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铸就共和国能源血脉—写在中俄原油管道二线贯通之际

2017-12-21 05:19牟雪江
中国石油企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俄原油石油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责任铸就共和国能源血脉—写在中俄原油管道二线贯通之际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11月12日,凛冽的寒风吹过大兴安岭腹地,当地的气温逼近零下十五摄氏度。与严寒天气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位于黑龙江省塔河县郊一处热火朝天的工地—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最后一道焊接工程。

上午9时58分,随着加格达奇输油泵站完成最后一道焊口施工,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工程部项目经理郑福耀现场宣布:“中俄石油管道二线工程全线贯通。”经历456天的艰苦奋战,在中国能源战略层面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全长941.8千米的中俄石油管道二线工程(以下简称“中俄二线”)全面建成,并进入输油前的“倒计时”。

作为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重大工程—中俄二线起自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附近漠河首站,途经黑龙江、内蒙古,止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源输油站,与已建成投产的中俄原油管道一线并行敷设,设计年输油能力1500万吨。计划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届时,中国从东北进口的俄罗斯原油将由现在的每年1500万吨增加到3000万吨。

作为我国能源战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二线也是中国石油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巩固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项目。随着这条输油管道的建成,扩大引进俄罗斯原油,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东北油气战略通道,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优化国内油品供需格局,保障东北地区石化企业资源供应,有力助推国家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能源战略高度契合的互补通道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中俄管道项目都注定是非同寻常的工程。从最初的酝酿和谈判开始,中俄管道在人们的视线中已经走过十几年。对于双方来说,在能源战略上都具有很高的契合度。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每年消耗石油近4亿多吨,1亿吨以上的缺口依赖进口来弥补。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0 年,中国需要进口6亿吨石油,是国内石油生产量的3倍;到203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每天140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高达74%。

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一直处于能源自给自足的状态,主要得益于中国在50年代发现了位于东北的大庆油田以及位于中部地区的其他传统油田。国内原油产量很长时间一直稳定在每天400万桶(每年2亿吨)左右,仅有少量增长。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几乎难以被满足,而石油需求更是中国能源供应中压力最大的部分。

2011年8月,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美国,达到55.2%。《2016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约为3.76亿吨,同比增长13.1%,增速较往年高5.0个百分点。全年石油净进口3.56亿吨,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原油和石油对外依存度分别为65.5%和64.4%。

因此中俄管道一线(漠大线)与二线工程将有效地缓解我国的原油供需矛盾。其中,漠大线自2011年1月1日投产以来,已累计输送俄罗斯原油1亿多吨。

作为石油出口大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0年,俄罗斯石油出口将达到2.7亿吨/年。曾经,俄罗斯石油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欧洲国家。如今,由于欧洲市场目前已经基本饱和,并且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经济发展不振,要欧洲大幅增加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是非常困难的。石油战略东移成为俄罗斯市场组合和出口线路多元化、攫取最大政治、经济利益的对外石油战略的优先方向。

特别是因乌克兰问题,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后,俄罗斯加快战略东移,希望能加强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俄石油公司总裁谢钦在2015年访问中国时曾表示,愿进一步加强与中方在原油勘探开采、管道建设、炼化、能源装备以及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经济共同发展。

为了寻找石油出口的其他路径,俄罗斯政府和有关石油公司把目光投向了经济蒸蒸日上的中国。俄罗斯作为全球石油出口大国要解决市场多元化的问题,中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面临寻求石油来源多元化的问题。今年3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去年,俄罗斯也超越沙特成为中国原油第一大进口来源。

中国石油需求旺盛,需要长期稳定的供给来源,而俄罗斯是石油出口大国,需要长期、稳定、广阔的石油消费市场。一个在能源战略上需要石油的进口多元化,一个需要石油出口的多元化,石油成为中俄两国能源战略的契合点。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陈柳钦认为,“其战略契合符合双方国家的利益需求,是双赢的选择,这也使得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成为必然。中俄加强石油合作是符合两国利益的战略选择,以石油合作为代表的经济合作是两国全方位合作中的重点。”

在加上两国领域毗邻这一先天有利条件,中俄在石油和天然气合作方面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两国的油气合作可减少油气运输和管网建设的成本、降低油气运输风险、缩短运输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油气输送总量。这使得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十分便捷,采取石油管线,可以大量的运输石油,不仅有利于节约成本,获得中国稳定而广阔的市场,更重要的是能保障石油运输的安全性。中俄两国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是双边石油合作的天然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俄罗斯段已经由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铺设完毕,属于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运输管道的支线。俄罗斯境内的管道建设完成后,俄方一直在等待中国境内管道的开工建设。

