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诗歌研究综述

2017-12-23 18:08郝滢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3期
关键词:诗歌翻译王尔德

郝滢

摘 要: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奥斯卡·王尔德研究热度再起,本文以王尔德诗歌为本,简述王尔德诗歌研究百年来的成果。

关键词:王尔德;诗歌翻译;诗歌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2

王尔德是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外国作家之一。最早对于王尔德诗歌的介绍是1921年《小说月报》(第12卷11号)所刊载的刘复所译的《王尔德散文诗五首》),然后有张近真译的《行善的人》(《晨报副刊》1921年11月13日),沈泽民译《莱顿监狱之歌》(《民国日报》“觉悟”副刊,1922年4月20日-30日),美子、张近芬译王尔德诗数首(《民国日报》“觉悟”副刊,1922年7月2日-7日),曾虚白译王尔德一组散文诗(《真善美》,第一卷第7号,1928),徐葆冰的散文诗《行善者》和《门徒》(《大江月刊》第3期,1928)。

在这一阶段中,王尔德被陈独秀(《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标为与易卜生、屠格涅夫、梅特林格齐名的“近代四大代表作家”之一,被普遍认为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旗手。而沈泽民的《王尔德评传》从人生和艺术的关系角度,来评价王尔德及其作品,认为“王尔德对于人生的见解,就是以为人生应该艺术化”。张闻天、汪馥泉的《王尔德介绍》中也关注了王尔德诗歌中的修辞,音律特征等要素,但却认为其形式主义而“没有强烈的实情”。1925年,郭沫若的《生活艺术化》中,也把王尔德在伦敦招摇过市的奇装异服视为生活艺术化的外部生活形式,“用艺术精神美化我们的内在生活”,反映了王尔德作品在当时中国所形成的普遍看法。虽则在这一阶段中,各文学家对于王尔德的介绍很多,但基本以译介为主,并无深入的分析研究,王尔德和唯美主义更多的作为一面革新的旗帜,作为反抗传统,批判现实的载体。

在第一次热潮后,王尔德研究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才再次有了王尔德诗歌翻译的成果。飞白在1985年出版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选》,收录了王尔德《晨的印象》、《无声的爱》、《济慈情书被拍卖有感》《林中》四诗。黄杲炘的《英国抒情诗选》翻译了王尔德《清晨的印象》、《剪影》、《安魂曲》三首诗作。进入二十一世纪,王尔德逝世一百年之际,《王爾德全集》出版,王尔德的诗歌研究才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首先是译本,《王尔德全集3:诗歌卷》由杨烈、黄杲炘翻译,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由汪剑钊和袁宪军分别翻译的《王尔德诗选》也相继出版。研究方面,陆建德在纪念王尔德的文章《“声名狼藉的牛津圣奥斯卡”》中就涵盖了其对包括王尔德诗歌等作品及其文艺理论的理解。有对于王尔德个诗的研究,如杨桂霞、梁利娟的《通过<浪女居所>品味奥斯卡·王尔德的诗才》就解读了这首作于1881的王尔德的短诗的主题思想和诗歌中所运用的技巧和诗歌韵律。吕颖的《唯美的衰落---王尔德<雷丁监狱之歌>中唯美与现实的冲突》探讨了入狱这一事件对于王尔德唯美观的影响。除此之外,亦有宏观性对王尔德诗歌的研究,如袁宪军的《语言的魔力:试论王尔德诗歌的“唯美”特点》,通过分析王尔德的《拉文纳》《短歌》等多首诗作中的“纨绔”语言所提供的丰富刺激的感官体验,来讨论其诗歌所达到的唯美效果。徐薇的《永恒的瞬间---谈王尔德唯美主义作品中的时间观》中谈及了《雷丁监狱之歌》中混着“血与酒”的瞬间所宣扬的强烈的生命感所带来的对于恪守传统时代的强大冲击力。吴天民的硕士论文《奥斯卡·王尔德诗歌中纨绔主义表现》分析了纨绔主义与唯美思想的联系,通过诗歌中使用的拉丁语、古英语及杜撰文字和处处可见的古希腊典故挖掘纨绔主义所代表的感官享受及创作的社会原因。

