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茜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北京 850000)
藏药十味肝宁散治疗酒精性肝损伤致转氨酶升高的疗效观察
王 茜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北京 850000)
目的:观察藏药十味肝宁散治疗酒精性肝损伤所致转氨酶升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2例酒精性肝损伤所致转氨酶升高的患者,要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大于正常上限(40U/L)1.5倍至10倍之间,给予患者口服“十味肝宁散”,早晚空腹各1次,3g/d,疗程30天。服药期间严格禁酒;治疗过程中不能使用其他降酶药、保肝药、免疫调节剂等。统计患者治疗前后ALT、AST数据。结果共纳入31例患者。经实验室检查,1例无效,30例患者ALT、AST不同程度下降。患者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密切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十味肝宁散”能降低酒精性肝损伤患者的ALT、AST指标,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良好。
十味肝宁散;酒精性肝损伤;转氨酶升高;疗效
“十味肝宁散”是我国著名的藏医泰斗、西藏藏医学院首任院长措如·次郎大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研制而成的治疗肝病良方,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
本研究根据前期研究经验和基础,于2016年7月至10月在青海省海南州藏医院对42例酒精性肝损伤所致转氨酶升高的患者服用“十味肝宁散”治疗,随访31位患者,脱落1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于2016年6月至11月,以青海省海南州藏医院肝胆病科就诊的酒精性肝损伤所致血清转氨酶升高患者为观察治疗对象。
1.2 纳入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1],制定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如下。①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40g/d ,女性略低,或2周内有暴饮史;②要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大于正常上限(40U/L)1.5倍至10倍之间;③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治疗的患者;④15天内未服用过保肝降酶的其它中西药。
1.3 排除标准:①因病毒感染、代谢异常和药物等引起的肝损害;②演变为肝癌、肝硬化或其它重症肝病患者;③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④孕期及哺乳期患者。
1.4 治疗方法:对患者给予“十味肝宁散”治疗,每日早饭前空腹及晚饭后1小时各口服1次,每次1.5g;用药期间严格禁酒。要求患者30天后来院复查ALT、AST指标。
1.5 观察指标
1.5.1 症状改善情况:观察包括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体征量化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文献制定[2]。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分级减少1级以上;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
1.5.2 肝功能指标:实验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AST)。
1.5.3 安全性指标: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6 统计方法:采用SAS 9.2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数据,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如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配对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
2.1 纳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共纳入42例患者,在观察周期内,脱落11例,成功随访31例。3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1±13.8岁,最大67岁,最小20岁。男性25人,女性6人。平均饮酒时间为13年。
2.2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见表1
表1 31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2.3 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31例患者治疗前后ALT、AST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31例治疗前后ALT、AST变化情况
注:P<0.01
2.4 临床安全性观察:31例患者在服用十味肝宁散过程中,出现胃部不适2例,经调整为饭后0.5h至1h服药及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无异常表现。也没有发现应用“十味肝宁散”后患者的其他不良反应。
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中约有1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发展为肝细胞癌。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比,酒精性脂肪肝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速度更快,发生率更高,预后也更差。[3]
“十味肝宁散”作为一代藏医大师的验方,已在临床中开展了多项肝病治疗,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药能降低血清转氨酶,并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为该药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了证据。
本课题研究中,由于实施地点与实施人群均在藏区,条件特殊,许多纳入患者由于交通不便、或者农务繁忙等因素,未能按照要求时间回诊复查,造成了11例样本脱落的情况,可能为课题结论造成一定影响。这也需要在今后的课题实施中提前做好充足准备,使样本量流失达到可控范围内,以免课题结论造成偏颇。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7-170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3-151.
[3] 厉有名.中国酒精性肝病的研究现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4):234-236.
王茜,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邮箱:tsj33@126.com
R291.4
B
1006-6810(2017)06-0021-02
2017年4月6日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