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
摘要:高校教师赴企业实践,在帮助教师收集企业一线的与教师本专业相关的资料的同时,使教师了解企业对学生素质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可以对教学改革进行深入反思,对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加深认识和理解。在了解到教学与企业之间的差距,了解到当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后,为学校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工作改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教师 企业实践锻炼 教学改革反思 成效总结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141-01
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症结之一是高校教师职场专业素养不高。推动广大高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贯彻落实高校教师赴企业参与顶岗实习,对提高高校教师的自我专业素养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目前,各大高校十分重视教师奔赴企业实践的工作,教师企业实践已卓有成效,赴企业实践政策的实施效果良好,已经实现政策的预定计划。
一、开展高校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活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了解行业现状与发展需求
我校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英语教师,必须首先具有过硬的英语实际应有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因此实践锻炼过程中,我抓住一切机会,参与外文文献的阅读、翻译,积累实际经验,增长本土见识,切实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
赴华晨金杯锻炼,增强了我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我先后参与了企业多次的“关键人才”培训工作,不仅使我对以前所学习、所教授的翻译理论、阅读技巧、职场口语表达有了更“接地气”的理解,并增长了实践技能,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这一切大大增强了我以后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应用性,并有效提升了我指导学生解决實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所学知识技巧有效运用到做题及生活实际中的能力。
经过到华晨金杯进行实践的历练后,我发现自己的英语翻译、阅读、听力、口语的理论知识距离具体应用到企业生产、销售实践中,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同理我想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学生身上。一个月的企业实践为日后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与情境,在今后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做到将实践积累的工作经验与书本知识巧妙地融会贯通,争取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技能的教学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二、开展高校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活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深对人才培养的认识
通过赴华晨金杯企业锻炼,我知晓了当下各行业、各企业对各类英语人才的需求以及英语人才的就业状况与就业走向。通过这次企业实践的经历,我大致掌握了企业对英语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返回高校后我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将实践积累的工作经验与书本知识结合,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性英语人才。同时根据企业要求与工作特点,修订我校的英语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英语课程体系,整合英语教学内容,按知识结构分模块,按能力结构分项目,按认知规律分任务,采用工学交替,按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应用的实际能力。此外,根据企业对员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的要求,我会建议学校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加大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培训的课程比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新时代的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
三、开展高校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活动,改变自身思想观念,提高教师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在赴企业实践锻炼前,由于我拥有英语语言学、英语笔译双硕士学位,我认为自己理论水平比较高,接受能力比较强,但在华晨金杯参加顶岗实践与员工接触后,我才知道自己纸上谈兵的知识结构储备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都远远落后于企业一线需求与一线员工。一线员工虽然理论水平较薄弱,但实际工作中,他们是那么娴熟,运用技巧是那么准确到位。我被他们娴熟专业的英语知识技能与敬业精神所折服,而且彻底激发了我学习职场英语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更好地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到公司实践锻炼所学专业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力争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一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四、开展高校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活动,提高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到华晨金杯实践的一个月我看到企业中的每一个工作流程都是非常严谨的,不允许出错,企业的决策更是要求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和持续发展。作为教师,学生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就是我们的产品,只有具有企业实战般的同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能为社会所用的产品,即我们的毕业生。通过一个月的企业实践,我原来在工作中存在的偶尔懈怠的思想一扫而空,切身体会到树立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责任感和迫切性,同时也增强了我自身的治学严谨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在企业中所学到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把这种精神传播给学生,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