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结肠炎26例疗效观察

2017-12-21 01:57李雷军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土川楝子白芍

李雷军

(太原市杏花岭区李雷军诊所,山西太原030002)

过敏性结肠炎又称肠道易激惹综合征或黏液性肠炎,与中医之五更泻颇为相似,为原因不明的肠道功能紊乱。其发病与精神、心理、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其病变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但无炎症及溃疡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或反复的腹痛、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腹泻多为稀便或混有大量黏液,但无脓便。治疗以调整胃肠功能,寻找和消除病因为主要措施[1]。笔者近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辨治过敏性结肠炎2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2例过敏性结肠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治疗组中男15例,女1例,年龄(31.04±1.25)岁,病程(2.20± 0.56)年;对照组中男 14 例,女 2 例,年龄(31.56±1.07)岁,病程(2.10±0.4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经医院确诊为过敏性结肠炎。表现为腹痛即泄,泄势急迫,泄后痛缓,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且数。中医辨证为:肝胆郁热,木郁克土,兼有湿热。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①易蒙停,2 mg×2粒,稀便后服用;②丽珠肠乐,0.35 g×2 粒(每粒含 0.5 亿活菌),每日3次,口服;③腹泻伴腹胀者,予思密达,3 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痛泻要方合方加味,药物组成:葛根10 g,黄芩 10 g,黄连 3 g,陈皮 10 g,防风 6 g,白芍 10 g,白术10 g,荆芥炭10 g,灶心土30 g,焦三仙各10 g。中脘堵闷者加白蔻仁2 g;大便不成形(水泻)者加猪苓、冬瓜皮各10 g;夜寐梦多者加川楝子10 g;阴虚症状明显者加阿胶、白芍各10 g。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连续服用7 d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1 w,腹泻及兼症基本消失;有效:治疗2 w,腹泻及兼症减轻或消失;无效:治疗3 w以上,腹泻及兼症无明显改善。

2.2 疗效观察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后第14天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9.2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92.13%,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典型病例

病例1:陈某,女,55岁。2010年3月5日就诊。自述每天早晨起床后即欲如厕,且刻不容缓,泻势急迫,泻后顿感舒适,生气时加重,如此已两年有余。经某三甲医院确诊为过敏性结肠炎。刻诊:心烦急躁,夜寐梦多,中脘堵闷,两胁胀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辨证为肝经郁热,木郁克土,兼有湿热。治宜清肝泄热,疏调木土,清热利湿。处方:葛根、黄芩、陈皮、白芍、白术、川楝子、荆芥炭、焦三仙各10 g,黄连3 g,防风6 g,白蔻仁2 g,灶心土30 g。1日1剂,早晚2次分服,7 d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①易蒙停,2 mg×2粒,稀便后服用;②丽珠肠乐,0.35 g×2粒(每粒含0.5亿活菌),每日3次,口服;③思密达,3 g,每日3次,口服。当服至第6剂时泄泻基本消除,嘱继续服用7剂以资巩固。平素要适量运动,愉悦心情,注意忌口,避免生冷荤腥油腻等物。随访2年情况良好,有时因劳累有所反复,仍用上法治疗即告平复。

病例2:韩某,男,43岁。2015年6月26日就诊。患腹泻三年有余。每日晨起泄泻如水,并且日常吃油腻后不可同时服用生冷之物,否则马上腹痛泄泻,泻势急迫,泄后痛减。曾服四神丸、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等效果不显。刻诊面黑而双目炯炯有神,两胁不适,中脘堵闷,心烦急躁,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略干,脉弦滑数且沉取有力。辨证当属肝胆郁热,木郁克土,兼有湿热。处方:葛根、黄芩、白芍、白术、荆芥炭、川楝子、猪苓、冬瓜皮、陈皮、焦三仙各10 g,黄连3 g,防风6 g,白蔻仁2 g,灶心土30 g。1日1剂,早晚2次分服,7 d为1个疗程,同时服用易蒙停、丽珠肠乐、思密达等。服药至7剂时感觉良好,言谈之间甚为愉悦。嘱继续服用7剂以资巩固。同时嘱注意忌口,每天散步锻炼1 h左右,并保持心情舒畅。随访3年情况良好。

4 讨论

过敏性结肠炎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表现为肠道运动功能及分泌功能异常,其特点是肠壁无结构上的炎性病理改变,但整个肠道对各种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本病不属于肠道器质性病变,但严重时亦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以往称之为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等,现统称为肠道易激惹综合征。多见于壮年成人,50岁以后首次发病者极少。关于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认识尚未统一,基本认为与精神、遗传、肠道激素等因素有关。此外,饮食、泻剂、气候变化、肠道感染及外科手术等可改变肠道的反应性,诱发或加重肠道症状[2]。本病病史较长,症状呈反复发作,发作前多有明显诱因。诊断时应与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肠道肿瘤、缺血性肠病、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

过敏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与中医的五更泻颇多相似。五更泻又称晨泻,一般认为由于肾阳虚衰,命火不足,脾胃失其温养所致,故又称肾泻。然据临床观察,因肾虚而晨泻者虽有之,但更多的是肝经郁热、木克脾土之证,临证必须详诊细参。因五更泻发生于黎明少阳初生之时,其泻势急迫,刻不容缓。《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吴鹤皋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该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应为邪实之证,诚非虚也。况黎明为少阳初生肝胆所主之时,于四季为春,病发于此时,其为肝热犯土明矣。方中葛根既能解肌清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黄芩、黄连性寒可清胃肠之热,味苦可燥胃肠之湿;白术燥湿健脾,陈皮理气醒脾,白芍养血泻肝,防风舒脾散肝,四药相配,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而止痛泻。荆芥炭可治湿热下迫,肠风便血;灶心土健脾和胃止泻;焦三仙消食导滞,疏利三焦;白蔻仁芳香辛温,行气化湿;猪苓、冬瓜皮健脾利水,利小便而实大便;白芍、阿胶,甘酸之味,养阴柔肝;川楝子苦寒性降,疏泄肝热;合方则清肝泄热,疏调木土,清热利湿,诸症则随药而消。当然,患者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保持心情舒畅,坚持运动锻炼,注意忌口,避免生冷荤腥油腻等物。

总之,通过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结肠炎确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不妥之处,还请同道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心土川楝子白芍
白芍与不同中药配伍减毒作用浅析
灶心土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川楝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道地药材川楝子的研究近况*
半红树植物水黄皮的不同基质育苗试验
绞股蓝水提醇沉液抗川楝子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白芍花开
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影响与评价
灶心土治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