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弟子规》给孩子播下一颗知“孝”的种子

2017-12-21 07:58薛静雅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孝道感恩弟子规

薛静雅

【摘 要】“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美德,但当今社会孝道教育普遍缺失的现象令人担忧。让孩子从小明白孝道,懂得尊亲、孝亲,是现代社会急需面对和关注的问题。引导孩子诵读、力行《弟子规》是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孝道教育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恭敬心、感恩心,在孩子心田里播下一颗知“孝”的种子,可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孝道;感恩;教育;《弟子规》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0-0119-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美国教育家寇特指出:文化系指一群人的行为准则以及共同价值观。文化能深刻地影响人的观念、习俗和行为。“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美德,孝道是关于侍奉父母、长辈的道法规范,孝道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范型。我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留下了许多关于行孝的教诲,如《孝经》《论语》《弟子规》中就反复提到“孝”的重要性。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可见,“孝”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现代社会中,物质虽日渐丰盛,“孝道”文化却在不断流失,打骂父母、虐待老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幼童对父母也缺乏一颗感恩心,一些孩子俨然是“小皇帝”“小公主”,生活中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一个不知孝顺父母、没有感恩心的孩子,他的道德品质也是有缺憾的,其人生也会因此承受许多阻碍。如何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一颗知“孝”的种子,让孩子懂得尊亲、孝亲,是每个学校和教师,乃至每个家长和全社会都应关注并深思的问题。

校园是一个传承、创造文化的场所,校园文化所倡导的思想精神会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校中的每个人。多年来,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竹园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围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竹文化创建了“竹韵怡园”的文化品牌,“竹韵怡园”特指在园内形成的一种谦和大气,友善互爱、奋发向上、其乐融融的文化氛围,其园所文化尤其注重对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发展的滋养,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对幼儿进行尊师孝亲的教育。幼儿园在教育中处处浸润“竹韵怡园”文化,结合《弟子规》开展诵读及力行活动,致力于“孝道”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诵读,熏陶幼儿性情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不像许多经典古文那么深奥难懂,非常易于孩子诵读。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之一,《弟子规》叙说的113件事都是积极正面的,是教导孩子如何立德树人的,在反复诵读中孩子能慢慢感受到其中的“礼”“让”“谦”“仁”“爱”“信”等,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语言素养,陶冶情操。

誦读经典是孩子养正的途径之一,孩子们在诵读言简意赅、句句押韵的《弟子规》时也在同步感受古文的意蕴,这是一种语言的滋养,尽管他们还不会表达,但通过诵读《弟子规》中关于“孝道”的知识而储存的养分,必定会在某个时刻体现出来。诵读《弟子规》半年后,很多孩子在行为礼仪上发生明显变化。例如,我园大二班的楠楠性格非常急躁,以前放学时,妈妈来接她,总是来不及和老师说再见,就急着去操场玩滑滑梯。现在,当妈妈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她会先挥手和老师道“再见”,再走到妈妈面前鞠一躬“妈妈好”,然后才离开。从楠楠的动作上看出,她的急脾气和礼貌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当妈妈看到孩子对他人如此恭敬有礼,脸上总是情不自禁地浮现出欣慰的微笑,体验到为人母亲的幸福感。

二、释义,晓知经典古训

《弟子规》虽然在古文中属于比较浅显易懂的,但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有很多地方还是不明其意的,竹幼教师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认知特点进行灵活释义,运用讲解法、故事法、实例法、演绎法帮助孩子理解《弟子规》古训中的“孝道”。

1. 讲解法

《弟子规》中不少句子便于孩子理解,如“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教师可以直接对孩子做恰当的解释,让孩子明白不是自己的东西,即使很小的物件也不能装进自己的口袋,不做不道德的事,不让父母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伤心,这也是行孝的一种方式。

2. 故事法

古往今来,关于孝道的故事数不胜数,如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就是24个著名的孝道故事。幼儿园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借助故事把孝的道理告诉给孩子,如“冬则温,夏则清”“亲所好,力为具”等,这些句子本身就是从故事中来的。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弟子规》,能让他们对“孝”的领会更深。例如,冬天的一次晨会课上,老师给孩子讲述了“黄香温席”的故事,结果有个孩子当天回去就要给爸爸热被窝,让他的爸爸又惊讶又感动。