而另一方面,从文化角度探讨王尔德的研究也开始逐步拓展开来。有微观从某首诗来研究的如李隽的《王尔德<斯芬克斯>中的两副“东方”面孔》,通过王尔德的长诗《斯芬克斯》中刻画出的浪漫,充满奇幻的东方,仿似艺术的乌托邦与其妖兽横行,群魔乱舞的另一副截然不同的面孔进行对比,折射出了西方认知中的两种“东方主义”。如陈淑红的《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论王尔德的写意世界》就通过文本分析,借助中西诗歌比较,来探讨王尔德诗歌语言及其用文字创造色彩和勾勒线条,来营造感官化的诗画境界。李佳憶的《拉斐尔前派诗歌对英国唯美主义的开拓与影响》探讨了拉斐尔前派诗画结合的特点对王尔德早期诗歌的影响,启发了王尔德对于“诗的真正特质……来自于对韵文的独创性使用”的独特的诗歌理论。李广平在他的硕士论文《世纪末的唯美主义狂---论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继承与开拓》中也探讨了王尔德诗歌中对于拉斐尔前派和波德莱尔的继承,提到了马哈菲、罗斯金和莫里斯等拉斐尔前派成员对于王尔德影响,使其成为了一个“艺术的辩护者”,王尔德对于服装的独特品位及对百合的情有独钟均受到了拉斐尔前派,尤其是罗塞蒂的影响。而王尔德对于波德莱尔的继承不仅表现为《斯芬克斯》形式和内容上对于波德莱尔《猫》的继承,且王尔德的城市诗歌同样也有波德莱尔的影子。

周小仪的《王尔德笔下的伦敦:艺术与社会的空间》正是基于王尔德的城市诗歌和其他的城市描写,讨论王尔德所崇尚的形式至上并不能完全掩盖生活所渗透的社会因素与物质因素,来深究其诗歌和其他作品中所表现的王尔德改造城市的审美理想。角度独特,立论新奇。有从王尔德自身的经历和身份来讨论对其作品影响的《王尔德多重身份对其唯美主义的影响》(陆阳)。

林林总总,对王尔德诗歌研究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成就了丰硕的成果。既有对王尔德诗歌的各种译本,也有文化影响研究;既有单个作品分析,也有宏观的理论研究。但,相对于对王尔德的戏剧、童话作品研究,对于他的诗歌研究只能称之寥寥。当然,就王尔德的整体创作而言,他的诗歌创作并不算丰富,一生所写的诗歌还没有超过一百首,但实际上,他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却有着多样化的尝试和贡献,且既能用音节韵律传递图画感,又能用色彩加强唯美的感受,颇具王尔德的个性和特征。

参考文献:

[1]奥斯卡·王尔德. 王尔德全集[M]. 荣如德等译. 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 2000.

[2]奥斯卡·王尔德. 王尔德诗选[M]. 汪剑钊译.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14.

[3]奥斯卡·王尔德. 王尔德诗选[M]. 袁宪军译.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

[4]陈淑红.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论王尔德的写意世界[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7).

[5]飞白.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选[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

[6]弗兰克·哈里斯. 奥斯卡·王尔德传[M]. 蔡新乐,张宁译.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7]黄杲炘.英国抒情诗选[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8]李广平.世纪末的唯美主义狂——论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继承与开拓[D]. 湘潭大学硕士论文, 2003.

[9]李佳憶.拉斐尔前派诗歌对英国唯美主义的开拓与影响[J]. 湖南社会科学,2008(1).

[10]李隽.王尔德《斯芬克斯》中的两副“东方”面孔[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12).

[11]陆建德. “声明狼藉的牛津圣奥斯卡”——纪念王尔德逝世100周年[J]. 外国文学评论, 2000(5).

[12]陆阳.王尔德多重身份对其唯美主义的影响[J]. 求索, 2013(11).

[13]吕颖.唯美的衰落——王尔德《雷丁监狱之歌》中唯美与现实的冲突[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1(1).

[14]吴天民.奥斯卡·王尔德诗歌中纨绔主义表现[D].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2012.

[15]徐薇.永恒的瞬间——谈王尔德唯美主义作品中的时间观[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7(9).

[16]袁宪军.语言的魔力:试论王尔德诗歌的“唯美”特点[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12).

[17]周小仪.王尔德笔下的伦敦:艺术与社会的空间[J]. 外国文学, 1995(11).

猜你喜欢
诗歌翻译王尔德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为自己
为自己
为自己
为自己
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
诗意与诗体的“旅行”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诗歌翻译
庞德《在地铁站》诗歌翻译的概念整合研究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