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佳[贵州大学,贵阳 550000]
《贤愚经》校勘一则
⊙陈 佳[贵州大学,贵阳 550000]
以《大正新修大藏经》(以下简称《大藏经》)为底本,对校宋本和元本,列出《贤愚经》中的一则异文,即《大正藏》中的“俛仰”当作“勉仰”。以陈垣先生的四种校勘方法为理论指导,重点运用本较和理校,从字义、字形和字音这三个方面进行考查。最后得出结论,宋本元本中的“勉仰”值得商榷。
校勘 《大藏经》 俛仰 勉仰
“勉仰”,“中央研究院”的汉籍全文数据库显示,上古无二字成词的用例。但在中土传世文献中有4条用例,其中南北朝2例:(1)“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六臣注文选》第9)(2)“勉仰高而蹈景,尽忠恕而与人。”(《文选》卷9)这里的“勉仰”言勉力仰止也,表推崇仰慕之义。
隋、唐和五代无用例。
上述例句,我们可知宋已出现了“勉仰”二字拆用分别成词的用例,且拆分率达87.5%。其中,“勉”与“自”组成“自勉”,即自己勉励自己,上古已有此用例,如“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庄子·天运》)“勉”与“黾”组成“黾勉”,意义有二:一是勉励、尽力,“黾勉同心,不宜有怒。”(《诗经·邶风·古风》)二是勉强,“虽勉励受听,而意终不平。”(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另,“仰”与“报”“愧”“望”“面”等动词连用,指脸朝上,表达下对上的敬词或者一种敬慕。如“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孟子·里楼下》)。
元无“勉仰”成词的用例,仅有“勉仰”二字的拆用例,“为德符读易于斯,而自勉,仰观俯察,非吾徒羲文周孔,虽既没天人,其不在兹乎。”(《张光弼诗集》卷2)
明有4例,用例跟上述无异,故不赘述。
清有25例,如:(1)“由力行而近仁,勉仰高而蹈景,尽忠恕而与人好,正直而不回兮。”(《历代赋汇外集·行旅》)(2)“上下交相劝勉,仰昔古昔,与人为善。”(《清经世文续编·学术》)(3)“稍有人心宜,何如?感激奋勉,仰答朕……”(《石峰堡纪略卷12》)
例(1)中的“勉仰”与魏晋南北朝“勉仰高而蹈景,尽忠恕而与人”(《文选》卷9)无异。除此之外,“勉”和“仰”还拆分为“劝勉”“奋勉”“仰答”等。
民国有2例,用例跟上述无异,故不赘述。
除中土文献的用例之外,“勉仰”一词在电子佛典集成中仅有1例,见《四分律开宗记》卷10:“宾头卢大惧佛教,为外道,六师并神通故,勉仰不已(己)。”(CBETA,42/735/581/c)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上古只出现“勉仰”二字分开成词的用例,且从宋代开始逐渐增多;至魏晋才有了“勉仰”成词的用例,且多与“勉仰高而蹈景,尽忠恕而与人”(《文选卷9》)无异,表推崇仰慕之义。
“勉”的字形如图[7]:
①括号内的内容依次表示《大正藏》中的册数,经号,页码,栏数。(下同)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7卷[Z].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2]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9卷[Z].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3]“中央研究院”.汉语电子文献[DB].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1999.
[4]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信息科学研究所,数位文化中心.小学堂[DB].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2013.
作 者
:陈佳,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古汉语语法。编 辑
: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