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桂花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应让学生养成听、说、读、写的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起始阶段,更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埋怨学生“不会说”、“不会听”、“不会想”。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说得不完整,“浪费时间”,“不如我说给他们听”,剥夺了学生说、听、想的权利。课标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呢?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注意力方面
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二)听讲方面
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三)写的方面
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写颠倒或上下写错行、把运算符号写错,或把图看不全面。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四)想的方面
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系统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逻辑思维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五)说的方面
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二、针对以上学生常见的不足,我认为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注意力方面
针对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设计着手,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将数学活动与游戏、童话有机结合起来,时不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表扬、鼓励与肯定,调动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
(二)听讲方面
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会倾听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1.听老师在讲什么?听老师哪里讲错了?让学生指出来。
2.听小朋友们在说什么?听小朋友哪里讲错了,你有什么不同意见?你想怎样说?
3.在听的培养训练中,教师说话的语速要慢,使学生感到亲切;语句要短,学生容易掌握;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认真听,不打断学生的说话。对学生的语言,要有明确的要求,并及时给予评价。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營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三)写的方面
低年级的写字很重要。教师的板书和范例是楷模,教师写得怎样,学生就写什么样。写字要认真,不是一句空话,这要教师一笔一画地教,不但要工整清楚,而且要正确无误。一个数字、一个符号都不能马虎。
1.在一年级上册的前半学期,要学会正确书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写的要漂亮、工整。在田字格中书写数字,不能降低要求用“差不多”来原谅学生。
2.认真抄写算式,注意书写格式,在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专门有加法、减法算式的抄写训练,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竖式怎样写,教师要根据教材,通过示范,领写,指导写,到独立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如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节两位数加两位数。例1“36+30=”的竖式写法:先写36,在3和6中间空一个数字的地方,在36下边写30,十位的3和十位的3对齐,个位的0和个位的6对齐,30和36下边要空半个数字的地方。在十位的前边空一个数字的地方写上“+”号,在30下边画上一横线,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为什么要在十位前空一个数字的地方,是为今后学习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留下书写地方。
3.抄写要细心,数字和运算符号不能抄错。计算要认真,要求学生不要依赖修正带或修正液,尽量少用橡皮。
4.要准备草稿本。草稿本上的草稿要注明题号,也要工整、清洁。不能随随便便找一张纸来写,有的学生写完就扔掉,这种习惯很不好,不但浪费了纸张,也忽略了在草稿纸上计算也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四)想的方面
要想让学生想得合理,真正理解题的意思,并能完整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离不开多方面的综合习惯的支持,因此,教师平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习惯:
1.仔细观察的习惯。课堂上仔细观察情境图、操作的过程。
2.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善于提问题的同学。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3.多角度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局限或拘泥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
4.善于联想、猜想和假设的习惯。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时,可以大胆去猜想、假设答案,然后再往前推理。尤其是在做那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时,可用这种方法。如果学生养成了这几种好的习惯,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便会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也会跟着上升。
(五)说的方面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错了,也是思考的结果,远比不动脑筋不开口强。尤其是当学生说错时,它可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要首先肯定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态度,然后再让学生讨论生成的新问题。教师的宽容与鼓励会带给学生说的勇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