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董月成 朱承飞
摘要:通过科研训练来培养高素质的科研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现阶段大学生科研训练的过程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学生(本科生)、老师和制度方面分析大学生科研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就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途径,形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科研训练;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086-02
当今社会需要善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全国各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科研训练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各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投入经费和实施力度不断加强,但与发达国家人才的培养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并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国内外发展历程
国外大学比较重视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实施环节,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早在18世纪中期,德国的哈勒大学根据自由哲学和自由研究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已经将科研与教学自由、教学与研究相合。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90年代后,美国伯克利大学在原有科研训练的基础上形成了“伯克利”本科科研训练模式。
国内清华大学于1996年最早开始实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旨在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随后,北京大学等一大批“985”高校也陆续将科研训练纳入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中,并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针对大学生的科研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类:(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和“博创杯”科技竞赛;(3)各省市和各高校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设立的创新创业项目,例如,江苏省教育厅设立了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南京工业大学设置了校级“大学生创新与实验开放基金”“菁英人才学校”和“本科生学术科技论坛”。
二、科研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科研训练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学生本身对科研训练认知的模糊。很多本科生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没有能力进行科研训练,想当然地认为科研活动是博士生和硕士生做的事情,不清楚科研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不知如何进行高效的科研训练,对科研活动缺乏认知和了解。
二是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科研精神。目前各大高校本科生普遍存在自制力不强的问题,而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排除不利于科研训练的外界因素。科研训练是一件艰苦和枯燥的事情,需要科研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如果学生意志力薄弱,就有可能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半途而废。部分学生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科研训练申报阶段就是“跟风”,自己本身对科研活动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看到其他同学申报自己也就跟着一起申报,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非常不利于科研训练的开展。
三是学生课程压力过重。目前高校大学生为了获取学位证和毕业证,必须获得足够多的学分。学生面临各种专业课压力,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其他各种资格证考试占据了大量时间。以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与实验开放基金”为例,实施周期为一年,由于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基础,实施周期为当年11月至次年10月,申请者以大三上学期的学生为主,但是大三上学期学生的课程比较紧张,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每周课程在24节左右,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只能在周末和晚上进行科研训练,但是同时还需要完成课程作业、四六级考试复习并着手准备考研。因此,导致学生无法抽取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训练,以至于部分学生在中期答辩时开展的工作有限,只能利用暑假抽取时间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作为整个科研训练的引导者,其科研水平和指导方式将决定科研活动的质量。优秀教师能为学生的科研训练指明方向,如果教师责任心不强就会对科研训练指导不足,导致科研训练事倍功半。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责任心不强,指导精力有限。教师在科研训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否顺利进行、在科研活动中能否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都离不开教师悉心的指导。目前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导致部分教师无法投入太多的精力指导科研训练。有些教师的做法是将科研训练交由研究生协助指导,然而由于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有限、责任心不高,导致科研训练的效果不大,本科生从中受益有限。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制约学生科研训练的顺利进行。比如,科研训练管理机构和设施不完善。目前很多高校仪器设备相对落后,学生无法获取精确结果。同时,有些高校科研训练管理由学院进行具体执行,但学院里并没有一个明确负责执行的部门,主要是由教学秘书或者团委负责传达,相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仅仅是负责下达任务,收发一些需要的资料而己。这种情况造成管理混乱,科研训练质量大打折扣,难以达成预期的科研成果。
三、科研训练中解决存在问题的途径
通过分析学生在科研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教师在科研活动的指引作用、积极完善科研训练配套机制。
学生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主动性。创新精神是每一位学生的潜在能力,并不是优秀学生的特有能力。只要每位学生在科研的过程中保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就会在科研训练中取得成果。学生应该明确科研训练的意义,科研训练不需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申请,没有时间和经历的话就没有必要申请。要知道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明确目标和意义才会克服科研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应该始终以对求知和探索的高度热情投入到科研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增加学生学术兴趣是提高科研训练主动性的关键,如果给予机会,大部分学生并不厌恶工作,并且渴望发挥自身才能。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及研究心得主动与学生分享,为学生提供前沿的学术和科研研究领域的相關资料,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促进本科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导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积极发掘有科研创新潜力的学生。科研训练选题要兼顾教师研究方向和学生研究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实现科研训练项目的意义。
健全管理机构和科研配套设施,确保科研训练顺利实施。首先要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对于在科研训练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除了给予高分、保研的机会外,还可以争取额外的奖励。高校要健全科研配套的硬件设施,不断丰富学校图书馆的书籍以方便学生更快地查询相关资料。不断更新实验室的科研设备仪器,及时淘汰陈旧的科研设施,以保证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学校还可以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也可以通过校友捐赠的方式来筹集科研经费。
四、结语
本科生科研训练在各大高校广泛开展,并且逐步得到了高校和社会的认可。科研训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本科生科研训练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时间不长,还存在着机制不完善、学生积极性不高和激励机制不科学等问题。因此,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主管部门、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协同努力,才能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朱国仁.高等学校发展知识职能的产生与演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3):5-11.
[2]乔思辉.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评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1,(1):6-11.
[3]郭迎春,阎刚,周颖,薛翠红.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本科生科研工作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1):91-94.
[4]邹家柱.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管理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6):40-41.
[5]王广募.对高师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思考[J].江苏高教,1992,(1):45-47.
[6]胡四海,吴移谋,张愉快,等.以学科优势促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9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