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习身
摘要:本文对金融管理专业的社会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四步走的专业建设规划,融资租赁和互联网金融可以作为发展方向,对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条件提出了规划方案和建设措施。
关键词:金融管理;建设规划;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162-02
一、社会人才需求分析
(一)区域经济及行业背景分析
随着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步伐的加快,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和产业附加值高等特点的航运金融,受到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天津滨海新区确立了加快发展航运产业和综合服务体系,推进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区建设。积极推进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建设,做好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区二期规划建设,吸引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滨海新区现代航运CBD,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航运服务环境。高效的航运金融服务能力,能为航运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已经成为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必备要素。高效发达的航运投融资体系、支付结算体系、海上保险以及航运衍生产品服务体系,对于确立和巩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至关重要。作为我国北方散货及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天津港具备的硬实力,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天津,与航运金融相關的船舶融资、航运保险与再保险、航运运费衍生品等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
(二)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市场调研,在航运企业金融部门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航运业务部门所需要的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本科院校更注重于理论型人才培养,金融类本科毕业生大多理论知识丰富,但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相比并没有优势。同时,由于本科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工作定位和自身期望值比较高,即使部分学生从事航运企业金融业务管理、证券公司客户服务与管理、商业银行一线的柜员业务,大都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转岗离开一线岗位。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线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缺口基本来自于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的补充。
目前全国仅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设有金融学专业(航运金融方向),我院是全国高职院校中第一家开设航运金融专业,具有鲜明的航运金融特色。我校的航运金融专业于2011年首次招生,现有在校生200人。
二、金融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规划分四步走
第一步,时间为一年,加强与中职院校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定期教研,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学生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的工作需要设计好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前三年和后两年的学习形成系统,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二步,时间为1—2年,在高职阶段,持续不断地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建立能够符合企业需要的,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多次进入企业实习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并初步形成“每学期有面向职业资格取证的学习重点,每学期有围绕学习重点设置的企业实践环节”的专业教学计划。如果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推进顺利,可在第3学期试行分流或订单班模式,即按照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分方向培养学生。专业方向可设定为融资租赁和保险方向,开展投资理财专业的开设准备。
第三步,时间为2—3年,针对滨海新区的金融人才需求情况,在金融管理专业下分别设置融资租赁和互联网金融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第四步,时间为5年以后,根据专业建设的发展情况,进行专业调整。可将融资租赁和保险方向分别单独设置专业,可在原有专业建设基础上,根据滨海新区金融发展的需要增设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在不断地推进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最后将学校建设成为天津滨海新区航运金融企业基层业务人员的培养基地。
(二)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规划
金融管理专业增加“三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中高职通力合作,形成人才培养的体系。因此,要定期与中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完成课程的对接。确定前三年主要以公共基础课、国际贸易和金融业务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后两年以证券、保险、投资理财、融资租赁为主要职业方向。随着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增加互联网金融业务技能方面的培养。
第一,“厚基础”,即在中职阶段,专业教学重点是做好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牢固的综合素质基础。
第二,“分方向”,为灵活调整教学以满足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抓住就业机会,在高职阶段的教学计划制定上,根据合作企业的考察、测试和面试结果以及学生本人的兴趣意愿进行分方向的专业学习。根据专业建设的推进情况,逐步确定专业方向招生和培养。
第三,“重实践”,要加强“实践”教学。在中高职阶段都要不断安排机会让学生接触企业并走入企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大力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缩短校园与企业的距离。
第四,“复合型”,即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融资租赁的学生应该对大型机械、船舶、飞机、汽车的构造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从事互联网金融方向学习的学生应该对互联网及科技创新有深入地熟悉。这些可通过相关的知识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等来实现。
第五,“促创业”,加强引导,拓展学生的就业思路。在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竞争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性。
(三)专业教学条件建设规划
1.教学团队建设。建设目标:以完善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为重点,从专业带头人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行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培养和引进具有航运金融实践的专业带头人2名,聘请企业兼职教师10人,以聘请、培养、引进等手段,实施校内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兼职教师规范化工程、“优质双师”教师培养工程、确保专业教师中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左右,不断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专业技术含量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发挥专业教学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
2.课程体系建设。建设目标:航运金融专业从社会调研到课程体系的产生,全过程都有行业专家参加,必须按照专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设计与分析、课程内容分析、教材编写五个过程完成。课程设计根据实际岗位的需要来完成,课程设计从易到难,工作能力递增,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能力需要对接。按照学习情境开发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导向组织教学,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进行设计。
3.教学实践条件建设。建设目标:在现有实训条件基础上,组建情景仿真性可供实习实训航运金融一线岗位全部业务的船舶融资租赁模拟公司和航运经纪实训室;具备金融财务相关专业学生实训教学功能和一定的辐射功能。校内实训室达到7个,校外实习基地超过10个。
4.培养模式改革。建设目标:推进校企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订单式培养、校企融合、双线并行”的课程体系。深入推进以“一个中心”(能力培养)、“两个课堂”(校内、校外)和“三级实训”(单项、综合、岗位)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建设7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加强特色教材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完成2门以上特色教材的编写和2门以上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采取工学交替形式,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探索由企业、行业、学生及家长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以“三对接”为课程开发思路,开发出本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重点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实训项目、习题及其课程资源库。
5.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建设目标:毕业生“双证书”持有率达到100%,“双证书”质量有较大的提升,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80%以上,用人单位的满意率在95%以上。
参考文献:
[1]余海萍.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分层分流教学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6,(10).
[2]李琳.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