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秀
【摘 要】作文教学是心灵沟通的艺术。但作文课应该怎样上,新课标下应改革什么,这样的问题至今困扰着大多数语文教师,理论上似乎已经解决了,但实践中还在僵化的模式里徘徊。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应有整体思路,要循序渐进。学生作文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积累
一、作文教学需有整体思路
以往的作文教学缺乏明确的程序和路径,方法上显得力不从心,使作文教学收效甚微,不仅老师辛苦,学生也觉得索然无味。故此,经过思索,做了以下的努力:
(一)摘抄积累,学习点评
摘抄积累的学习方式传统而古老,但在摘抄之后,能让学生点评,把摘抄的精彩语段通过认真思考、仔细琢磨、深入理解,真正成为自己的思想。这样不但加深了记忆,扩展了思维,积累了素材,更主要的是将写作与阅读理解贯通起来,融为一体。我要求学生做到每日摘抄一段150字以上的精彩文段,慢慢地要求学生再加上10个用得好的词语(含成语)和1句新颖的名言,渐渐地又建议学生摘抄过后写点评,等点评之风成气候了,又提议同桌周末交换摘抄本,再做点评,可以是针对一篇,也可以是针对整个星期的摘抄。
这种积累进行一年后,学生阅读面出乎意料地广,学生的点评也让人感动,例如:某同学语言精练,她的点评总是简短的几句:“也没有人倾听你的哭泣,但必有人欣赏你的微笑。”“在阻碍他人的同时,你无法帮助自己。为何不互助呢?”“当我是草时,要告诉自己:向上开花!当我是花时,要告诉自己:你是一棵草!”又如:王某同学给同桌的点评:“抱歉,对于你的摘抄、你的态度,我无言以对。”这种坦诚率直也获得了同桌的尊重和敬意。
学生的点评令人惊喜和感动,其评语尽管片面、幼稚,甚至偏激,但毕竟注入了学生的思想,融进了其情感活动,使其在和优秀的文学片断“零距离”接触中,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与体会。
(二)明确目标、指导訓练
就我的教学实践而言,不如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训练。我的计划是:四年级加强语音训练,五年级侧重结构、文体训练,六年级则注重篇章的整体训练。我认为,语言训练是作文教学的起点。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其实就是觉得自己“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我把语言训练作为作文教学的第一个突破口。首先,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美,要让学生欣赏这种美,进而愿意学习这种美。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文辞优美的课文,指导学生欣赏,多读多背。同时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举行读书活动,交流感受。另外,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还有更重要的一条是上好作文指导课。
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学生在此能学会如何去找路、走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自主读书、自主作文。”但是,“自主”并不等于“无助”,并小等于教师就不能讲,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讲”还是很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让学生愿意写作,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心声
以我的教学实践为例,主要分两步走。一是平时的练笔不做过多的要求,只要学生写就行。不限文体,不限字数,对学生作文要抱着赞赏的态度,学生毕竟是初学写作的人,作文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有的不成文章,但只要坚持写,就有写好的可能,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积极鼓励他们去写作。比如我们也表扬简短创作的新意,对许多离奇的想象也表示好奇,但我把更多溢美之词送给了真实而又令人感动的文章。逐渐让学生练笔内容更丰富,也更关注和懂得生活。二是创设表扬作文的条件,坚定学生作文的信心。学生上课时,适当地点评学生的作文,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作文还具有作家的某种技巧,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可以强化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一位学生作文的细节描写很出色,我在上课的时候,巧借鲁迅小说《祝福》中一段细节描写:祥林嫂捐过门槛后,四叔家祭祀时,“她便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地说。她像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拿烛台,只是失意地站着。”与一位同学写女生吃饭的细节进行比照分析。那位同学的作文是这样写的:“我一转头,看到刚才那个美女正低头吃饭,我心里偷偷地一乐。禁不住又向她瞟了一眼,呀!怎么她吃饭狼吞虎咽地,只见她右手拿着筷子,左手端着碗,筷子在碗和嘴唇之间来回不停地翻飞,那举动活像个男人,没有一点淑女的形象。原来淑女饥饿的时候,和常人并没有什么区别。”我把该同学的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听,无须多少表扬话语,却收到了很好的表扬效果。三是在作文评讲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评价到每一个人。评价学生的作文,要公正客观,要评价到位,教师不必吝啬自己的语言,不足的地方也要委婉地指出,让学生明白、心服,有利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实施新课标主要体现于三个词:“理解、尊重与宽容”。写作本来就是“我手写我心”,应该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允许并积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感受,也许这种感受幼稚、偏激,甚至是错误的,但不能以成人的社会化标准去评价其品德,应该给予理解、尊重与宽容。他们只是孩子,只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份真实就值得我们尊重。他们毕竟还小,思想还不成熟,只要我们以一颗宽容的爱心去教育,去引导,去帮助,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在广阔天地自由翱翔,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