件限制,如研讨会、辩论赛、演讲、红歌颂、影视教学、原著解读、时事评议、优秀作业评选与推介等。在资源不足、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开展课内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从传统的第一课堂拓展到第二课堂乃至社会大课堂。

2 探索课内实践教学的意义

2.1 理论教学脱离实训带来的问题

近年来,实践性教学在高校教育中越发受到重视,它在实施专业整体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等环节中的作用也不断凸现。实践性教学虽然蔚然成风,但在一些院校依然存在缺陷。部分高校的实践性教学缺乏科学体系,实施实践教学的条件有限,使得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实现实践教学的途径单一,大多时间只能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训的过程;钦州学院的旅游实用交际礼仪课程教学亦存在类似问题。首先,使用的礼仪教材中有些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还缺乏先进的教学手段;一些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差,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设计显得有心无力,无法驾驭实践教学。有的实践性教学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无法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成员懈怠现象,项目任务的完成落在了少数几位同学的身上。自旅游管理专业设立以来一直都开设该课程,但在课程设置中,只是纯理论的教学,没有实践教学。直至2012年,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后,才增加实践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几十分钟的理论知识学习,课后也容易忘记,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结果学生在高端酒店或餐饮公司实习中往往因仪态、服务语言等不规范而易被客人投诉,严重暴露了纯理论教学带来的弊端,必须加强实训环节教学,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

2.2 开发课内实践教育的必然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一个师生相长规律,所谓师生相长规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相互联系,共同促进,二者既有对立性,又有统一性。其表现有两个方面:第一,教与学相互依存,共处于同一个教育环境中;第二,教与学相互转化,教师与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师生相长规律的具体应用体现在实践中。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开发课内实践教学方法显得既重要又迫切。首先,在师生比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有课内实践。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师在课堂也好引导,易于操作。其次,课内实践教学所需经费少,要求条件也不多。有多媒体设备就可以,即便没有,同样可以进行课内实践。其次,课内实践教学能够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效果比较明显。如果在开展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随时都可调整。最后,由于需要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或共同参与,课内实践教学使得师生感情不断增进,教学效果更佳。因此,开发课内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效果,克服一般性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不足意义重大。

3 课内实践的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课内实践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此介绍几种常用且效果良好的方法以供参考。

第一,研讨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研讨的主题,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按一定人数分组进行讨论,接下来各组交流,相互提

第一文库网问,最后由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评价及总结。这种方法学生的参与率可达100%。

第二,辩论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辩题,课前分组并确定正反方,学生认真准备,课堂上分组比赛,根据评委所给成绩评出优胜队及最佳辩手。每组比赛后,教师做小结评议,肯定学生的优点,提出不足之处以供下一组借鉴。这种方法学生的参与率也可达100%,因为,除辩手之外,还有其他角色可供参与,如主持人、评委等,甚至作为观众也可向辩手提问。

第三,案例分析——活学活用

案例分析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授课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关旅游礼仪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它其实也是一种讨论式教学方式。该教学环节设计的关键点就是案例的选取,当代社会是一个资讯时代,我们足不出户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世界各地的最新讯息[5],其中不乏与旅游服务礼仪相关的一些热点新闻、热议话题包括最新的一些学术科研成果,都可以成为任课老师引用于实践教学环节中案例分析的资源;其次,可以通过实习学生或教师在挂职锻炼实践以及已毕业学生在岗工作中搜集、编创较为真实的案例。在收集的中最好能选取正、反案例,由任课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各抒己见参与讨论分析,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礼仪知识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期达到教学目的。

[1]周群群.地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138.

[2]谈曾勇,李俊.旅游服务礼仪[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

[3]曾曼琼.高职旅游旅游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6):66.

猜你喜欢
实践性礼仪理论课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乘车礼仪
礼仪篇(下)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孝——礼仪第一礼
学生天地(2016年34期)2016-05-17 05:47:39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学生天地(2016年22期)2016-03-25 13:12:16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