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中的生态修复

2017-12-23 07:46邱运晟秦安民
魅力中国 2017年49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问题策略

邱运晟+秦安民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严峻形势,基础设施短缺、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突出,“城市病”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轉型。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统称“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本文就“城市双修”中的生态修复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双修;生态修复;问题;策略

一、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是包括城市人类在内的各种生命有机体的生存环境,是包括城市人类在内的各种城市生物生存、发展、繁衍、进化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总和。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主要面临如下问题:(1)自然环境质量下降。主要指土壤、空气、山体、河流、湿地、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的质量乃至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并最终影响到城市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对立。主要指城市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动用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留下了了巨大的生态足迹。(2)生态环境政策的合理性有待完善。突出表现之一是我国的部分企业、团体乃至人群所产生的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外部效应并未合理地支付费用,由此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公地效应”,使得生态环境的演进趋势不容乐观。(3)生态环境标准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较大。所造成的后果之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较为缓慢。如我国某著名城市在其远期规划中,未将生活垃圾分类包括在环境规划目标之内。然而,与之相反的是,世界先进国家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已进入了生活垃圾资源化阶段,我国城市与之差距值得引起高度重视。(4)生态环境法规有待完善、实施力度有待加强。各项生态环境法规系统性、一致性和完善性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生态环境法规实施的彻底性不够理想,“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仍有发生。

二、城市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将“城市双修”作为各城市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协同推进。(2)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规律,综合分析,统筹规划,加强“城市双修”各项工作的协调衔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3)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城市生态状况、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近远结合,分类推进。(4)保护优先,科学推进。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修复受损生态,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科学推进“城市双修”。

三、城市生态修复的路径

生态修复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善,也是人类通过其作用的正确发挥改善并提升自然资本价值的过程。人的综合素质(包括生态意识)对生态修复的结果具有关键性影响。因此,可以提出“提升人力资本—提升自然资本—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城市生态修复路径。

从技术层面,生态修复的路径包括:生态诊断—生态分析—生态规划—生态工程—效果评估。

从系统角度而言,尽管承认并强调生态修复的主要目标是对受损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但是对社会经济系统的修复也是生态修复的应有之义。“生态修复是一种人类通过生态恢复和重建手段来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并通过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其发展机遇来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生态修复不仅要实现对自然的修复,更要实现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修复,即社会修复”。从系统角度可以认为,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完整全面的修复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四、“城市双修”中的生态修复策略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活力

我国长期的城市发展重生产轻民生,较多关注城市规模扩张和经济增长.忽视了民生需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城市双修、生态修复不是简单意义上从城市形象方面进行修修补补、涂脂抹粉,而应当从与人民群众生活最密切、最关切的问题人手,完善群众日常使用的各种基础设施,并通过植入促进公共生活的城市设施,让城市更具公共性、更有活力,让社会更加和谐,实现宜居城市、活力城市的发展目标。

(二)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地域特色

由于我国社会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既往的城市更新中,出现了不少“大拆大建”“拆旧建新”的现象,不少地方铲除了历史建筑,铲平了历史街区,割断了城市文脉,抹掉了历史记忆,损毁了传统风貌,造成了干城一面的

问题。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应注重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传承建筑文化,展现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按照有机更新理念,推进老旧城区的改造工作,延续城市肌理,通过城市设计手段,优化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色彩、照明、公共艺术等,提升城市特色,展现地域风貌。

(三)引导绿色发展、实现经济转型

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应改变过去依靠城市资源和环境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推动城市朝着生态文明目标稳步前进,促进城市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质转变。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转城市发展方式,实现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强化绿色发展,提倡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尊重城市本质发展规律。

(四)从生态修复到生态文明

从地球与生态环境健康性、稳定性以及生态文明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等角度而言,生态文明是致力于持续保持地球上生命活力与环境稳定,并以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作为人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前提的文明类型。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是生态文明的三大基石,生态修复是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生态修复,可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使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类生物拥有一个安全健康的生存环境,提升其活力与生命力,使生态保护建设事业取得更大实效,有力促进环境保护,并进而对资源的永续利用打下坚实基础,最终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五、结语

城市双修、生态修复是当前城市发展阶段应对“城市病”的良药,不是短期的建设行为,而是新常态下我国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行动、理念和共识。城市双修、生态修复不仅是一项规划转型的有效实践,更是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春梅.当特色小镇遇见“城市双修”[J].中国勘察设计. 2017(01)

[2]俞孔坚,王欣,林双盈.城市设计需要一场“大脚革命”——三亚的城市“双修”实践[J].城乡建设.2016(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问题策略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