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阅读取向,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学生生命独特性、尊重学生对语文素养反映多元化的具体表现。个性化阅读呼唤我们理解阅读主体的心理需求,关注阅读主体兴趣、爱好、知识和经验背景、个性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主要以宽容、民主的态度以及灵活、多变的方式和方法组织教学,唤醒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和精神构建。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大胆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善于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判定课文的“确切”意思。学生阅读,教师应鼓励他们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大胆探索,善于发现,勇于开拓,这是培养个性化阅读,开发潜能的重要一环。要使他们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老师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树立敢于“班门弄斧”、“标新立异”的思想。
(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阅读的角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理解。学生不同的角度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时代背景或思想感情方面的角度让学生去深情的阅读;也可以从文本的正面或侧面的角度去阅读理解,从而发挥学生的个性,达到个性张扬。
(二)倡导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的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如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外交官对晏子的话进行评价——“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呈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在大多数人看来,这肯定是有违中心的,但窦老师教学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让学生静静地想一想,是否赞成这一观点,然后把自己的观点旗帜鲜明地说出来。从而引导学生悟出:赞成不赞成并不重要,关键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敢于说自己的话。以体验、感悟为灵魂的组块教学,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三)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呈现阅读体验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所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表述……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阅读了《长城》以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深情地诵读;有的激情豪迈地唱起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还不停地手舞足蹈;有的奋起疾书,急切地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应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
朗读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规范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检阅学生阅读能力。如果教师把教学目标中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改为“尝试着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的理解能力、朗读水平、感悟能力、感悟角度等也各不相同,当然朗读也千变万化,我们老师心中当然也有自己的所谓“最佳标准”,在对待学生各不相同的朗读时,千万不能强硬地把学生一下就带到你所认为的“最佳”上来。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朗读,就是要耐心地听取他们各不相同的朗读及这样朗读的原因,由大家评议,让他们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畅所欲言,淋漓尽致……
三、引导学生确立阅读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体,习惯于被接受,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因此教师应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使他们成为真正阅读的主人。
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气氛,让他们成为自觉主动的行动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要引导学生考虑的不是教师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我们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要让学生主动的读、专注的读、兴致勃勃的读。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进行反复的阅读,从中进行体会和感悟。
四、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的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因为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他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所以产生的感悟必然也会有所不同。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尊重学生主体感受到的。
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习课文。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課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以及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致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结实。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
六、引导学生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赞可夫曾说:“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要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那么在学生阅读的原野上,个性的花蕾定会绽满花枝。
总之,推行个性化阅读,为的是不让摇曳多姿、五光十色的文本内容演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结论。不让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苍白干瘪、枯燥乏味的概念。不让充满灵性、千姿百态的生命个体被长期僵化刻板的教学异化为唯唯诺诺、只知接受的躯体。个性化阅读呼唤我们理解阅读主体的心理需求,关注阅读主体兴趣、爱好、知识和经验背景、个性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主要以宽容、民主的态度以及灵活、多变的方式和方法组织教学,唤醒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构建,从而使知识经过个人化真正变成个体的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实现其精神建构和个性形成。
【参考文献】
[1]吴振华.《浅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山西教育
[2]程芳.《不,一百种在那里——谈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湖北教育
【作者简介】
朱云,女,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三小学(中卫市第五届骨干教师),大学本科,一级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