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陶然
摘 要: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的专业体系,只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有效的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模式相结合,才能够对整个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进行提高。而项目化教学作为现当代最具实践性特点的重要培养措施,已经逐渐获得众多研究者的认可,因此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及教学控制模式进行探究,为培养出具有综合性的社会优秀专业技能的人才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项目化教学 教学控制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渐加快,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了艺术设计专业的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艺术设计教学当中最为重要的学科分支,其覆盖了美学、建筑、风景园林等众多学科内容,并且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对于构建良好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项目教学以及教学控制模式作为研究重点,将实践性与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对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进行更深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运用的必要性
在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最为基本的室内设计方法以及相关设计流程,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会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制作方式,例如:对效果图的绘制、渲染,对施工图的规范制作、对材料以及工艺技术的辨识等等,并且对具体的施工工程内容进行了解。在这些基础之上,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专业性理念进行启发,构建出更多有利于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实践理论,只有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夯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增强其专业设计能力及相关水平。
通过对大量的教学实践过程以及教学理论探讨的研究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更有效地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时效性进行提高,在教学当中有效的融入项目教学则是非常有必要的。项目化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熟知整个课程在进行实践过程当中应该遵循的设计流程,并且还会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整个孔家设计或者是景观设计等具体项目当中,进而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外,教师在进行项目化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可以依据学生所具有的专业特点将其安排到不同项目的制作过程当中,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加强对自我知识理论的完善,并且使得原有的知识体系获得巩固,有助于今后更深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思路
1.环境艺术设计项目的前期考察阶段
在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施项目加教学的前期,教师要针对学生所具有的观察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进而让学生能够对现实当中的项目考察技巧进行掌握,这些前期的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后续的工作实施垫定基础。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前期调研及考察当中,结合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保证最终设计效果的关键,这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同时对该项目进行考察,在每个小组当中指派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对考察工作进行负责,在考察的时候并对场地当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而这些都是在教学当中将学生引入项目化教学的收腰阶段,也是让学生逐渐进入工作、实践状态,提升自身想象力以及空间感受能力的关键阶段。此阶段也是让学生从理论学习逐渐向实践过程进行果断的重要阶段,进而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环境艺术设计项目构思阶段
前期对项目的考察完成之后,这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并将在现场所测量的数据与设计构思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并组织学生去和项目当中的甲方进行对接,进而手机相关资料形成初步的构思和汇报文案。在进行项目构思的过程当中,小组要针对设计当中应当采用的风格、观念以及创意进行确定,并且要以PPT的形式,将图片和文字进行结合展示,并在课程讨论的过程当中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初级汇报阶段的时候,老师可以有效的分析学生各方面能力,并对其设计能力进行考察,而在学生进行方案汇报的时候,也可以让台下的同学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阐述,进而形成良好的互动环节,并促进项目构思的后期改进和实施。
3.环境艺术设计项目设计阶段
在对调研及前期构思完成之后,学生开始逐渐进入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过程当中,在进行设计实施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理论知识有效的与实践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并且引导学生对整个设计方案当中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划分,进而安排和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运用课堂的时间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进而实时掌控学生在不同阶段对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设计的实施过程是让学生进行自我锻炼以及知识探讨、掌握的重要过程,并且在实施当中会有较大的工作量需要完成,而且会在实施过程当中会出现不同的难题,而在这些难题出现的时候,就需要通过组员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探讨,进而予以解决,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不断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培养,让其在后期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能够正确的对待。除此之外,在整个过程当中还会逐渐增强组员之间的配合和协同能力,让项目设计不断的向前推进,而且还会让学生在创作过程当中回想其课程教学当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如:设计素描、效果图表现技巧、计算机辅助技术以及人机工程学等内容,进而使得以往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
4.环境艺术专业项目汇报阶段
在对项目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采用一种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前期的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并予以汇报。在汇报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相互之间的成果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设计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可以从其他同学所设计的作品当中找到一些亮点予以借鉴,在相互借鉴和交流当中促进自身设计水平的提高。在汇报形式上,可以让学生采用动态演示的方式,例如PPT或者是三维动画等形式进行阐述,依据个人设计以及小组形式,对项目进行不同形式的汇报,除此之外,还要要求学生在汇报过程当中对自我设计的不足以及他人设计的有点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在课后对学生所记录的内容进行点评,从而促进学生后期的发展。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控制模式设计重点
1.注重对学生的协作能力进行培养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控制的模式设计之上,要不断增强对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进行培养。在高职院校当中,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发展阶段,而且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都会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进行项目合作和实施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出现观点不一致的局面,进而与组员之间形成知识面、技术面甚至是观点等方面的冲突及矛盾,而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很容易使得项目的实施陷入僵局,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则需要对这种问题的出现予以出到,进而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之间所产生的分歧情况,并在矛盾当中促进项目设计质量的提高,而这种处理矛盾的方式,同样也是不如社会工作岗位当中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2.增强的学生审视能力
针对环境艺术专业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同样要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了解,并培养学生对自己实施的项目以及创作的作品进行后期的审视,并有效的进行分析,通过自我分析和自我探讨之后,促使其審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而这也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设计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之一。
3.锻炼学生的空间形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在经过长期的学习之后,许多学生都会对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的掌握,但是其想象能力却依然欠缺,没有良好的想象思维,则很难从自身脑海当中对图像的构建进行预先了解,这对于后期的设计和创造都会产生一定的困惑,从而对项目设计摇摆不定,难以入手。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进行培养,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通过长期的四维空间逻辑及想象锻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头脑空间塑造”模式,一次增强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
4.不断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进行沟通和交流当中最为基本的技能所在,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控制模式设计当中,运用项目化的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训练的时候,在这当中就需要学生与组员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甲方之间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够对最终的设计方式以及风格进行展现,进而设计出令人满意的作品。除此之外,在项目完成之后,要将自己所构建的作品以特殊的方式进行汇报,而此时,语言表达能力则是对创作者思想进行体现的重要技能所在,因此对这方面进行培养,同样是教育教学当中最为关键的内容所在。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想构建出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控制模式当中的有效性,项目教学的融入则是非常关键的,在进行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学生有关专业技能以及知识理论基础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在后期的教育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当不断的对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行提高,以自己专业性的技术特点及深厚的理论基础进而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为培养出更为优秀的设计人才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唐愚程.艺术设计课程项目化与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美与时代(中),2012(7).
[2]覃爱平.浅谈职场情境在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中的意义与建设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6).
[3]吴家霆,刘贤桂.以模拟职场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探索[J].企业导报,2012(7).
[4]孙秀春.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1).
[5]张雅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
[6]曹庆梅,彭卡宁.新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美术大观,2011(12).
[7]马金祥.艺术设计教育专业“TED”教学理念统合研究——将TED理念应用于高等职业设计教育教学平台设计[J].学周刊,2011(30).
[8]李鹏.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