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开拓和实践探索
——《郑新立文集》评介

2017-12-23 11:10
全球化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集经济研究

徐 伟



·新 书 推 介·

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开拓和实践探索
——《郑新立文集》评介

徐 伟

本文在对《郑新立文集》研究的基础上,对郑新立在宏观调控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学术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及贡献进行了论述。郑新立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其独到见解和宝贵的经济思想,对于我们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有效地推进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政策和学术价值。

经济理论 宏观调控 体制机制 政策研究

2016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印发行了16卷本《郑新立文集》。这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出版郑新立公开发表的文章和著作。《郑新立文集》覆盖改革开放近40年来郑新立对中国经济的所思所想,记录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决策重大事项和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的出台。《郑新立文集》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理论的演进历程,而且描述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脉络以及宏观政策的演变轨迹。

郑新立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计委、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曾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成立,郑新立任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央和国务院的综合经济部门从事经济政策研究,亲历改革开放和经济转轨的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参与中央文件起草工作。从“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到“十二五”,郑新立连续参加了五个五年计(规)划起草组的工作;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决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这四个党的重要改革文件,他都参与了起草工作;他还参与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起草工作。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报刊上发表了大量重要文章。

首发的《郑新立文集》收录1981—2016年郑新立公开发表的文章共554篇,560余万字。《郑新立文集》的字里行间蕴含着郑新立对中国经济理论建设的艰辛求索。在长期探索和思考中,郑新立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郑新立文集》体现着作者始终把对策研究和科学决策放在研究的首要位置,把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作为研究立足点。这些成果有些是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论阐释,有些是对经济走势的分析和对策建议,有些是对重大经济难题的研究,有些是对国外经验的比较借鉴。他的许多观点、主张演绎为实际实施的政策,一些预见也变成了历史事实,例如,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和设立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融资机构两个建议得到中央采纳,转变成国家决策,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概括郑新立的研究成果贡献,主要如下。

(一)把最终产品率作为评价宏观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指标

郑新立提出把最终产品率作为评价宏观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指标,应当从增加最终产品,即最终消费品出发制定计划,提高最终产品率,使广大居民能够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际利益。最终产品率概念的提出,为我国正确调整社会生产结构,减少中间品积压,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指标。这些基本观点对20世纪80年代制定重视农业和优先发展轻纺工业的政策,结束短缺经济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观点也推动了我国经济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我国改革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合理投资规模的界限

如何把投资率或积累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20世纪80年代,郑新立提出了合理投资规模最低限度(或称下限)和最高限度(或称上限)的设想。最低限度即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应至少能保证新增劳动力的技术装备水平不低于现有社会劳动力的平均水平,而且能逐步有所提高。最高限度即社会扩大再生产规模应能使包括新增人口在内的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不低于上一年,而且还要有所提高。他提出的确定合理的投资总规模的数量界限,对当时医治投资饥渴症,实现投资总规模调控科学化,具有开创意义。

(三)在改善宏观调控中确立新的计划职能

郑新立认为市场经济需要宏观管理,但是这种管理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应有所不同。他提出宏观调控体系中各种调控手段的运用应当互相密切配合,同时在权限上互相制衡,宏观调控必须以不妨碍微观经济活动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为前提,必须有利于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资体制

他提出通过市场竞争和产业政策引导形成投资激励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起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能够在不同行业之间和同一行业内的各个企业之间按照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自由流动的机制;在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国家计划和产业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通过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这些建议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产生了重要作用。

(五)建立和完善计划、财税、金融相互协调的宏观调控体系

他提出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就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和完善计划、财税、金融相互协调的宏观调控体系,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构成经济运行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从而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六)振兴四大支柱产业

在制定“九五”计划时,通过研究和对需求预测,他提出应当把汽车制造、电子机械、石油化工和建筑业加快培育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的崛起,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七)创立了现代政策学和发展计划学两个学科

20世纪90年代,由他主编的《现代政策研究全书》和《发展计划学》构建了中国两个新的学科,提出了富有创新的理论。

郑新立基于多年从事政策研究的实践,从理论上对政策学进行思考,为推动政策学作为独立学科问之于世做出了重大贡献。《现代政策研究全书》的出版使中国第一次有了完整的政策研究理论体系,为之后中国的政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郑新立创立的发展计划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发展计划学。该学科建立了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专项计划这一完整学科体系,特别是提出计划与市场相辅相成,以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1999年,郑新立主编了《发展计划学》一书。在更新计划观念、转变计划职能、探讨计划理论和普及计划知识方面,该书都作了全新的阐释。《发展计划学》使计划学彻底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成为了一门崭新的学科,填补了我国学科空白。

《郑新立文集》将现代政策学的部分内容和发展计划学重新再版,这给当前及未来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八)混合所有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郑新立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混合所有的股份制经济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富有活力的经济形式;由公众所有的股份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他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是对私有制的积极扬弃,劳动者的劳动、技术和资本联合为主的经济应属于公有制经济;企业职工持股使雇佣劳动者变为名副其实的主人,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劳动者持股使生产者变为有产者,有利于劳动人民走上富裕道路;股份制使劳动者有了投资自主权,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九)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

郑新立提出建立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机制,鼓励发展新型农业投资经营主体,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要搞好农户对承包地和宅基地的确权颁证,确保其用益物权。要把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他提出通过建立六项制度,把农村改革推向深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立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其中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包括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即“六个一体化”。

(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郑新立提出了转变增长方式的内涵及主要方向,这一政策建议被采纳。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调经济增长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提出要通过经济体制的转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7年,国内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已经聚集在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上。时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郑新立认为,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这两大问题不解决,将会制约经济的持续增长,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转变,归结起来应该是发展方式的转变。经过集体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十七大召开前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提了出来。

