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佐东++丛松日
【摘要】共同价值观培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的基础和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网络及新媒体推动等因素,使大学生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复杂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加强共同价值观培育,宏观引领着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队伍建设着力榜样示范答疑解惑,阵地建设着力媒体融合守土尽责,内容和环节设计着力契合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成长成才需要。
【关键词】 高校 意识形态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1.0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
共同价值观培育: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任务
意识形态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特拉西提出,专指研究“观念”的科学。德国哲学家卡尔·曼海姆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中将其定义为特定社会群体对于世界、社会的信念和信仰系统。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实质并不在于它的真假,而在于它的功效,即实现社会整合的功效。”①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意识形态发挥着凝聚社会价值观念、引领政治社会化过程、塑造社会文化和公民人格等诸多功能。
意识形态复杂系统的核心是统治阶级倡导的价值观,这里主要指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受个体价值观状况的影响,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其接受和认同的程度,共同价值观只有被内化,才能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心理基础。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和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形而未成,价值观还没有定型。从发展的角度看,其价值观状况不仅反映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大学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为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服务,这是世界各国大学教育的通则。”②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必然要捍卫国家利益,培养认同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任务,二者是统一的。
价值取向多元:共同价值观培育的严峻挑战
当前共同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是大学生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的复杂化:从单一趋向多元,从群体本位趋向个体本位,从理想趋向现实。政治意识、理想主义、集体主义的人生追求有所淡化,等级观念、权威意识等受到冲击,偶像、权威、精英、崇高、群体等观念逐渐成为非主流,商品意识、消费意识、等价交换、消遣娱乐意识和追求个人感觉日益成为常态。据调查,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18.6%的大学生倾向于“个人价值”,高出倾向于“社会价值”的人数比例11.3个百分点③。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力在下降,大学生虽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不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更崇尚独立自主,注重独立人格,主张个人权利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价值选择中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信仰宗教的学生近几年也有增多趋势。
“价值观的变化轨迹,具有时代特点的鲜明印迹。”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引起。从世界范围看,伴随着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加剧,各方势力及利益群体为竭力争夺青年一代,可谓处心积虑费尽心思,无所不用其极。在文化和价值观念渗透上,或以科技合作、经济文化交流等手段兜售推行其思想、观念、意识,或以包装精美的文化价值理念、道德原则,深度融入社会生活,对大学生价值观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国内范圍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的日益多样化,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出现和面临的问题,各种负面因素和力量的竞相发声,各种利益诉求的交织碰撞,消弥着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
二是网络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推动使然。网络发展在当下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基于网络及通讯技术产生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同时兼具媒体传播的功能,在这个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展示交流融合传播的空间,人人都有发言的“话筒”,都有机会瞬间成为“网红”。高校可以利用网络积聚“正能量”,各种思潮、事端也能通过网络聚合、放大和激化,产生别有用心、哗众取宠、造谣生事的言论。各种非主流态度和价值观在网上充斥杂陈,给青年学生带来了判断和选择的难题。
三是对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不力所致。高校德育,就其系统内容而言,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⑤。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教育通常被割裂在两个层面进行,价值观培育着重在学生成长成才、人际关系、心理疏导教育等方面下功夫,有时忽视远大理想、信仰信念、集体主义等内容。而意识形态工作又常常忽视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忽略不同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内心需要,教育内容有时被裁剪成一些抽象、片面、标语口号化的政治概念,无意中被披上了“教条化”的外衣。在思想认识、阵地管理、队伍建设、方法手段等方面,也存在很多不适应形势变化的现象。承担主要教育任务的思政课教学,也存在教材不匹配、方法不生动、学生不配合、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更有个别教师热衷于使用西方思想理论、话语体系、思维方式,为多元价值观的渗透留下了空间。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
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既有多极化、全球化、网络化等社会大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征的因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也是重要方面,由于高校特殊的社会地位、文化特点、使命责任,大学生价值观不仅可以辐射到社会,而且事关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影响国家和社会的未来。endprint