3. 实例法

如果老师和家长都做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事件都可以成为《弟子规》孝道教育的教材。例如,一天课间,萌萌看见施老师的新鞋,就问老师是从哪个商店买的?老师和她交流后才知道,她妈妈很喜欢漂亮的鞋子,她想用压岁钱给妈妈也买一双这样的鞋,老师想到《弟子规》中所说的“亲所好,力为具”,就立刻把这个案例和其他孩子分享了,孩子们在分享中充分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又如,班里有孩子生病请假,教师会和孩子讨论,妈妈请假给某某去干什么了?孩子们纷纷说:“看病、‘挂水、吃药。”教师引导孩子们去体会妈妈的心情(着急、伤心、担心),再结合“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让孩子们知道爱护自己的身体也是孝顺父母的行为之一,树立良好的品德,做个好孩子,也是在孝顺父母。

4. 演绎法

3~6岁的儿童适宜直观性的学习,把《弟子规》中的“孝道”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例如,在幼儿园举行的《弟子规》情景剧展演中,老师、幼儿、家长齐参与,根据《弟子规》短句设计了不同的情景剧,有的表演了“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有的表演了“怡吾声,柔吾色”;还有的表演了“出必告,反必面”……大家看得津津有味,一幕幕场景的演绎让孩子们看到并知道应该如何孝爱父母,在观演过程中得到关于“孝”的感染和熏陶。endprint

三、力行,孝道化为行动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知行合一才能体现利用《弟子规》落实孝道教育的价值所在。

孝道是行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孩子开展孝道的教育必然离不开家庭生活,离不开家长对孩子的循循善诱。因此,幼儿园要积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同步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弟子规》中113件事都紧密联系生活的实际,既有“知”,也易“行”,家长在熟悉其孝道教育内容后,可以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去关注、引导孩子的行为,唤醒现代生活中逐渐被弱化的孝道。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做到对于父母的传呼及時回应,不要拖沓,不要懒惰,表现出对父母应有的态度;“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幼有序,事事先恭让父母长辈。竹园幼儿园多次举办关于德育培养的讲座,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弟子规》的教育内涵,让家长明白教育之重在于培德。一方面,引导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另一方面,对于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其巩固。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和孩子一起力行“孝道”的过程中,他们自己能更深地感知尊重、谦卑带来的好处,懂得更多的文明礼仪,也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幼儿园与幼儿的家庭生活步伐一致,教师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引导孩子分享力行《弟子规》的生活案例,注意树立一些典型的好榜样。此外,幼儿园还积极开展各种尊老孝亲的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深深打动了家长和孩子,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例如,重阳节时,学校邀请祖孙三代来学校参加“爱满重阳,尊老孝亲”的活动,让孩子为长辈敬茶、送重阳糕;请爷爷奶奶代表讲述他们的童年,忆苦思甜,让晚辈了解他们曾经的艰苦岁月。其中,让孩子们观摩父母对爷爷奶奶行三鞠躬“感恩礼”活动环节感人至深,行礼的时候,许多父母都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泪。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从来没有以这样恭敬的态度对待父母,当一颗恭敬心被唤醒,感恩礼就把“父母恩情”这盏灯给点亮了,这灯光也同时照亮了孩子。

所谓“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幼儿时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天性未曾污染,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若幼时不教,及待长大,则习性以成,无能为力矣!“童蒙养正”这句话也是指在幼儿启蒙阶段应给予最重要的养正教育。在幼儿阶段,孩子和父母共处的时间也非常多,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游戏,他们都愿意开放性地和父母分享,此时若善引、善导,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一颗“知孝”的种子,如同种子遇到春天,是最能起到良好效果的。

(编辑:易继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孝道感恩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塑成作为伦理主体的父母与子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学生的孝道教育
弟子规
绝对“孝道”有悖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