(十一)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

为了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郑新立在1998年4月写了《确保今年8%增长速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报告。他提出通过发行国债,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扭转中国经济通货紧缩的走势。报告得到中央采纳。国务院决定连续5年每年发1000亿元10年期建设债券,集中用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地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变为机遇。该建议的实施不仅办了多年想办而未能办成的事,支持了当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为之后10年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发展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从提出启动四个消费“发动机”到提出房市、车市、股市联动发展,到“双提高”议案

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郑新立长期坚持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后期扩大内需中,他撰文强调以改善居民住、行条件为重点启动消费,提出在消费领域全面开动吃穿用、住房、汽车、旅游四个“发动机”。之后,他提出把房市、车市、股市联动发展作为扩大国内市场的战略。根据十七大的精神,郑新立在全国政协提出一个“双提高”的提案,一个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第二是提高居民消费率。这些建议对扩大消费,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三)自主创新的途径

郑新立非常重视自主创新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他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10种途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创新;原始创新;通过技贸结合、国际招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国际兼并拥有知识产权;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或委托国外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国外合作进行研究开发,成果共享;由国内设计国外制造,或者进口关键零部件在国内制造;通过关键零部件和关键环节的创新突破,逐渐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学研结合。

(十四)把无形资产的增值列入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考核的范围之内

针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郑新立多次到企业调研,写了很多文章呼吁改善对国有企业的考核指标体系,提出把企业创造的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纳入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范围,还在全国政协做了专门提案。他的建议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制定鼓励国有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发挥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和带动作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十五)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必要性和海外投资重点

郑新立认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面临能源资源和技术两大瓶颈约束,通过把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转化为资源储备和实物储备,提高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益。他提出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劳务输出,从五个方面实现海外投资创造出口需求:一是通过扩大海外能源、资源的投资,带动我国勘探开发设备的出口。二是通过扩大海外加工贸易,带动我国制造业走出去。三是通过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带动我国设备和劳务出口。四是通过增加对机电产品出口的买方信贷,扩大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五是通过扩大人民币双边互换,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形成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他还提出通过扩大国际并购,拥有国外企业的创新资源和国际营销网络,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十六)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三大机遇

针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郑新立提出我国发展的三大机遇:一是国际并购的机遇,二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机遇,三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这些观点和建议体现了辩证思维方式,不仅起到了增强信心的作用,而且转化为宏观经济政策。

(十七)把通胀压力转变为产业升级动力的政策建议

面对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郑新立提出了通过重视“菜篮子”工程以降低农产品价格,通过重视保障房建设以降低房价,通过海外投资以降低进口铁矿石价格。通过合理引导资金投向,把过剩资金引导到产业升级所需要的方向上来,包括资本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第三产业和海外投资等方面。

(十八)创新淮河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郑新立组织各方力量对淮河经济带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他领导的该项研究开创了多个第一:在课题研究上开创了全流域研究的先河,第一次以民间力量把各行业有效衔接,综合各方面研究力量,有效地形成了合力。针对过去主要从防汛角度来研究治理淮河,第一次从发展角度进行淮河流域研究。对中国流域发展模式进行了创新,他提出把淮河建成继长江、珠江后的第三条出海黄金水道,把淮河经济带建成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

(十九)设立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融资机构

2009年3月,郑新立在亚洲博鳌论坛上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洲农业投资银行的建议。2013年7月,郑新立写了《关于设立由我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融资机构的建议》。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宣布建立亚投行的动议。2015年12月,亚投行正式成立。亚投行的设立,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一次重要成果,是改变全球治理格局务实的一步。国外评论认为,这是中国最富有智慧的建议,开创了全球金融的中国元年。

(二十)建立舟山群岛自由港区

郑新立提出舟山建设分三步走:首先把舟山群岛建成自由贸易港区,然后建成自由园区,再建成自由港区。他提出的建设自由港区,建设环杭州湾第二大通道,在大小余山建设大型绿色石化基地,重点发展国内市场短缺的石化产品以替代进口,在绿色石化基地等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浙江民间资本力量。这些建议都写入了国务院关于舟山新区发展规划,有些已付诸实施。

《郑新立文集》是一部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价值的文献,是十分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郑新立的主要学术思想,以及研究的系统性、连续性、创新性和前瞻性。《郑新立文集》反映出郑新立对中国经济的研究不单纯是哲学思辨和理论阐释,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收入《郑新立文集》中的文章,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的轨迹,蕴涵着丰富的经济思想,从一个侧面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各个时期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以及这些困难和矛盾是如何被一一克服的。

对郑新立经济研究的评价,正如在《郑新立文集》发布会上,有同志指出的那样,《郑新立文集》是宏观调控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的一个成果的集成,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调控实践的一个深厚的总结。郑新立用理性的眼光关注中国经济的走势及存在的问题,在研究问题,提建议,写报告的时候,真正做到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还有同志指出郑新立在经济理论界的一些观点,对中央一些决策和文件的形成、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咨询和推动作用。

正如《郑新立文集》《自序》中所写到的,“这些浩繁的文字,浸透着我的心血和汗水,体现着一个经济研究人的创造性劳动,表明了一个个人的研究如何融入时代前进的洪流,”“读者在看到这些文字时,如果感到有一些用处,觉得在这个伟大时代里,我没有碌碌无为和虚度年华,那我就心满意足了”。通过《郑新立文集》,我们看到了郑新立对经济研究的真诚和热爱,以及锲而不舍的学术追求,更感受到一位经济学家追求真理的学术用心和服务国家的大局意识。

责任编辑:艾 冰

徐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猜你喜欢
文集经济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中国民协在京召开《白胜文集》出版座谈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迎“春”冰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郭汉城文集》简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