宏观引领应着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宏观引领的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宏观引领的目标是凝聚价值认同,重点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三全六结合”教育模式:“三全”即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六结合”即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生涯教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行为管理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二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思潮的有效途径。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既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导权和导向权不动摇,又要立足现实,尊重青年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选择,保持各种价值取向间的合理张力;既要注重增强教育的凝聚力、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也要回应学生关切,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队伍建设着力榜样示范答疑解惑。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青年学生的困惑和压力可能来自多方面:客观存在的利益差别和各种深层次矛盾,文化的多元差异,就业压力,网络的迷离空间,花样翻新的文化思潮和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都是造成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偏移的变量。但校园是青年学生相对固定的生活场所,立足校园加强队伍建设,为青年学生榜样示范、释疑解惑,可以避免其仅凭年轻人特有的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和易受性去把握和取舍,从而做出正确抉择。
一是教师队伍。学校要明确所有教师、各门课程的育人职责和育人功能,发挥教师在价值观培育中的引领作用和举手投足间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青年教师容易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要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学术研究无禁区,但课堂讲授要有纪律。以“四有”为标准,引导广大教师恪守职业道德规范,以道德追求、学术素养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鼓励老师利用新媒体手段,拓宽与学生的交流渠道。二是网络工作队伍。建设包括舆论引导、信息监管、评论员、意见领袖、技术队伍等网络工作队伍。注重挖掘和发挥学校思政工作骨干、专家学者、优秀学生在网络评论中的作用,鼓励辅导员、班主任、师德标兵、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等普遍开通微博微信,积极参与网络文化活动,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三是宣传舆论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⑥,提升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思想引导和宣传舆论工作的能力。
阵地建设着力媒体融合守土尽责。课堂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应不断巩固和加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和教学资源要进行整合,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注重案例分析、互动交流、解疑释惑,使其真正发挥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作用。利用高校的文化优势,发掘各学科思政教育资源,通过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完善教学情境设计、改革学习评价和学生评教方式等,建立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立体式培养,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创业观。
学校宣传橱窗、校园标语、宣传展板、横幅、电子屏等传统阵地,要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责任到人,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的审批管理要加强,禁止发布散布不良信息。
网络媒体新阵地要管理建设引导相结合,规范信息发布,把握价值导向。建设好用好媒体联盟,发挥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作用和优势,逐步建成包括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校报、广播台、电视台等宣传舆论体系,以师生需求为导向,搭建具有移动性和社交性的全时段、全过程、全频段、立体化的互动引导平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校园主流声音,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内容和环节设计着力契合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成长成才需要。任何教育如果不与学生的价值需求相联系,不仅目标难以内化于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培育价值观,内容和环节设计必须契合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成长成才需要,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把意识形态的政治性与学生自我发展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内容方面,必须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消除意识形态话语系统与学生话语系统的距离感,避免说官话、空话、套话、旧话、大话。教育者要学会讲故事,以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各种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在海量、无序、繁杂、碎片的信息环境下的辨别能力,充分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成一等人才,成为人格健全、德才兼备的人。
环节上,注意发挥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的作用,同时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入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对学生互动社区、网络即时通信等话题的设计选择与讨论引导,“让应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⑦增强价值观培育效果。
(本文系青岛大学习近平系列讲话学习研究中心专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周宏:《理解与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19页。
孙家学:《深刻認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光明日报》,2015年4月11日。
沈壮海、段立国:《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基于全国30所高校的调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8期,第98~103页。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10期,第4~7页。
郑永廷、张艳新:《高校德育主导性与多样性发展的失衡与成因》,《教育科学文摘》,2008年第3期,第26~28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416~440页。
责 编/马冰莹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common values is the major task of the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of school education.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found social changes, and the Internet and new media have caused the college students' value orientation and pursuit to be complicated. Regarding the ideological work,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cultivation of the common values, generally guid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organize a team to set good examples and disabuse the students questions, rely on the media, and take into account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young students and their need to become successful.
Keywords: College, ideology, value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