智引千里“油龙”入境来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委托,由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建设和管理。中俄二线途径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工程沿线气温较低,冬季施工时黑龙江段极端气温可达零下四十摄氏度以下,所经地区包含近二分之一的石方段,数百千米的多年冻土层、众多“三穿”地段等。

在位于塔河县境内的中俄二线工程的第一施工部自动焊接机组作业现场,呈现在媒体镜头前的画面是这样的:穿着厚厚的棉衣、棉靴,戴着冬季施工帽、手套和口罩“全副武装”的施工人员,口罩和眉毛上结满了一层厚厚的霜。

除了低温和严寒之外,高风险也是此地的一个难题。“这里的野外施工危险较大,离住所较远,很多都是无人、无信号、无道路、无参照物的‘四无’地段。”管道公司副总经理张忠东说。

不能不说,作为高纬度严寒地区的石油管道工程,中俄二线的施工难度对于中国石油建设者们是一场攻坚挑战。

据介绍:其一,大量的施工时间在冬季。

中俄二线2016年8月13日开工。根据施工总体部署及当地气候条件,冬季施工近7个月,尤其在漠河至加格达奇段,冬季施工时极端温度可达零下四十摄氏度,加大了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的工作量。加之地处高纬度地区,白天时间短,有效作业时间少,给工期带来很大的风险。

其二,工程施工风险大。一是冬季施工火灾风险大。管道有455.82千米横穿大兴安岭林区,在冬季施工时火灾风险是最大的安全风险。二是二线基本与漠大一线并行,最近的地方仅10米,并且反复交叉约38处,给二线施工和一线运行带来安全风险。三是由于施工难度大,加大了质量和工期整体管控的风险。

据介绍,中俄二线工程共投入2600多人,有效工期仅有18个月,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实际工期不足15个月。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如期投产,多项创新技术在中俄二线上需要率先使用。据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工程部项目经理郑福耀介绍,中俄二线工程采取了独创的“三化”施工—焊接自动化,补口机械化,检测智能化。

其中,“焊接自动化”是指管道焊接中采用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机,在管道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由焊接小车带动焊枪沿轨道围绕管壁运动,从而实现自动焊接。“检测智能化”是与自动化焊接相连接的AUT智能检测方式,通过现场工作站对管道焊接实施的一种全自动的超声波检测。“补口机械化”是使用全自动喷砂除锈加中频预热加中频回火的补口施工方法。其在中俄二线低温工况下,更显示了强大的优越性。

据介绍,“三化”施工之前在国内以及国内队伍到国外施工的管道建设中曾有过一些尝试,而在中俄二线则进行了一次规模性尝试以促成后期的全面推进。中俄二线“三化”施工的使用率达到了75%。平均焊接合格率达到98%,冬季施工时单机组日平均焊接30道口。比较过去传统施工,在效率和质量上实现了一次飞跃。

“很多创新性技术的应用,不仅保证了中俄二线工程顺利完工。也为中国石油管道在严寒地区的施工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中俄二线工程的技术创新,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副总经理张欣佳给予高度评价。

除了克服高纬度地区严寒的地质因素外,按照设计规划,中俄二线有相当一部分在大兴安岭林区与漠大一线伴行。2010年建设漠大一线原油管道时使用了20米作业带,已经砍伐了从加格达奇到漠河区域455千米作业带内的树木。如何选择伴行距离,尽可能减少伐木面积,有效的保护大兴安岭地区的环境资源,在中俄二线建设中,成为中国石油管道公司面临的又一挑战。

为此,项目经历多次论证,多次实验,进而在可研报告中调整了新建管道与原有管道距离,将原先设计的双线并行为20米的间距缩小到10米。调整后的方案保护了林木420公顷。面积相当于一个中型的森林公园,相当于1.5个北京颐和园。中俄二线在施工过程中,还对沿线的居民饮用水源、呼玛河水生态实施了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在东北的土地上,构建了一条呵护生态环境的“绿色管道”。

创新是中俄二线的主题。据悉,中俄二线工程建成后,将创造国内的八项第一:第一条采用热棒措施治理冻土融沉的长输管道;第一条全面推行机械化补口,采用环保喷砂除锈工艺的长输管道;迄今为止采用全自动焊比例最高的长输管道;第一个全面正式使用全生命周期数据库管理的长输管道;第一个使用二维码进行人员管理的工程;第一个使用即时通设备进行数据及时采集的工程;第一个所有大中型穿越全部采用非开挖方式进行的工程;首次采用对AUT检测进行工艺可靠性评定,确保在工艺和程序层面的合理性。

