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化 鄢文 韩兵强 魏耀武 顾华志 王景然
摘要:本文从课程考核形式、考核内容等方面对比了目前国内外课程考核制度的现状,并分析了国内课程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发现,我国工科课程考核应该加强过程性考核,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建设,以充分发挥考试制度对教学过程的诊断、评定、激励及导向功能。
关键词:高校课程考核;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134-02
考试制度以其独特的公平性,并具有人才的评定、诊断、导向、激励、鉴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被各国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考试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教育功能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特别是高等教育,其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强调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制度是否合理对教育功能多元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多数高校在考试理念、考试内容、考试手段、考试结果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误区和不足,使得目前的考试制度功能主要体现在评定、鉴别和选拔,而在诊断、导向、激励方面未得到有效发挥,甚至产生导向错误。
本文拟在对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明我国高校课程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一、国内高校课程考核方面的现状分析
1.国内高校的考核方式。目前国内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为以课程结束后的闭卷笔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即注重结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考核方式及其标准较为粗放,缺乏规划的制度。
闭卷考试的优点是易操作,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考试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但闭卷考试内容大多是以教材内容、教师授课内容及平时作业为主。试题的形式也以填空、判断、名词解释、简单计算等为主,而研究性、分析性试题所占比例较少。考试结束后,评阅完成的试卷并没有反馈给学生,只起到了评价的作用,没能起到促学的作用。此外,一考定全局的考试模式,助长了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不良习气。
目前,大多数大学课程均增加了10%—30%的平时成绩,一般包括考勤、课堂参与情况(主要是回答教师提问)、课后作业、期中考试、PPT展示等。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评定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比如,考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到课率,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肉体”到课,实际是“身在曹营心在汉”[1]。
2.国内社会人士对考试成绩(分数)的认识。使得考试制度的诊断、评定、激励及导向作用失效,催生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的评价方式在社会上(特别是家長、学生)深入人心,小学、中学阶段的各种考试,特别是高考,在学生心中已经留下了学习是为了“应试”的深刻烙印。而现行的大学评优、保研等均主要以学生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这一措施过度强化了所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而弱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察,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人才评价标准,使得考试的导向作用发生了严重的偏差。
3.“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行教务管理制度,使得教师不能安心从教、顺心从教、舒心从教。在国内,教务部门属于管理部门,负责学生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运行管理等,但不懂教学的行政人员对教育功能的理解还局限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忽视了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或者说人才培养功能的理解还仅停留在口头上,制定的相应的制度当然也仅限于“知识传授”。
高校对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考评方式,也起到了负面的导向作用,教师在现行考评制度下,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科研工作,而导致了过程性考核流于简单化、形式化。
学生评教制度的广泛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督促教师认真教学,但也使得一部分教师在学生评教制度面前,采用调整考核策略的方式讨好学生,使得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逐年下滑。
二、国外高校课程考核现状
在国外,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讲授第一节课时就会把课程要求发给学生,其中包括课程介绍、教学目的、参考书目、课程要求、成绩标准等。部分学校的课程纲要中详细阐述了课程考核的政策,也有部分高校制定了《学生考核手册》[2],把课程考核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课程考核方式,促进学生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
国外大学的考核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业的考核非常注重过程评价,课程考核分散在课程各个阶段,在不同的教学进度中都有考核环节。通常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测验、阶段考试、部分课程还包括小组讨论、小论文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70%[3]。美国教育界有关过程评价的原则之一即布置的作业要能够充分刺激学生思考和综合运用各种能力,他们认为好的作业能为学生在可控制的课堂之外提供运用一种理论或概念的机会,能刺激学生自由地释放他们的发散思维方式。
国外的半开卷考试甚至是开卷考试[4]也较为普遍,一些学校的专业课的课程考试还有口试、网上考试、小组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2,4,5]。虽然考核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国外大学对各种考核方式都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并加以细化,从而确保每一个学生的成绩的公平性[1]。
此外,国外对课程成绩的积分形式上以等级制度为主,如美国考核成绩一般是以A、A-、B+…等形式,俄罗斯部分课程以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分法[5]。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于减小小距离的分值之差,因为小距离的分数差距并不能代表学生学习成果的差异,也可以避免过分最求高分的不良导向。
三、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上述对比及分析,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课程考核经验,对我国教育考核的改革有如下几点启示。
1.课程考核内容应减少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的考察,增加对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
2.课程考核应进一步侧重过程性评价,并进行持续的过程性评价,连续的过程性评价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效果。
3.制定规范化、公开透明、操作性好、可执行性度高,能切实有效促进教与学的课程考核制度。
4.制定适当的教师考评制度,使教师能够安心从教、顺心从教、舒心从教。
参考文献:
[1]陈棣沭,韩婧.中美大学课程考核方法之比较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0,(2):91-96.
[2]张胜利.英国开放大学课程考核制度探析——基于对《学生考核手册》的分析[J].当代继续教育,2014,(3):72-76.
[3]何晓春.加拿大里墨斯基大学考试考核体系对我们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6,(5):158-159.
[4]徐虹,高伟.美国大学考试形式及其对我国考试评价改革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3,(7):147-148.
[5]肖益民.略谈俄罗斯与中国工科大学考试方式[J].时代教育,2016,(19):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