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希文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本文就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并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098-01
作为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创设出多种新型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与教育观点,代表性的有“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这些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的启示十分深远。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1.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属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他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倡导学生要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教育的力量。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基础,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教育的内容。
2. 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也是“生活即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这是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背景提出的。陶行知认为,社会生活与学校教育是应该密切结合的,社会就是学校,从大众立场而言,社会是唯一的学校,陶行知反对阶级教育,他主张扩展教育的范围,让更多社会大众都可以接受到系统、全面的教育。
3.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生活的一个方面,三者是息息相关的,并非相互孤立,学法、教法与做法之间,应该三者合一,对于教师而言,要以学为基础,教的原理要从学出发,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理性认识与间接经验,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将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手脑并用,对于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的启示意义
陶行知将生活教育作为改造中国的唯一出路,他认为,生活教育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旧教育知识,在接受生活教育之后,学生的知识得到显著的增长,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信仰。在当时的背景下,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突破了传统旧的教育体制,批评了旧教育体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式,这对于现代教育改革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还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主张将社会与学校结合起来,面向全社会,将生活场所转化为教育场所,这是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寄托着人类美好的梦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将教育与社会结合起来,面向社会开展办学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为全社会服务,利用各类教育资源,让学校教育融入社会、走出学校,打破传统教育的封闭局面,帮助社会大众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注意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办学活动中,满足人们的教育发展需求,构建出政府为主、公办与民办学校为辅的新型历史格局,构建完善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活动进行教学,保证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借助于实验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尤其要关注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活动,完善教材评审制度。
关于课程内容改革工作,还要重点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强化现代社会、学生生活、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兴趣与学习经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教育理论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如出一辙的,与世界教育发展潮流保持一致,陶行知致力于建设合作、探究、自主的课程文化,希望将科学、民主、开放的课程展示给社会大众,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好公民。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于素质教育的推行有着重要的启示,生活对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素质教育的推行,也需要以人的生活世界为主,拆除生活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隔阂,使教育贴近社会和自然,培养未来社会的开拓者与创新者。此外,生活往往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要更好地生存,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因此,教育不仅要立足于人的成长,更要关注人的生存、发展。素质教育的任务绝对不仅仅是简单让学生完成书本学习的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开展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观念,端正方向,站在育人的高度,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通过课程教材的改革,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结语
民主教育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现阶段教育的重要议题,在教育方面,我们既要借鉴国际经验,也要注重本土思想资源的挖掘。在这一背景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教育活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其执著的信念、鲜活的生命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獻:
[1] 翟晓云.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意蕴[J].集宁师专学报,2008(1).
[2] 李明月,李德才.从实用主义教育到“生活教育”——杜威与陶行知教育理论之比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6).
[3] 王德中.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创造和意义刍议[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