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魏云峰 本报记者 马俊
朝鲜不断推进的核试验尚让美韩头疼不已,日本媒体近日又抛出一枚重磅炸弹——朝鲜正尝试将装有生物武器炭疽病菌的弹头安装在洲际导弹上并已取得进展。这条“未经证实”的消息迅速引起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不过熟悉相关情况的中国专家2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媒这个“重磅消息”更可能是不熟悉生化武器者的胡乱编造,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用洲际导弹运载生化武器,恐怕比携带核弹头更难。
日本《朝日新闻》20日报道称,据韩国消息人士透露,朝鲜疑似在洲际导弹上安装携带有生物武器炭疽病菌的弹头。报道称,美国也获得类似信息,因此在近期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美国政府认为朝鲜“正在用核生化武器威胁美国”。
日媒称,洲际导弹的弹头重返大气层时会产生7000度高温,为确保炭疽病菌存活,朝鲜正在对能装载生物武器的耐热和耐压材料进行试验,以防高温环境让炭疽病菌无法存活。报道甚至宣称,“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显示,这种试验已经取得部分成功”。
为显示这个消息的可靠性,该报道还援引一名前美国政府官员的话称,自2004年以来,美军一直在收集朝鲜研发培养炭疽病菌的情报,并且促使驻韩美军官兵接种炭疽疫苗。在2011年举行的美韩联合军事演习中,双方也演练了应对朝鲜使用生物武器发动袭击的措施。此前有韩国媒体宣称,韩美军方推测朝鲜拥有的炭疽病菌、鼠疫菌等13种生化武器数量高达5000吨,“朝鲜的生化战水平堪称世界最高水平”。
《朝日新闻》的报道迅速引起外界的密切关注。美国《新闻周刊》20日称,炭疽病菌是非常可怕的生物武器,它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体,其中呼吸道感染的致死率最高,可达80%。由于朝鲜还未完成小型核弹头与洲际导弹的整合,因此希望给洲际导弹配备炭疽病菌以攻击美国本土。英国《每日快报》称,这种朝鲜洲际导弹足以将包括华盛顿在内的美国本土纳入射程。本世纪初曾发生过几次利用炭疽病菌的恐怖袭击,造成多人死亡,美国社会当时一片恐慌。不过也有网友联想到伊拉克的往事,当年美国以“萨达姆拥有生化武器等大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战争,最终却不得不承认“情报有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0日对“朝鲜把炭疽病菌装入洲际导弹进行相关试验”的报道回应称,“我没有听说,不了解情况。中方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包括生物武器在内的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立场是非常明确和坚定的。”
一名熟悉防化领域的中国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通常把核生化武器都归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它们其实内在区别很大。简单来说,生物和化学武器属于战术性武器,通常只适用于局部战场;而核武器一般属于战略武器,是不可轻易使用的镇国之器。因此目前无论哪国的洲际导弹全都配备核弹头,用这种数量有限的战略平台运载生化武器,首先就不符合常理。从技术上讲,生化武器的杀伤性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化学武器在爆炸后的杀伤效能高低,取决于战斗部炸药与毒剂的配比,以及爆炸后产生的高温和冲击波对毒剂的影响。相比而言,生物武器更容易受到运输和战场环境的影响。专家介绍说,炭疽病菌虽然号称生存能力强,但这也是相对而言。如果用洲际导弹发射炭疽病菌,且不论再入大气层时能否控制弹头内部温度,光是炭疽病菌落地后的散布就无法解决。因为弹头最后是以10倍音速以上的高速接近地面,装有炭疽病菌的容器无论是空爆还是直接落地,炙热的弹头外壳相当于给周边环境进行了长时间的高温消毒,从中释放的炭疽病菌很难存活。
也正是因为生化武器在传播方式上的不便,使得它们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专家表示,现代化学武器主要采用炮弹和火箭弹发射,想在战术导弹内装入化学毒剂并实施有效攻击,需要克服很多技术问题。当年伊拉克就曾尝试过用“飞毛腿”导弹发射VX毒剂,但没有成功。目前还没有洲际导弹配备化学武器的案例。而对环境要求更苛刻的生物武器,则连炮弹都很少使用,更多是通过飞机或舰艇播撒生物武器气溶胶等手段来进行大范围传播。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让朝鲜洲际导弹携带生物武器弹头袭击美国,恐怕比直接用核导弹的难度还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