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经典”学习型社团的思考

2017-12-23 09:08罗彩媚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9期
关键词:合作性经典学习

罗彩媚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重视的是学生职业技能,而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中职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基础知识大都不如普通高中生扎实,人文底蕴方面不及普通高中生深厚。“经典”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记述了人类永恒的情感,揭示着普遍的规律,关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笔者呼吁在社团活动中,引入“经典”学习型社团,通过“合作性”学习的方式,探究“经典”的魅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学生的自我提高、自主管理、服务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经典;社团;“合作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256-02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论是我国还是西方国家,各个地方都在进行改革的示范,人们对于人文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了,这其中主要是强调了对于学生责任感和创造能力方面的培养,要以做人为中心,在实际教学中强调价值观和价值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只是强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远远不够。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不仅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黄尧司长曾郑重指出:“目前职业高中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生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不够,没有后劲。在强调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忽略了基础文化教学、文化理论和基本素养的提高,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的实用主义倾向,大力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将会导致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化根基,其素质缺陷在所难免,专业发展也缺乏思想支持。”因此,加强对当代中职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已迫在眉睫。

“经典”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记述了人类永恒的情感,揭示着普遍的规律,关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一个民族的经典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它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更有着深刻的智慧美。经典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的积淀,是一个民族集体的记忆,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家园。

关于经典对于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在教育中的作用,许多人都作了高度的肯定,著名学者肖云儒先生认为:“经典文化给予后世的惠泽是多方面的,既有某一经典作品留存下来的理性思考价值、知识智慧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又有隐藏在文本中的感性表达程式和理性结构模式。”王太峰先生也强调:“阅读经典能使人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中具有永恒性价值的知识和智慧能指引我们识别美与丑、善与恶,能使我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向前展拓;经典中的哲学思想涤荡着我们的灵魂,能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而顽强;经典永恒性的价值能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从而陶冶人的性灵,开阔人的心胸,端正人的品行;而且,阅读经典能使我们获得一个温煦宁静的内心世界,以消解尘世的喧哗与浮躁。”“经典”是人类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养,就能开发人的理性,拓展人的心胸和能力。

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有很多,最主要的可以通过学生社团来得到提升,在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的同时更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新时期对于学生人文素养以及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社团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当代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总体而言,目前中职学校较多的社团组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艺术团类、社会实践类、服务类、体育运动类、专业学习类等,而“经典”学习型社团则难觅踪影。

“经典”学习型社团是一种以探究“经典”为主要学习目的的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可通过老师指导、以“合作性”学习的方式,实现学生的自我提高、自主管理、服务社会的目标。

当代的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缺乏与同伴共处的复杂经历,因此,在“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远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的儒学大师在教育实践中就已重视合作并运用于教学情境中。《学记》曾记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是《学记》中强调的一种重要理念。在孔子的教学理论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教育的积极作用十分突出,如“乐多贤友”“友其士之仁者”(《论语》)等。在宋代的书院教学中,著名儒学大师朱熹创立并发扬了同学间相互质疑问难、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近代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合作教学方面具有开拓性意义: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实行“集体的探讨”,“以集体的力量追求真理”。

当代中国教育界对于“合作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由杭州大学教育系与杭州市第十一中学合作进行的“促进初中学生个性最优化发展”课题组,从1989年10月开始试验,他们以师生“关系研究”为主攻方向,提出了“小组互助合作性”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中外合作项目“合作教学研究与试验”,是从教学领域全面探讨合作学习的一次大型试验研究,该试验提出了合作教学的一般模式,反响较大;在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领导下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试验研究”课题组提出培养主体性的四大教学策略,“合作性”学习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策略,该试验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使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服务”(高禹斌《走向合作性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的教育环境,教师可以社团成员的合作性学习为主体,“通过多向沟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高禹斌《走向合作性教学》)笔者以为“经典”学习型社团的指导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兴趣,尝试引导学生对“学庸论语”等经典篇章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可以对“唐诗宋词”“三国水浒”等文学名篇名著开展专题性探讨;还可以由对中外科普名著的涉猎,进而引起对世界未知领域的探索;甚至可以引领学生关注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阅读人类精英的成长史,使他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激励自我、提升目标。在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同时阅读同一作者的各类作品,研究作者的写作风格,比较其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作品;或针对某一重大题材,组织学生分头去阅读有关的各种书籍,然后再进行交流,最后,形成一份研究报告。“经典”学习型社团的研究课题丰富多样,成果展示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如口头报告、书面报告、艺术活动等。

“经典”学习型社团的合作性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而且使教学认识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裴娣娜《论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在活动过程中,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达到多渠道的多向沟通。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而且为学生创设了平等的成功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验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从而達到提升人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经典”学习型社团的创立与发展不仅依赖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倡导与支持。学校首先应鼓励老师们对各类“经典”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究;其次,鼓励老师带动学生走进“经典”、探究“经典”,使学生对于“经典”的探究与学习成为学校社团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一来,不仅可极大地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又能从价值观、人生观上对中职生以正确的引导,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并使之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向世见.当前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及教育[J].职教论坛,2005,(14).

[2]肖云儒.经典文化五题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

[3]王太峰.浅谈经典阅读[J].绥化师专学报,2004,24(1).

[4]高禹斌.走向合作性教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5]中青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性经典学习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小组合作性学习对中职护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