振兴东北三省的能源利器

中俄能源合作一直是中国保证能源安全和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重大战略措施。中俄二线工程是从俄罗斯远东地区陆路进口原油到中国北部内陆地区的又一条石油干线通道,是中国正在全力推进的石油资源供应多元化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中俄一线管道起自俄罗斯境内的斯科沃罗季诺输油站,终于大庆林源输油站。管道横贯大兴安岭山脉,穿越松嫩平原腹地,是国内第一条穿越多年冻土区域和原始森林的大口径长输跨国原油管道,沿线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五十摄氏度以下,积雪超过8个月,厚度达1米以上。管道所经大兴安岭山脉,基本为中低山、丘陵和河谷地貌,部分地段山高坡陡。2011年1月1日中俄石油管道一线工程正式投产。

投产6年多来,中国石油管道公司运行人员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健全一整套质量安全环保管控体系,与中国科学院等研究单位联手展开攻关,依靠世界先进科技手段和高科技设备,系统攻克高寒地区管道运行工艺、多年冻土区管道线路管理及高寒条件下管道维护抢修保障等方面的世界性难题,取得了18项重要科技进展,其中6项科技创新成果已经通过专家论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为我国的管道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也为后继中俄二线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清除了技术障碍,目前,该管道已连续6年实现满负荷运行。

截至11月1日8时,中俄石油管道一线已安全运营2497天,累计输送俄罗斯原油1.07亿吨,不仅成为中俄能源合作共赢典范,而且成为我国第二条输送量进入“亿吨级”的跨境管道。第一条为中哈原油管道,它用11年时间完成了这一目标,而中俄原油管道仅用了不到7年。

如今,“用责任铸就共和国能源血脉”,在中俄二线的工程现场,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而这也正是中俄二线工程之于中国能源战略意义的真实写照。

就东北地区而言,东北三省曾经是我国石油开采的“天赐之地”。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是中国石油最辉煌时期的代表,辽宁省的辽河油田曾是中国的第三大油田,吉林省也有吉林油田这一曾经的大油田。但随着东北三大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产量逐年下降且采油成本逐年上升,在当下低迷油价形势下,由产量和成本原因造成的东北三省原油供应缺口越来越大。

因此,在中俄二线的建设规划中,除了满足国内当下能源战略需要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东北三省特别是该地区广大炼油厂的原油缺口。通过建设中俄二线管道,扩大引进俄罗斯原油,可及时填补该地区的石油资源供应缺口,将有效完成吉林、抚顺、大连等20多家东北炼厂的资源供应。

当然,更大的战略意义,并不仅限于东北。随着中俄石油管道一线、二线的相继建成投产,作为中国四大能源通道之一的东北能源通道将进一步完善。未来中俄能源通道将包括东部并行的两条输油管道,以及一东一西两条天然气管道,它们分别是:中俄原油管道一线工程起自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途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止于大庆,俄罗斯境内段长约72公里,中国境内长927.04千米;中俄二线是一线工程的重要补充;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是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俄双方企业签署的总价超过4000亿美元的“世纪工程”,该管道由布拉戈维申斯克穿越黑龙江进入我国境内黑河市,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3250千米左右,年供气量为380亿立方米,预计明年建成投产;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计划由西西伯利亚经阿尔泰管道至新疆,最终和“西气东输五线”管道连接,设计年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

除去2018年1月1日即将达成3000万吨/年原油输送量的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外,东西两线天然气管道的输送量也将达680亿立方米/年,约合原油5400万吨。在未来,4条油气通道的合计输送油气当量将达8400万吨/年,超过当下两个大庆油田的产量。

而输送终点都处于大庆的中俄原油管道一线、二线工程,年3000万吨的输油量将使大庆地区原油供给能力达到历史最高点。

能源结构升级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一环,在此形势下,东北天然气需求将高速增长。据悉,2009年,东北天然气需求量还仅为62亿立方米,而根据估算,2020年时这一数据将增至500亿—700亿立方米。未来,东北将成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因此经过东北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对该地区来说意义也同样重大。

今年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25年,中国油气管网规模将达到24万千米,其中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分别为3.7万千米、4万千米和16.3万千米,年均增速分别为3.2%、6.7%和9.8%。《规划》指出,将加强与沿线国家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推动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D线等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现有中缅原油、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

作为中国能源东北战略布局的中俄天然气东线工程也将全面启动。11月12日晚间,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副总经理张欣佳在加格达奇透露:“目前,(中俄天然气东线工程)项目前期进展顺利,也将于近期开启国内北段的全面建设。”

可以说,随着中俄油气管道项目的一一落地,东北油气供给格局将重回甚至超越历史辉煌时期。

(本文信息来源新华网、中国石油新闻网等)

猜你喜欢
中俄原油石油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含蜡原油非牛顿流变特性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